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葩说第二季

    奇葩说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5

    主演:马东 / 蔡康永 / 金星 

    导演:牟頔 

    猜你喜欢

     剧照

    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2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3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4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5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6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6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7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8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9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第二季将于2015年6月26日开播,每周五、周六晚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由马东主持,金星和蔡康永担任常驻导师,大S、高晓松等将担任嘉宾“女神”。

     长篇影评

     1 ) 最难过的是,我还记得它曾经的样子。【有对比,慎入】

    曾经

    以前的奇葩说,有搞笑吗?有的。

    范湉湉,欧阳超,李林,都会搞笑。

    但是搞笑而不空洞,有趣而不贫乏。

    我承认,奇葩说第五季和别的节目比,一星太低了。

    可是和自己比,一星都不值得。

    五星,

    “请让我说话说话说话,没有人废话,你不爱听没关系,我只说我的真理”

    一星,

    “请让我背稿背稿背稿,背不下来没关系,我还可以说我背稿的不容易”

    建议下一季引入半开麦,至少,说不定,看起来和曾经一样。

    奇葩的含义是什么,举止夸张?讲话大声?衣着奇怪?

    似乎不是。

    肖骁范湉湉看起来学历不高,但是他们非常自信,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无比笃定,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嬉笑怒骂,不卑不亢

    柏邦妮姜思达史航……,因为思想,因为态度,而与众不同

    甚至苏紫紫,那个我也没有太多记忆的裸体模特,因为经历,所以不同

    而第五季的很多人,他们“奇葩”的伪装那么脆弱,似乎一碰就会碎。

    在举止夸张,讲话大声的背后,是一个普通的某些时刻甚至无趣的灵魂。

    就像,我会觉得大王马剑越很有趣很可爱,但她们不是奇葩,她们是普通人。【至少她们,敬业不念稿。

    哪怕我第五季蛮喜欢李思恒,距离肖骁,少了太多真正的与众不同却嬉笑怒骂的鲜活。

    奇葩说里,快没有奇葩了。

    宛宛不类卿。

    第六季,肖肖也不是奇葩了,万万没想到

    奇葩说原来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奇葩说多了就会变成一个努力理智的普通人。惨。

     2 ) 薛兆丰独特的经济学思考角度记录

    薛老师思考角度很独特啊,时间成本这个角度真的耳目一新啊,哈哈哈,记录一下。

    1、“时间成本”角度

    毕业后混的好为什么不去同学会?因为时间成本高,不去同学会的时间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挣更多的钱。

    毕业后混的一般才去同学会,因为时间成本低,即使去了同学会也不会浪费多少自己创造的价值,或者说也不会少挣多少钱。

    2、“有效陪伴”角度

    1930年凯恩斯提出的工作15小时满足生活所需为什么没实现?其实凯恩斯提出的,工作十五小时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已经达到了,但是达到是当年的生活标准,但是多年过去,生活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衡量现在生活的时候,以“有效生活”的角度讲,工作15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3、“家族企业”角度

    两个人结婚就是在用自己的资源在做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由于在家庭中,两个人付出不同,女方先付出而男方后收获,在开局之时为了保证做一份抵押也未尝不可。

    4、论分工

    当你发表言论时,未必有足够的信息,也未必有正确的判断到底谁是“蛋”,谁是“石头”,当每个人各司其职才更有可能达到正确的方向。(私心讲一下,薛教授这场讲的不如大紧和李诞,确实没有合理的监管和衡量标准,谁又能保证专家说的一定是对的呢)

    5、男女有别

    由于进化导致,男生更在意女生的肉体出轨,女生更在意男生的灵魂出轨,所以男女对待事情的方式可能不同,当出现另一个追求者时,男生更倾向于不告知,女生更倾向于告知。

    6、博弈解决方案

    当双方处在一个博弈情境中的时候,如何能更快的打破僵局,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汤姆肖林在1960年提供的观点,在谈判的时候尽量找到一个所谓的“聚焦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来执行,同时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如果政策具有长期性的化,单一的处理方案并不会一直降低其中一方的利益,而是在市场的平衡中,这一损耗成本会自动转嫁到更迫切需要的一方,也即法律无效定律。

    (豆友推荐书目:道长推荐过的一本《冲突的策略》托马斯谢琳)

    7、汉德公式

    人在这个社会中,应该由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的人进行改变,这样在达到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最低,改变这个世界很难,但是看惯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并没有这么难。(10.26 期辩题:父母再婚,孩子该不该反对)

