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雌雄大盗1967国语

    雌雄大盗1967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1967

    主演:沃伦·比蒂  费·唐纳薇  迈克尔·波拉德  吉恩·哈克曼  埃斯特尔·帕森斯  吉恩·怀尔德   

    导演:阿瑟·佩恩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猩球崛起:新世界

    • HD

      破毒行动

    • 默杀

    • HD

      惊天营救2

    • 一个好人1998

    • HD中字

      破坏者

    • HD中字

      龙之吻

    • HD

      金三角大营救

     剧照

    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4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5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7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8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9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雌雄大盗邦妮•派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真实经历拍摄。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 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 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二人从此结伴浪迹天涯,以打劫为生,转战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奥克拉荷马州,并拉上了负责修车的莫斯(迈克尔•波拉德 Michael J. Pollard 饰)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及其妻布兰奇(埃斯特尔•帕森斯 Estelle Parsons 饰)结成巴罗帮,名噪一时。  本片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埃斯特尔•帕森斯)和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巨大休止符

    在导演Arthur Penn之前大概没有人把部强盗片处理成有轻松和调侃。你明知早晚是部不归路,就是《天生杀人狂》《末路狂花》那样路至尽头,飞奔悬崖。你以为自己象老上帝样只是个冷眼旁观者,就等着挨过110分钟等看暴毙终场。但不知何时就走入意外,被Arthur Penn带进一种急促的戛然而止。

    虽然整部片65分钟后开始掺杂阴郁,恶作剧般被劫持上车的那对恋人上一秒种还在和他们讲笑话,下一秒邦妮问那男的:你是干什么的?男的答:开殡葬馆的。霎时邦妮笑容僵掉心如黑夜暗沉的撵他们下车。

    邦妮是个嫌生活平静如死水的德州小镇女侍应,她会很容易跟愿意带她逃离此地的男人出走。不是克莱德也会是随便哪个过路的卡车司机,或是某厂工人。克莱德看上她纯粹是因为这金发妞生的真美。这种偶遇如德州的阳光与沙土般自然轻松,除了克莱德性无能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一切都很完美。当她觉得一路看的见死神的时候,不可抑制的沮丧,竟是想和克莱德回归如初平静的生活。那时,克莱德的性无能奇迹般好转,然后极想娶她。一路细节很多,吃汉堡,抢破产的银行,抢超市,与克莱德的弟妇斗嘴等等~~都算是渲染。

    邦妮最后一个正面特写:忽然明白为什么林中鸟受惊飞起,大限已到的一刻,望向克莱德的眼神是焕发着怎样的平静温暖和干净柔美。



    但所谓戛然而止,正是让观者很适应这渲染的舒适节奏而遭忽然停笔,上一刻还在两人在车里嬉笑着分吃一枚苹果,下一刻已身中暗枪,人与车都是蜂窝状,音乐全无,十五秒后黑背景出字幕“THE END”。


    THE END.
    我被噎到,显然,不是因为那苹果。

    是中断之后的黑屏,它代表道理与公义的无情,告诉你无论是邦妮他们一伙的憧憬是多麽平静美好,也得顺应服从,无法悖逆。
    一切就此休止,曾经的精神意识灰飞烟灭,Delete清零。
    所有曾经大不过一个死字,167枪+黑屏的冲击力。

     2 ) 邦妮的笑和绝望(有大量剧透)

    被我废弃的博客上的一篇老日志,转到豆瓣上以便存档。

    2005.12.20 10:48:52 晴
     Bonnie and Clyde 邦妮的笑和绝望

        黑色屏幕上有条不紊的出现一张张的老照片,然后背景音乐由若有若无到渐渐平缓,最后是主角的档案式介绍:

    Bonnie Parker
    Was born in Rowena,Texas,1910,and had then moved to West Dallas.In 1931,she worked in a café before beginning her career in crime.
    Clyder Barrow
    Was born to a family of sharecropper .As a young man he became a smalltime thief and robbed a gas station.He served two years for armed robbery and was released on good behavior.

