• 当前位置:首页 动画片 校塔枪击案

    校塔枪击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维奥莱特·比恩,路易·阿内特,布莱尔·杰克逊,蒙蒂·缪尔,克里斯·杜贝克,里斯·埃弗雷特·瑞安,约瑟芬·麦克亚当,凯伦·戴维森 

    导演:基思·梅特兰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头脑特工队2

    • 剧场版 BanG Dream! Poppin//Dream!

    • 魔界都市新宿

    • 小叮当与失去的宝藏

    • HD中字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

    • 熊出没重返地球

    • 朝花夕誓 (普通话版)

    • 花吻在上OVA~恋人的羁绊~

     剧照

    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3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4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5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6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7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8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19校塔枪击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旁白叙述中动画与资料影像拼接还原出令人揪心的案发经过,它用这种方式使观众能更自然地了解与代入这个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其专注于几位当事人关键抉择的悬念塑造,与之后插入的真人采访录像,以及有意忽略凶手的叙事策略,表明影片重点是关于几位普通人的伟大抉择与伤痛回忆。

     长篇影评

     1 ) 真实让人进步

    在看这部影片的开端,还在思考动画的什么鬼,然而随着剧情的迈进,会真的看进去并随着主演开始思考人生。

    如果你是旁观者,会上去救人吗?应该不会。我想我应该是不会的。首先是枪击带来的茫然,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事情,所以第一反应,在恐惧之前,会思考发生了什么,而大脑的排斥反应,会让你更长时间陷入迷茫。迷茫之后,应该是恐慌,自保。观察自己所在地区是否安全,自己所在乎的人是否安全。

    但是如果倒下的是自己很在意的人呢?应该会死。会大脑空白,不理性冲上去,然而这个时候,不考虑步骤计划,无疑增大了被枪击的概率。

    如果是警官呢?应该会理性思考击毙凶手。使命感那时候是最浓烈最充斥血管的时候。警官会认为是合理性,而非是一时冲动。专业性的训练也会大大增加营救本身的概率。

    所以那些突破自身限制的人们,无私的英雄们,我们还相信这世上有英雄们,超越本身的恐惧,走在救援的路上。

    RITA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关心伤者,不断对话防止孕妇昏迷。所有的一切,不是一两句语言可以说的清。她跑上去之前,该是怎样的精神。

    那三个冲上去的警官不是没有恐惧,如他们所说,我很害怕,但是我把害怕放在身后。一切结束,瘫在地上,才重新想起发生了什么。

    我们作为观众,看一些真实的事件以及当事者真实的感受是幸运的。

    这一切,与使命感是否有什么关系。是否人生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感呢?

     2 ) 末了被喂了一口毒鸡汤

    1966年,一个平静的夏日午后,对德州大学附近的居民来说却是意想不到的一天--枪声突然响起,路上的行人应声倒地,其中不乏孕妇、孩童,子弹的源头窝藏在德州大学高耸的校塔之上,由于凶手的无差别无目的性射击,警察要靠近校塔登顶抓人显得证据不足也十分困难,由此长达90分钟、造成16人死亡的枪击案就此载入史册。

    影片新奇的采用了人物采访结合伪纪录片的讲述手段,并且用动画的形式来体现,同时叙述角度又无比客观,观感一流。直到快结束时插播了一段当时的电视台宣导新闻,这口毒鸡汤出现了…

    无非是在说,这个社会啊需要你我他共同呵护,像那暴力啊等等的负面情绪负面思想不要宣扬不要传播,会腐蚀我们真正的文明哒!怎么做到不传播捏?从动漫电影这些地方入手咯~ 不敢相信这是灯塔国人讲出来的话。

    倒是想起前两天有关王者荣耀引发的游戏的探讨,说网络游戏在十年前有如毒品,如今倒好了,从小学到老头都在玩,俨然一种文化,和扑克麻将广场舞并无两样,指不定十年后有什么王者荣耀的研究学家呢。跳出时代去看问题,暴力哲学就指定不是好东西吗?举个栗子,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那假设有一个看他是混蛋,难道你就要弄死哈姆雷特说他妖言惑众吗?然而这干哈姆雷特啥事呢?这干暴力哲学或者电影漫画本身啥事呢?有问题的依旧是那个人没错啊。他的行为或许受到了暴力哲学的影响,但那绝不是唯一的成因。我们假设单亲家庭影响了他,那是否又要宣导永不离婚?假设天资不足使他在生活中备受冷落而憎恨社会,又要如何解决他的问题?切除全社会的脑额叶来实现共产?这个锅暴力哲学不背的…