    8、弗里德曼的偶然性

    鸡飞狗跳按钮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是降低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成本这么高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如果你认为某个人是你生命中的唯一的话,那你是对偶然性有着深深的误解,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个唯一的话,你们根本就没有机会遇见,大多数人都是在合适的年纪从身边合适的人里选择了一个想要在一起的人。(10.27期辩题 :前任有新欢,有一个鸡飞狗跳钮到底要不要按)

     3 ) 真的,别救了,你还是去死吧

    来自奇葩说老粉深更半夜的repo: 奇葩说到现在这个地步真的可以结束了。从第一季开始,马东一直试图平衡辩论的严肃性和奇葩的娱乐性。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讲逻辑,讲话术的地方。马薇薇,黄执中,邱晨,如晶,陈铭,这些人的插科打诨都是基于强大的观点,严密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辩题服务。没有人想听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没有人想看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声嘶力竭咆哮。夸张的装扮和无聊的段子只能说明你是个奇葩,是个浮于表面说不出什么的奇葩。奇葩说终究是落脚于说,奇葩的也不是人而是那些突破上限、下限、广度、深度的观点。然而,从第四季开始,奇葩说慢慢向娱乐化的角度倾斜,要不是罗振宇,张泉灵的挽尊,奇葩说大概真的会变成戏精的诞生。第四季的巅峰之战在最后一集,所有人安安静静地坐着讨论着脑洞突破天际的话题,高手们全力应战,观点交锋的火花甚至点亮了老罗那光秃秃的脑袋,马东东同志也帅的惊为天人。这才是奇葩说该有的样子,辩论场的废墟和硝烟中开出思想的玫瑰。我不想生活在菜市场中,满耳喧嚣,一地鸡毛。 看预告片的时候还感动了一下下,以为节目还是可以救一救。看完第一期,我想说你还是去死吧! PS:现在凌晨一点半,我真的不该那么真情实感。

     4 ) 你们太难伺候了

    我过去把《奇葩说》看得很重。我成长三大催熟剂:失恋、奇葩说、年龄。不管身边的人对奇葩说什么态度,我对这个节目永远都怀抱着最大的宽容和期待。

    关于奇葩说现在的问题,我其实不是没有看到:选手报团,撕逼,各种人鱼目混珠。节目开播前,傅首尔打董婧又上了热搜。看评论看得我心头发慌,我慌于这个节目真的不再被“宠爱”,也慌于这个节目是不是真的“病了”。

    看了一期节目过后,我有些安心,也轻松了很多,并不是说第一期真的有那么精彩,而是不管这个节目成了什么样子,我都觉得甘之如饴。如果选手幽默,那我就捧腹大笑;如果辩题严肃,那我就反省思考;如果逻辑满分,那我就努力提速,跟上思维。

    是因为真的对这个节目爱得深沉吗?倒不是,我只是觉得,我开始不再对节目带给我什么那么执着。用马东的话说,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包容。那我可能大概是有幸学会了一点点包容吧。

    我已经能包容这些“乌烟瘴气”的选手们了。哪怕一个操着一口川普看上去还有点娘娘的男人在舞台上搔首弄姿、胡搅蛮缠,我也能精准地看到他的另一面可爱了。放几年前,我一定是很讨厌他的。

    这真的是个太有魅力的舞台了。它的魅力在于,好像什么人都想来,什么人都能来。它让我们第一次在舞台上能看到和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同时也看到与我们“差好多”的普通人。好像第一次看到不管好不好看,学历高不高,年龄大不大,同不同性恋,健不健康。大家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赢得掌声。这种“共享幻想”,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误以为这是什么世外桃源或人人自由的人间仙境了。

    我倒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嘈杂”的杂技团。一些人是“小丑”,所以不断“献丑”;一些人身怀绝技,所以往往能获得最多的掌声;还有一些人,递递道具,当当配角也就够了。可是观众永远是最体面最高傲也最难伺候的人。不被聚光灯照着,大概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丑陋”的。

    我也有喜欢的或讨厌的选手,但好在,我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清醒。我在喜欢或讨厌这群人的时候,清醒地知道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是一个个比我们稍微有勇气一点有底气,或是刚好离舞台更近而已的“普通人”而已。

    这个舞台太容易让人得到尽情的释放,这种迅速的释放让大家很容易拥抱在一起,我想这可以稍微解释老奇葩的“抱团”现象。因为这是一群最先看过我锋芒和丑态的人。但是人们对于太过快速的友情的消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哪怕你告诉我他们在背后天天撕逼打架,我也是不意外的。一群“张牙舞爪”的人之间没点摩擦?