       开头用了一种近乎还原本质的叙述技巧。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出现在黑色屏幕上的时候,就已经在把一个人的生活带给你了。照片,和电影一样,记录下曾经的光与影,满足了人们纪录自己生活幻想得到永恒的心愿。所以看到照片的时候,会觉得那是真实,那是曾经存在过的印记。照片之后,档案一样的个人介绍,就圆满的结束了本片的两位主角——邦妮和克莱德的出场介绍。邦妮的在照片上的样子,一直严肃而缺乏表情,但是在电影里,她是大笑的,她是沮丧的,她是天真如孩子的。

       第一个镜头是邦妮的嘴唇,涂了口红的鲜红的嘴唇,那些红就好像青春躁动的欲望,要满得滴下来;然后邦妮转身,然后邦妮站起来,焦躁不安的走过来,把自己扔在床上,用手生气的锤打生了锈的床的护栏。我忽然想起一部港片《玻璃、金鱼和少女》里的那个少女,眼神寂寞中间有一种平静的绝望,她那样面无表情的用一把小刀划过铁丝网,就像划过她惨淡的青春。我始终觉得一个女孩在这样做的时候,她一定是寂寞的。然后邦妮忽然抬头,于是画面上只有邦妮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里好像要有东西满的溢出来,那是充满了向往、焦躁和绝望的眼睛,同时美丽逼人。

        克莱德出场的时候在邦妮眼中,仅仅就是又一个普通的、乏味的男孩。而后克莱德通过抢劫完成了对邦妮的吸引,也开始了他们犯罪的旅程。这部片子一直被尊为好莱坞个人主义开山经典,大体是说表现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个人超越社会;我却特别关注这里面邦妮的视角。剧情上,克莱德的犯罪其实可以说是为了向邦妮展示自己的男性气质,邦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引发克莱德做案的催化剂。做案过程中,克莱德有不安,焦躁,邦妮始终坚定,不屑。

        第一次抢银行。邦妮开着车,表情异常沉稳,克莱德一直不断地说:“我进去,你只要停在门口等就可以了。”其实反而表现了他内心的不确定。最后他们停在银行门口,邦妮的一句:“你还等什么?”似乎有点挑衅似乎又有点安慰。克莱德进了银行,结果那家银行居然已经倒闭,克莱德发现之后笨拙而又恼火的表情实在是太可爱了。克莱德把银行职员揪出来,让他告诉邦妮银行倒闭了,邦妮大笑起来,大笑不止。邦妮是那种敢于大笑不止的女孩,她笑个不停,她的笑让很多东西在她的世界里变得微小了。在邦妮的大笑中,他们再次上路,欢快的牛仔音乐又响起来。之后在加油站,他们遇到了Cwmoss,邦妮以潜藏的嘲笑的态度问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车;Moss说:“这是一部带四个气缸的福特轿车。”“错了,这是一部偷来的带四个气缸的福特轿车。”邦妮说着这句话,潜藏着嘲笑。她的笑此时对于Moss来说是一种挑衅,孩子气的反叛的挑衅.于是Moss加入他们,三个人在牛仔音乐中上路。

       克莱德的哥哥和嫂子布兰奇来到他们那里,加入了旅行。他们的到来一开始就因为布兰奇的出现有了不和谐。布兰奇动不动的撒娇、跺脚说话、尖着嗓子不停的尖叫,让邦妮在一旁看得表情冷冷的。拍照那一场里,布兰奇的造作让邦妮做出了嘲笑式的举动。她故意刁上烟卷,拿着手枪,叉起腿,摆出那样的造型拍照。她没有笑,但这也是一种嘲笑。

       邦妮写诗。她把自己的诗念出来,其他的人会打岔,会不以为然地听,但是克莱德在她身后,听得很认真。我发现很多电影里追求自由的主角都写诗。《疯狂的皮埃罗》里,和苏珊娜一路逃跑的皮埃罗,也不断的在路中留下他的诗句。诗在这些影片里,都变成了我们了解主人公的另一个窗口。邦妮的那些诗句,是她的纯真的所在,是她的美好和希望。而邦妮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写的诗《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的最后一句 “and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也预示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在庄园里他们遇到了警察的包围,逃出来之后在路上,克莱德的哥哥念起报纸上对他们的通缉令,念到邦妮的时候,邦妮摆出了一个自豪的姿态,这时候的邦妮,又是在嘲笑,嘲笑很多的大惊小怪,嘲笑每天忙碌要抓住他们的警察们。
        