    存在即合理…压抑才会造成真正的爆发

     3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闻最终都会成为过去。不管是多么骇人听闻的,多么罪大恶极的,多么令人怒不可遏的,最终都会过去。它会过去,直到人们对这件事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直到下一代人根本不记得这些事曾经发生过,直到很久以起时,会有人说“好像是有这件事来着。”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可这种事确确实实发生过。确确实实给有些人余下的生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的后半生,甚至是整个人生,可能就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相交点,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大多数人们都忘了,可亲身经历这些事件的人,他们还记得。就算是当时的事件再怎么被掩埋被曲解被遗忘,他们还记得。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为那些事件留着位置,伴随着负罪感,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和亲历事件的痛苦。 所以,永永远远不要对不知情的事件持有任何态度。小小的否认,小小的怀疑,不理解,不尊重,都可能对当时的当事人带来打击。 但,也请求你。 永远不要让遗忘控制你,永远不要冷漠处事,永远不要因为看不到黑暗,就以为世界光芒万丈。 你可以不知情,但是永远,不要否认。 永远不要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 ) 绝不止是枪击案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意义甚至大于它所表现的,但用纪实采访结合真人表演转制动画的形式无疑也是一种创新。剪辑也很不错,循序渐进。老人最后的话很有触动,我们与怪物同行,有些人在思考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并且实践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说不来不痛苦,反而是对真相并不了解却指指点点的人才痛苦。

     5 ) 《校塔枪击案》短评

    所有片段在微博上。剧透! 2016年美国犯罪纪录片动画。好看!美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好几起校园枪击案,尤其在过去的十数年中。这部动画纪录片人物线条流畅、表情丰富,非常真实地还原了1966年8月1日那个炎热的夏日正午在校园内的高塔上所发生的无差别射杀案件(firing at will)。在那一天,有人经历了生死的边缘、有人见识了自己的懦弱,有人见义勇为地出手相助、有人机智勇敢地伸出正义之手。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反应?看到在射程范围内需要帮助的他人,你会如何行动?是无奈地选择自保?还是勇敢地选择救助? 我想我会尽可能地收集现场信息(比如,射手的具体位置、射程、规律、使用的武器、弹药等)、具体了解现场的状况(比如,受伤人员的伤势等),把信息发布给电台和警方。在信息相当充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分散射手的注意力,集中救助还有生存可能的人。射手选择在视野最广泛的高塔住扎、枪击命中率又是如此之精准,这就足以说明射手是有备而来、精通枪法、不可小觑的。在当时没有任何监控和罪犯信息的情况下,警方显然是被动的。选择在校园内无条件射杀,可以感觉到射手的反社会心态,渴望从手无寸铁的学生那里夺走他们的青春、梦想、幸福、和生命。看到怀孕妇女依旧射杀无疑体现了射手冷血的心理和憎恨的报复性心态。在炎热的高塔内连续射杀一段时间,说明他的意志力非同寻常,有视死如归的觉悟,那种放弃了一切的绝望。捕获前,自杀的可能性很高。与枪手协商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时代杂志列为2016年十佳之一,本片中导演巧妙地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1966年发生在得州大学、美国首例随机枪击事件惊魂时刻的群像!曾任海军陆战神枪手的查尔斯·惠特曼杀死妻子和母亲后登上校区高塔大开杀戒,杀18人伤31人!直至被一名熟知高塔配置的平民和两名警员制服。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旁白叙述动画与资料影像拼接还原出令人揪心的案发经过,它用这种方式使观众能更自然地了解与代入这个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其专注于几位当事人关键抉择的悬念塑造,与之后插入的真人采访录像,以及有意忽略凶手的叙事策略,表明影片重点是关于几位普通人的伟大抉择与伤痛回忆。” 片段(二)人性的美好和恶毒、无私和自私、正义和懦弱,真的出乎预料。不到危机的时刻,也许我们谁都不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本质与可能。 片段(三)当你一个人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恐惧,选择与枪手搏斗时;当你一个人孤立无援地躺在灼热的地上,感到腹中怀胎8月的孩子停止运动时;当你忘却去感受害怕、一味地开枪把弹膛打空、脑中一片混沌时;当一切安静地终结,你开始回放经历时犹如慢动作的、近似梦游的不真实场景时;当你反思是否应该先和枪手对话、劝降无效再开始扫射时;当你能清晰地感受到死亡的不真实感、和生命变得模糊的消逝时;当你连人生的走马灯都来不及回放,便永远地沉入了无尽的黑暗时。。。到底是什么、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而开始变质、将一个可爱的孩子扭曲变质的呢?