    我觉得马东是个精明的但又有情的商人,这一季奇葩说开始“洗牌”了,这个舞台要被挤爆了。这些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过的老奇葩们,有人终于要被掏空了。我觉得真的挺残酷,我心疼这些人在这个舞台上名利双收的同时榨干了自己后,却不得不离开的惨状。要说这个舞台的魅力,他们是感受最多,也得到最多的人。而1v1赛制一边解决掉奇葩说“抱团”现象,一边又为奇葩说注入新的血液。节目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也在逼一些老奇葩以不得不接受的方式黯然退场。

    我总归是不希望节目就此止步的,我也不知道我能支持这个节目多久。但总归是还能得到一点,就看一天吧。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能对我抱有太大希望。我现在也终于学会不再对他人和事抱有太大希望,看奇葩说以来,它教会我“包容”。这个词语的定义经过我耐人的加工后来逐渐变成了“无所谓”。但好在,目前这个节目还对得起我的包容。

    《奇葩说》的落寞,让我看到她是一个如何从一个一见倾心、惊为天人的女神变成各位处处嫌弃的糟糠之妻的。从前你们爱她热情似火,日子久了,你们嫌弃她粗俗聒噪。后来她开始吸收营养,注重内涵,你们又嫌弃她沉闷无趣。说到底,就是各位太难伺候了。

    而这个节目终于变成了我的“隔壁老王”,不管你热情或是高冷,肤浅或是深刻,美或是丑。你在,我们热情相拥,你走,我们挥手告别。

     5 ) 《奇葩说》教我的事:写评论得裸着

    攥紧的沙都要漏掉的。

    “被肖骁打动”,火速成了当天《奇葩说》上热搜的话题之一。

    据我观察,最高在14位

    甚至高晓松当场说,毛不易可以为他写首歌

    他说了什么呢?

    他说不要按。

    他说你们每个人都有那个按钮。

    《奇葩说》的观众都在按那个按钮投票。

    支持正方或反方,支持率随着辩论进行,此起彼落

    而马东老师说了,你们不要盯着那个分数牌,心里满是把那个分数扳回来。

    你随着分数走势不断调整自己,去找到观众最吃的那一套,最后弄丢了自己。

    老板有那个按钮,朋友有那个按钮,爱人有那个按钮

    人类世界从浪漫多彩到机械单一,降格、沦落,大概就从一切可以量化开始。

    肖骁所说的,其实在这场《奇葩说》的前半部分,沈玉琳已经有类似表达。

    沈玉琳怎么说呢?

    他引入了测不准原理

    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放在这个情境下,最有意义的一点是:

    测量行为本身,不可避免地会扰乱测量对象。

    即因为知道要给爱情打分了,爱情鸟有意无意地开始搔首弄姿了。

    你知道老板要来视察评比了,身板也不自觉坐直嘛。老板永远不可能知道他不在的时候,你瘫成一滩烂泥。

    但是热搜是“被肖骁打动”,而非“被沈玉琳打动”。

    同样写个热点,有人阅读量10,有人阅读量10万+。心塞不过如此。

    原因也很简单,话术不同。

    肖骁在这里,扒了自己,知行合一。

    他没有用量子力学的术语,而是举自己的例子。

    《奇葩说》四季,许多人都说前三季BB King实至名归,唯独肖骁不是。

    在《吐槽大会》上,张绍刚这么吐槽:

    得知肖骁得了《奇葩说》第四季的冠军,哇,《奇葩说》的节目质量终于下来了!

    人们有这种议论,是因为肖骁擅长综艺中最重要的段子,而非辩论中最重要的逻辑。

    姐妹颜如晶说:

    怎么当上的BB King哈哈哈哈哈哈???

    你的塑料姐妹花已上线

    但是第五季开始,人们发现肖骁这个小妖精变了。

    花希说,他开始以理服人了???