       因为汽车漏油,他们偷了一辆车,并且挟持了车主。车行至傍晚,被挟持者和挟持者相处之融洽好像一家人,邦妮满脸是放松友好的笑得回头问他们的职业,那男人说了一个,邦妮笑着转过头来,然后表情凝固,对身边开车的克莱德说:“放他们下去。”此时的邦妮,忽然有了一种和嘲笑主题不同的东西。她忽然想到了什么?还是她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什么?第二天,邦妮逃跑了。克莱德四处找他。她奔在一大片枯黄的玉米地里,克莱德追上了她。邦妮转过身,脸上有泪说,她忽然说:“我想见我的妈妈。”在嘲笑了一切,颠覆了一切之后,邦妮还是摆脱不了内心最深的恐惧,还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克莱德将邦妮抱在怀里安慰。在一大片干枯的半人高的玉米地里,跪在地上紧紧拥抱的两人,只是小小的身影,努力温暖彼此孤独的没有方向感的心。

       接着邦妮的梦把这种恐惧和绝望更具体化了。梦里有金色的沙滩,恬静而平常的人群。克莱德带着一个孩子玩沙,邦妮在后面看着慢慢微笑。邦妮和她的妈妈拥抱,妈妈要走的时候,邦妮请克莱德帮忙留下妈妈。可是妈妈说:“I read all you have done on the newspaper. I get scared.”妈妈说她吓着了,邦妮的笑容凝固在脸上,被吓着了的,是不是也有邦妮自己呢?接着妈妈对邦妮说你离开了我,你不会活很久的;对克莱德说:至于你,最好一直逃往,你自己知道。(you’d better keep on running,you know.)妈妈说完离开了,留下邦妮和邦妮自己最深的恐惧。第二天在临时住的小房间里,邦妮倒在床上,对克莱德说我忽然很悲伤,这实在是太糟了(I got so blue ,it’s so bad.).克莱德把手放在邦妮身上,安慰他。邦妮说到她幻想里出现的,或者是梦里出现的母亲,母亲最后的离去其实反映着她内心的无助和恐惧。她说:“我没有家庭了。”克莱德在她身后,说:“我就是你的家庭。”这一刻他们是多么得靠近。邦妮钻进克莱德的怀里,像个小女孩一般,她需要一个家庭去安稳她不安的心;克莱德把手轻轻盖在邦妮脸上,他们靠得很近很近。他们在嘲笑中欣赏彼此,但真正让他们紧紧相连的,还是内心深处那种恐惧,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没有未来。现实是如此不完美而又充满丑恶,于是他们否定一切,用嘲笑去否定一切,但最终他们还是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那种嘲笑,其实也包含着绝望。邦妮在自己的笑声中绝望了,唯一的温暖就是和她一样的克莱德,他们是理解彼此的同类。

        这个电影的结尾很经典。邦妮和克莱德还在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如何逃脱,洗净罪过,过怎样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他们几乎就和普通夫妻一样开始憧憬共同的未来了,忽然间,他们的生命就终止了。鸟群飞起之后,邦妮和克莱德瞬间明白中了埋伏。只有1秒的时间,导演只给了一秒,让他们来得及对望一眼,然后便枪声大作。那一眼里包含了多少感情,多少期待呢。邦妮的眼睛还和片头特写的一样美丽,但是眼中有爱,还有未完成的向往。邦妮的笑,和绝望,连同这眼神一道终止了。

        看一部电影,其实是感受一部分的生活。那些活动的画面,其实是在讲述生活,不管是不是故事,都是生活。我不鄙视好莱坞,好莱坞讲故事;我喜欢德西卡,德西卡把现实放出来给你看。看过了很多了浓妆艳抹的故事,现实一出场,便惊艳了。故事讲的太完满,难免不是真实了,而我一直是坚信唯有真实才可触到人心唤起共鸣的。《邦妮和克莱德》被我当做故事,但是故事内部的精神,是真实而且现实的。阿瑟佩恩自己说:“我并不在谈论真实的邦妮或者是克莱德,我是在谈论青年人的反叛精神。”邦妮和克莱德,在那之后几乎成为了反叛的象征;邦妮的嘲笑也许被大多数人记住了,但是邦妮的笑之后的绝望,才是最深最真实的邦妮。

     3 ) 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邦妮与克劳德


    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来替我们记下
    刹那星斗般的弹孔,还有
    林林总总被偷汽车的型号、爱的
    汽缸数量――我们最终的速度。

    前进,在一家家非法进入的房子里
    我们是法外之徒,黑油漏出,中午
    我听见水壶在厨房爆炸了。

    它流出夏天的银河,火花
    擦过,轮子卷起北美荒野一条条
    无人收拾的公路――枪,抵着你咽喉。

    斑鸠、惊起、斑卓琴伴舞,
    邦妮与克劳德在我们的黑衬衣下
    兀自跳他们阿拉巴马月光之舞。
    死之舞――当我们年轻,我戴着单面眼镜

    贴你耳边说:“一起过一种
    疯狂的生活吧?”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
    来替我们记下,当我们年轻
    那时,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我们不打算逃走。

                  2002.8.1.