     6 ) 浅析Tower结尾处理方式

    一,故事梗概

    1966年8月1号,25岁的工程系学生Charles Whitman 在杀死自己的妻子与母亲后,手持猎枪登上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高塔,随机射杀路人,直至两名警探在熟知校塔内部结构的校园礼品店店员Allen Crum 的协助下将其击毙。事件造成了16人死亡,33人受伤。

    二,它是一部纪录片吗

    2016年,导演Keith Maitland 采用动态遮罩rotoscoping的动画手法与真实图像结合,制作了这一部关于这一事件的电影。

    影片的前半段采用了一套类似于犯罪惊悚片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当天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期间夹杂着当事人的采访片段。直到电影进行过半,在经典的point of no return的时段,观众们才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受访者的影像。此时观众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段50年之后的采访,之前所有的声音与画面都是演员所扮演的。

    卡雷尔 赖兹和盖文 米勒在 《电影剪接技巧》 一书中写道,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主要表现情节发展,而纪录片则主要阐述主题。显然本片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导演根据当事人口述而合理还原出来的想象,并且导演采用了大量的故事片的表达方式。这显然不符合 让 鲁什 所定义的构成真理电影三大要素, 即 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本片大部分内容都属于基于现实的虚构,甚至导演将其中一位受害者的幻觉与心情利用动画的方式抽象的表现了出来)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 3,影片的摄制组只由三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片底。

    但自从纪录片诞生之日起,关于纪录片的界定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法则。本片虽然打破了许多传统意义上制作纪录片的方式,但它依然遵循了主观介入,客观记录,真实再现这三种纪录片的通用拍摄手段。所以将本片归类为纪录片是合理的。

    三,结尾不常见的处理方式

    虽然本片是一部纪录片,但它又如此的特别,尤其是影片的最后两个场景,即画面

    1),1966年8月1日案发当晚的奥斯汀当地晚间新闻新闻,主持人在宣读着媒体对这起恶性事件的定义与看法,中间却不停地跳切21世纪左右发生的众多校园袭击案的新闻画面。

    2),在2016年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塔楼下,1966年枪击案的两名受害者的动画形象走入镜头,黑幕,影片结束。

    与和巴尔什跳华尔兹相似,本部影片的结尾同样挑战了观众对纪录片与动画片的传统认知。不同的是当观众看到和巴尔什跳华尔兹的结尾时会意识到这真的是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啊,这些恐怖的事情真的发生过。但这部电影的结尾导演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影片的最后是一段导演主观的总结与想象。

    约翰 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界定包含了两层含义,1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再现;2 纪录片再现时要做创造性的处理。没有人要求纪录片导演必须做到百分百的纪实,所以这样的结尾无可厚非。

    本文要讨论的是,这是否是一个足够合理且优秀的结尾。

    1.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电影的采访发生在事件结束的50年之后,任何一部及纪录片都在以某种方式记录着一段特定的历史,当历史的讲述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历史是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这方面来看,影片的结尾将时空延续了50年的做法是明智的。如果电影在1966这个年代戛然而止,那么它对今天的观众来说就失去了价值。这部纪录片也将从电影降格为一部每天晚上22点在电视台播出20分钟的普通的纪实片。正是由于导演在最后将故事所发生的时空延续到了今时今日,整部影片才与今天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联系到了一起。也正是由于1966年之后校园枪击案仍然层出不穷,这部影片才会有被讨论的意义。

    2.影片的倒数第三个场景,当年的女受害者平静的说出了原谅与宽恕。如果影片到此为止,那么整部电影便仅仅局限于当天发生的这一惨剧,所有的感受也都仅仅局限于事件的参与者。而添加了新闻播报员的一段播报和穿插在其中的21世纪仍然在发生的悲剧事件,使得这个问题被放大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性问题,在座的每一位观众都变成了惨剧的参与者,制造者或者受害者。

    纪录片导演对拍摄对象的认知与阐释不是单向封闭的,而是一个互动开放的过程。而最后的这一结尾显然是打开了互动的大门。观众不再被动的接受导演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他们也有了一个思考的机会。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影片前半段披着一件故事片的外衣,但导演仍然是严格按照纪录片的经典阐释学途径来完成该片的。

    首先导演带着自己的质疑与提问向观众一步一步的还原了当天下午所发生的一切(虽然观众在影片中看不到导演的提问,导演刻意将其删除了,这是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普遍做法)。