     4 ) 砰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邦妮和克莱德,就是匪徒世界里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逃亡的不归路上愈行愈远……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互相厮守,对于未来,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开启“新好莱坞”时期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台湾人很宿命地译作《我俩没有明天》,香港译名则是通俗的《雌雄大盗》。若是仅凭后面这个片名,会让人误以为这部电影通篇都是讲一对亡命鸳鸯如何横行无忌、作案手段如何高明。内容却非如此,故事主要部分是,邦妮和克莱德以及克莱德的兄嫂、外加一个修车小子莫斯一同逃亡;且这伙江洋大盗(也是一个临时家庭)被描绘得低级、幼稚、天真。

    这部拍摄于1967年的电影虽是取自真人真事,背景为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骨子里的反抗意识、压抑与绝望却是当时(1960年代)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情绪。此时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远去,美国的年轻导演们都以法国新浪潮为榜样,力图拍出洋溢着鲜活气息、青春无悔式的电影。多数人认为,充斥着汽车马达声的《邦妮和克莱德》迎来了“新好莱坞”时期,它的执导者阿瑟佩恩被称为“后古典好莱坞导演”。

    向新浪潮致敬

    新浪潮的味道从《邦妮和克莱德》剧本创作时就存在了,编剧搭档大卫纽曼与罗伯特本顿说写这两个人物,就是觉得邦妮和克莱德有点像戈达尔电影《精疲力竭》里的贝尔蒙多。当然对他们启发最大的是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和《枪击钢琴师》,尤其是前者,罗伯特本顿曾说他两个月看了12遍,并模仿着把主要人物写了一个三角关系,因为真实生活中的克莱德伯勒正是双性恋。作为导演第一人选的特吕弗虽然很喜欢这个剧本,却因他的《华氏451》开拍而放弃了。戈达尔对这个剧本也感兴趣,据说他想把背景换成日本,并把邦妮和克莱德弄成十几岁的孩子,这无疑吓走了制片商。明星沃伦比蒂买走剧本后,找到了曾与自己有过合作的导演阿瑟佩恩,据说这个本子此时已经转过20位导演之手了。

    影片的开场就带着浓厚的新浪潮痕迹:50多秒中的三四个镜头,从费唐娜薇扮演的邦妮的嘴唇开始自由摇移、推拉,她的脸蛋与身形占据整个银幕。这几个镜头中,空间几乎被隔绝于身体之外,显出烦闷、压抑、狂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一路伴随邦妮)。之后,影片在以拨弦为主的配乐中,凸显出琐碎的喜剧感,并且有着活泼的生活味。按照电影史家格雷戈尔的分析,这部电影的巨大魅力来源于:它既有隔绝于真实社会环境的倾向,又能写实地烘托出小城镇与乡村图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片的“剧本医生”(Scriptdoctor)罗伯特汤恩,这位后来以《唐人街》名噪一时的银幕剧作家按惯例没有在编剧上署名。根据一篇《邦妮和克莱德,新好莱坞的开始》的博文记载,汤恩有意识地改变了以往主流电影中的四件事:人物总能找到地方停车;买东西从来没找过零;夫妻从不睡一张床;女人睡觉总是不卸妆。为颠覆这四条,影片拍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小瞬间。

    隐喻与技术革新

    由于制片人兼主演沃伦比蒂反对把克莱德写成双性恋者,编剧就把这位男主角改为了性无能。这一改写倒是赋予这部影片些许心理学隐喻和社会隐喻的意味。克莱德顿时化身为国家压迫下的受害者;而他的犯罪行为成为性爱的替代行为。当克莱德第一次拔出枪时,邦妮抚摸枪管的场景是颇具性意味的。由于克莱德的这种生理缺陷,他又退化为孩子;他与邦妮之间的爱情,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柏拉图式的,既真挚又纯洁。当克莱德和邦妮在被银行没收了房产的落魄农民面前宣称“我们是抢银行的”之时,那种骄傲与害羞的神情,真是惹人怜爱。他们笨拙地抢劫,他们仓惶地逃亡,他们毫无来由地相爱,一如罗密欧和朱丽叶。正是因为《邦妮和克莱德》的童话特质,即便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技法、对于今日的影迷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它依然可以完全打动我们。

    阿瑟佩恩在这部影片中,的确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法,比如邦妮第一次下楼见克莱德时逆光仰拍的镜头,比如克莱德一伙与邦妮家人见面时虚焦朦胧的场景。而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段落当然是结尾处令人震撼的枪击场面:风吹草动、群鸟惊飞,而后机枪扫射、硝烟弥漫,邦妮和克莱德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在弹雨中颤抖”,身体犹如蜂窝,凄美慢镜头仿佛芭蕾舞蹈,之后一切归于平静。不用多讲,你立刻就能联想到吴宇森某些经典的枪战场面;实际上在此之前沃伦比蒂戴着礼帽、叼着火柴、喝着汽水的形象难道不会令你想到《英雄本色》时代的周润发吗?

    而死亡之前,两人目光交汇,短短一瞬,胜却千言万语。令人扼腕叹息。

    在导演阿瑟 佩恩(Arthur Penn)的独特美学营造下,全片散发着浓郁的怀旧色彩,末场的慢动作枪杀镜头,更如同一场凄美的死亡祭典。让人紧张的同时,不知道自己对主人公是恨是爱。

    当年首映时,被卫道者及评论界骂得体无完肤,不过它不但没在攻击中倒下去,反而变成热门影片,赚进了大把钞票,也使得年轻人的服饰与思潮都趋向仿效30年代的式样。比如唐纳薇的贝雷帽,在美国卖到脱销。

    本片还有一项特殊风格,即是将喜剧感和恐怖味熔合一炉,那种浪漫而诙谑化的犯罪过程十分逗趣,但渐渐地却导入恐怖与血腥的死亡阴影里,奥利弗斯通的“闪灵杀手"便受其影响。
    曾获1967年,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摄影两座奖。

     5 ) 邦妮的恐惧

    诗40:12因有无数的祸患围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

    从车上赶下做殡葬员的男人。听到母亲说:你离我太近会活不长。邦妮的脸上露出惊惧之色,是那种骇然的恐怖,是知道自己将死的恐惧。

    我有过一段信仰破灭的日子,就是那种逃亡路的感觉。想到人生的真相是死亡的深渊,毫无指望和援助,骇然到崩溃。无法想及事实,只能靠安慰度日。

    我们都在逃亡路上,死亡就像电影里安静的乡间公路上突然响起的枪声。我们都抢了生命的银行,随时被追债。但是我们听到死亡时不会像邦妮那样惊惧,不会忧虑地在床上辗转无眠。

    因为死亡不像电影里警察那样开着车子到处展示给我们看,它正在搜寻我们,随时随地可能把你带走。也不会像警察追捕逃犯那样随时随地提醒我们,你已经被判处了死刑。

    但事实就是事实,死刑早就把全部的人类送上了逃亡的道路。就像丧钟为全人类而鸣。只是人通常充耳不闻。

    可惜我们不像电影里那样极致地被摆上了死亡的日程表,然后开始仓惶逃命。

    我们并不逃窜,甚至安乐无比。像《恶之花》里开篇的《致读者》写的。

     6 ) 邦妮和克莱德 经典台词

    台词

    “你在任何地方都会找到情人的,他们才不在乎你是服务生还是采棉花的,可是,我在乎”

    (因为我真的爱你,而非仅仅想和你上床)

    “你有时赴他们的约,可是你多半不去,因为他们只想和你上床,不管你想不想”

    “我不是个有钱人,你可以找到有钱人的”

    是的,因为他们不抢穷人的钱

    把牛奶里掺酒的故事说了N边

    “我没有妈妈”——“我就是你的家人”

    (专业点讲,这里涉及到个体归属感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以至于在邦妮被母亲嫌弃后内心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与个体空虚,而克莱德的出现给了她温暖和依靠,这一点像极了2012年国内《万剑穿心》里 李宝莉在被儿子嫌弃之后,结尾处和无业游民 建建的那种小人物之间的爱情的坚韧和惺惺相惜,这是很令人动容的)