    然后,导演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当事人更深层次的想法。

    最后,导演与当事人在循环往复的对话中提升了自己的视界,整部影片得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呈现。

    可以说,虽然倒数第二个场景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它却是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如果没有它,影片将不会得到升华,它也将变成一则旧闻,观众将无法从中得到反思。

    一部纪录片最终的完成,需要观众的参与,因为影片价值的真正体现,有赖于观众的解读,体验和介入。

    3.虽然这并不是纪录片的一种通行法则,但是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导演喜欢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暗示自己的观点。本片也不例外。

    这种暗示非常的聪明,通常情况下都是一段可长可短的看似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是与之前所有内容都无关的空镜。

    在本片的最后一个场景中,导演罕见的使用了全知视角。观众看到了这个校园中所有的细节,随后影片中最开始中枪的一对情侣走进了镜头,影片结束。如果观众不仔细观察,是无法判断出视频所在的年份的,因为导演并没有添加字幕来提示观众。细心的观众只能从前一个空镜头中的汽车型号和这个镜头中的路人的穿着中发现,啊,这不是1966年,这是2016年。

    这正是导演的一个障眼法。

    全知视角让观众误以为自己对所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但事实上观众完全处在一个全然被动接受的位置,从而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这种视角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叙事的客观性。

    为什么导演要让1966年的两个人走在2016年的校园里呢。

    在之前的80分钟里,我们看到了所有当事人对此事件的想法,导演也给了观众一个机会来思考,每个观众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这几秒钟的镜头,导演在最后一刻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伴随着德彪西优美的月光,导演在不知不觉的引导观众站在和他一样的立场上。所以这个全知视角其实是导演有意而为之,不论观众是否发现了导演在时空上的猫腻,最后很大可能性都会不自觉的站在和导演相同的价值观上。

    纪录片是主观的,带有偏见的,完全客观的纪录片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导演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并且在我看来非常的高级。

     7 ) 比较新颖,结合动画来还原当时场景的纪录片

    用动画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时的场景,动画与真实相结合,确实比较新颖.
    孕妇在动画里是个美女,身材好,但真实人物矮矮的,胖胖的,相差有点大.但孕妇是个很伟大的人,在枪击结束后,孕妇小孩流产,终身不孕,失去了爱人,失去了一生唯一的亲生子女,但在影片1小时14分,孕妇并没有选择仇恨,她选择了原谅.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至少不是现在势利自私现实的中国,绝大多数国人所能做到了,国人心胸狭窄,肯定把杀手视为恶人,禽兽,视为大恶不赦,而孕妇要伟大的多,这是一种比国人真正的进步之处.整个影片当我看到最后孕妇平静平和地叙述当时的场景时,我震惊了,她说得很真实,只有弄清当时整个事情过程,从各方面了解事情才能真正释怀,而她把杀手还视为人,视为疑惑,伤痕累累的年轻人,选择原谅,孕妇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比很多名人,企业家,成功人士高大很多,我不禁地很敬佩这个孕妇.这才是真正的人性,这才是正确的.这不是说一个人赚多少钱,一个人取得多少成就,我们国家经济能够多么发展,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远比不上孕妇的心灵和胸怀.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和谐,什么是高贵,孕妇的心灵和胸怀就是.
    影片从各个场景去还原事情,但没有关注枪手,到底枪手为什么这么做,枪手身份状况,影片关注很少,这是不足之处.并不是有一些魔鬼与我们同行,而是每个人都是魔性与神性并存,怎么选择,在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于人的境界.
    愿每个人都能有高贵的心灵,愿每个人总是保持神性,这也是纪录片能够给我们的一堂课.

     8 ) 报复社会吖

    报复社会吖……

    1.百度了下数据,德克萨斯州人均枪支拥有量全美排名No.18.南方州、民风彪悍的州、牛仔传统州……合法拥有枪支滴咋就有点少嘞 2.动画效果穿插真人秀,可能就稀释了很多不可描述吧,提高接受度?搞成《24小时》美剧的拳拳到肉滴滴见血效果,更带劲刺激,但是不是亵渎死者嫌疑?