    笔者:

    【美国新浪潮 标志性电影】

    1.美国新浪潮电影的化身,与《毕业生》《逍遥骑士》在20世纪60—70年代末一起构成新好莱坞标志的影片

    2.这类题材属于传统的“强盗片”,但明显受到戈达尔的影响

    3.《时代》周刊刊载了影片的封面报道《新电影:暴力、性、艺术》

    4.表面上看,是一部以不伦的性关系为噱头的影片,然而影片真正动人之处却在于创作者着力刻画主人公面对整个成人社会的无力感

    5.这部影片准确的把握住青年人买入成年社会时的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赢得了青年观众的共鸣

    一些是杨远婴《电影概论》上的内容,还有笔者个人理解的,都是很浅的层面,但无论如何,我是很吃这种电影的O(∩_∩)O~

     7 ) 向体制宣战的Bonnie 和Clyde

    看完《邦妮和克莱德》不由地想到《天生杀人狂》,忍不住要做一个小小地比较。同为六大经典公路片,两部片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极其的相似。都是以一对甜蜜地情侣为主体,愤然反抗他们认为需要反抗的东西。但,在疯狂杀戮的表象下,他们反抗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天生杀人狂》中的情侣Mickey Knox和Mallory Knox杀的是不符合他们道德判断的人,而Bonnie 和Clyde则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他们认为十恶不赦的体制。 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Clyde在偷窃Bonnie母亲汽车的时候被Bonnie发现,Clyde没有慌张反而轻松地跟Bonnie交谈,可以讲Clyde是最先起身反抗制度的人,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坐牢的经历。一番交谈Clyde使早已埋在Bonnie体内反抗的种子萌芽,为了证明Clyde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却没有行动的孬种,Bonnie测试了Clyde,结果没有让Bonnie失望,她发现Clyde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汉子。他们开始了人生疯狂的旅途,直至生命的结束。 一个敢起身反抗体制的男人,偏偏又是一个性无能,在一番与体制的殊死搏斗中,又戏剧性地恢复了性能力,可见万恶的资本主义体制让男人阳痿,只有叫嚣、反抗它才能成为一个威而刚天下的纯爷们儿。 在途中,Bonnie 与Clyde露宿在一个无人的屋子,早晨他们出门时发现了几个人,他们快速提枪,但发现是一场误会,了解缘由后,Clyde愤怒地向银行竖立的不许赎回的牌子开枪,而被银行没收房子的可怜人也接过Clyde的枪狠狠地朝原本是自己的房子开了几枪!所以我们讲Bonnie 和Clyde的存在是有他们的原因的,他们只是两个豁出去的平凡人。向往与崇拜他们的人,或许没有他们的勇气豁出去向他们一样干,但却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供起了牌位!这虽然是一部强盗片,但是导演阿瑟•佩恩却用了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调子构建了这部电影的主体,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像Bonnie 和Clyde一样憎恶这个体制的人,而丝毫没有厌恶这对甜蜜情侣的想法。 事实上,在片中这对让人羡慕的情侣,他们的每一次开枪伤人基本上都是迫于无奈,Clyde略有得意地说:“我是抢银行的。”不假,第一次由于银行破产,他没抢到钱,但是他想的不是钱,而是怎样像女朋友交代,于是他的那句“你自己跟我女朋友说”的台词让观众捧腹。多么可爱的Clyde。再后来的又一次银行抢劫中,他问一个人,“这钱是你自己的吗?”,“是你的,你就自己留着。”毕竟,这对儿善良的抢劫犯,只是像体制开火,而不是平民老百姓。 在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中,昆汀给情侣杀人狂安排的结局是逃逸,甚至还生了几个孩子。而在《邦妮和克莱德》中,Clyde和Bonnie却被打成了筛子。我想《天生杀人狂》的情侣最后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不管他们有多么疯狂的杀人,但针对的还是个人,而《邦妮和克莱德》却是整个体制,与体制抗争的人,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伟大的Bonnie与Clyde!

     短评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4分钟前
    • Aaa
    • 推荐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7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1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15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17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22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2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25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3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3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39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44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45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49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5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57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这就是俩二缺

    1小时前
    • 浑浊儿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