     短评

    动画、真人、影像资料交替切换的手法观感非常好。 叙事流畅,张力充足,有条不紊,从容不迫,非常剧情味道的纪录片。唯一缺憾是少了枪手的角度,很可惜 #“新闻里一说学校出事,一堆市民不等警察来,就从家里抄起长枪就冲过去枪战”这种事也就在德州了吧#

    6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1. 动画形式复原了当时情节,而活着的人几十年后真身再现,解释当时情形,可以把我们带入历史又没有远离现实,因为校园枪击案在美国依旧存在。影片故意避开了杀手的背景介绍,也是遵从了新闻报道中不鼓励犯罪,不示范的原则。

    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第一人称的汇集、动画真人的转换都用得十分巧妙。恶魔行走于我们之间,而我们很可能就是制造恶魔的人,所以影片选择了把凶手完全隐去,也符合暴力行为传播的社会学诱因。播报死亡名单时发现自己孙子名字的那段音频太戳泪点。

    10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和「斯隆女士」比較下只能給五星,「斯」就只有words。

    15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以动画的形式“重构”了历史事件,动画的间离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暴力本身的血腥和残酷,但并非远离了现实,而是提供了另一种进入事件的途径,扩大了影像表现的可能性。只是电影本身并未叙事结构上达到一种平衡,后半部分有些落入俗套,无论在事件的挖掘和人物的情感层面都停滞不前,让人感觉十分沉闷。

    20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看的版本只有82分钟。所buffy中的某集取材的就是这个事件吧

    2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为什么真人出镜才感人?枪声有完没完?-11/26/16 at MoMA

    26分钟前
    • sheepfield
    • 较差

    在创想上占据了高地,可惜没能完成得更好。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将老胶片与动画交错重现历史的形式非常聪明,叙事者的恰时出现也很是煽情。虽然仅从受害者角度重述可能略缺乏厚度(相比较从加害者身世追诉行凶缘由),但勾勒出的爱与勇气的故事足够动人。

    33分钟前
    • mOco
    • 推荐

    用动画拼接胶片的形式来做纪录片,很细致的还原50年前的枪击案,无差别的枪击事件的镜头对准了受害者,校塔周围成了这个「隐形」的狙击手的狩猎场,瞬间就有很多人躺枪,面对暴恐真是考验人性的时刻,是仓皇而逃保全自己还是挺身而出扶救受害者?事实证明,德州人民确实威武霸气了点!

    34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形式很新颖,动画+原始素材+真人访谈,突出了受害者、见义勇为的路人和警察,动画转转真人那一下还挺戳人,还有竖中指、眼睛滑落等细节。但问题是全片没观点,温情有余,表达不足,把枪手完全隐去,让整个事件有点没头没尾,流于冗碎。

    35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还行

    原谅不适用于纯粹的恶

    3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无知如我在看完这部片后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后又翻阅各种资料作为补充,2016恰逢枪击事件50周年,同样的事件未再发生,但类似的事件却不断上演,反社会与反人类群体永远不值得被原谅,即使它有任何人格缺陷。给差评的各位难道还不明白这部片的意义何在?对形式和拍法评头论足的人到底在看什么?

    3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想法巧妙的纪录片,别出心裁地用动画还原犯罪现场,枪声不绝于耳,穿插的采访让动画片段看起来也残酷异常。全片没介绍无差别射击的罪犯,可以理解为不鼓励犯罪。而放在最后的人物采访则展示了人性在危难时刻闪耀的光芒。

    42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竖起的中指,滑掉的眼镜,奔向血泊的少女,茫然徘徊的群众,软弱或英勇只是一瞬的决定,六十年代德州人类学考

    4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纪录片很扣人心弦,钢琴配乐也很渲染。影片故意淡化了对肇事者的介绍,而从受害者的角度描述整个事件。用动画重新构建现场,很聪明的表现手法。4.5星推荐备注:德州就是民风彪悍。连李安的新片都把主角和背景场景定在德州。

    49分钟前
    • bugz
    • 力荐

    2016真是一个纪录片的好年啊!

    53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力荐

    3.5 故事只从受害者和警察的角度来讲,让枪手完全隐形,这样本身是没法立起一部完整的电影的,结局很拖就是因为这个。类似的电视节目和文章很多,在一部长片里我期待看到显然不止这些。不过电影先用动画之后在救援达到情绪顶点之后突然转为真人采访这个做法挺戳泪点

    5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听到新闻邻里纷纷举枪前来声援…………我也是懵了

    56分钟前
    • 竹傻傻
    • 推荐

    纪录片神作。1966年狙击手从校塔上任意狙击路人,转眼间五十多人躺枪。导演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惊魂时刻的群像,每一枪都揪动人心。而当monster行走在我们当中时,也见证了人性之崛起:顶着被爆头危险救死扶伤的路人、举起霰弹枪和凶手对狙的市民、力挽狂澜的警察...平凡、伟大。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