    他自己说,《奇葩说》的节目定位,要求我做马薇薇

    马薇薇代表传统辩论中对严密的极高要求。

    他说我开始被“按钮”所左右。

    为了观众的票数、分数,“我成了《奇葩说》最虚伪的一个人”。

    “我一直觉得跟我最像的就是马剑越。但我发现当我只做马剑越,我赢不了。”

    “好啊,那我逼我自己,我要进步,我要变成马薇薇。”

    “所以我赢了啊,所以我拿了第四季的BB King。”

    “为了赢,为了让你们为我按下那个按钮,我在改变我自己。”

    说得全场鼓掌,潸然泪下。

    你一直以为照着观众或读者的喜好去改变自己,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其实,最有效的,是不管不顾,扒开最真实的你自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最厉害的一幕,就是麦瑟尔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扒开了自己的衣服。

    Boom!

    丈夫出轨,婚姻破裂,她穿着睡衣,喝得醉醺醺,站到小酒馆的脱口秀舞台上,放弃一切贵妇的伪装,喋喋不休自嘲着自己失败的婚姻。

    我保养得这么好啊,谁不会为了这对奶子早回家呢?

    她在这一刻赤身裸体,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心理意义上的。

    极端绝望之下,她给大家看,新鲜的伤口,还汩汩流着血呢。

    看啊,这是个弃妇,看啊,她为守住老公永恒的爱做了这么多,看啊,她要这胸脯二两有何用。

    结果大家都笑了,都鼓掌了。丈夫在脱口秀舞台上努力了那么多年,也没获得她这一夜这么多掌声。

    啪啪啪啪啪啪啪

    你们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那个人好好笑啊。

    她曾经在丈夫登台时,帮忙计算哪个段子观众笑了多久。

    也是用那量化的分数,谋划调整着进一步的行动。

    到头来都不如把自己的伤口扒得干干净净。

    一脱成名,原来是这个意思。

    再举个例子。

    主编不准我们写[悲伤逆流成河]。

    我觉着有点可惜,现成的热点耶。但是行叭。

    然后我发现他在自个儿的公众号上偷摸写了。

    好气哦。我气势汹汹点进去准备留个言,说不定还能顺便得罪主编,被开除拿一笔遣散费。

    却发现最后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一肚子气顿时都化成了姨母心。

    主编都把自己扒成这样了,我还计较他偷摸写热点?

    这就是赤身裸体表达自己的力量。

    其实,任何有效的表达最终都是扒开自己。其余都是装腔作势。

    就算你是演一辈子戏叭,按体验派的说法,就是演,也必须从自我出发,像角色一样活着。

    如果这个角色和自己相差太远,就不要演。

    演员好像换了很多张脸,但其实都是从自己的灵魂中掏出一部分。

    不可能因为这种角色受欢迎,而演员本身毫无代入感,硬要演。

    事实上,很多导演也有习惯,在现场根据演员状态改剧本。

    比如是枝裕和拍[小偷家族],先拍海滩戏

    剧本和演员各自调整,再确定接下来全片人物的亲疏远近。

    更生动的例子可能是周冬雨。

    你姜找到了一条2013年《宫锁沉香》的评论:

    不太友好

    盆友们不要责怪这位网友,毕竟后面还有550条赞呢。他不是一个人。

    随便看一张周冬雨这部剧剧照下的评论,也比这惨烈的多。

    设想,我穿越到2013年,捂住这位网友的嘴,告诉他2016年周冬雨就是金马影后啦。

    我可能就被关到疯人院了。

    但作为我们2018年代的人,都知道,周冬雨是有演技的。那当时是中了什么邪呢?

    一句话:小黄鸭的灵魂里,怎么掏得出安静的美少女呢?

    不是没演技,而是没掏出自己

    [七月与安生]当然就不一样了。

    她把自己大大咧咧的那部分放进去,把小黄鸭的那面放进去。周冬雨是安生,安生是周冬雨。

    掏心掏肺的小黄鸭向你露出了影后般的微笑

    写评论同样如此:为阅读量睡不着觉,为阅读量艹人设。

    然后发现大众口味太难以琢磨。

    刚攒钱买了大地色眼影,你们又流行桃花妆了。

    一盒眼影好几百,我码字挣个钱很不容易的。你们能不能海枯石烂至死不渝一点啊?

    以上都是胡说八道的,其实都是我的错。

    我从《奇葩说》里这段到底学到了什么表达的艺术呢?

    无非是让阅读量为代表的一切分数滚蛋吧。

    关心则乱。攥紧的沙都要漏掉的。

    不如敞开自己,放松身心,看电影,写评论。

    脱!

    -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6 ) 《奇葩说》竟然活了五年,求生欲还越来越强

    看完奇葩说当晚,看到傅踢踢,还是蛮有感触的

    五年了奇葩说很不容易,为了能够延续,能够看出它真的在努力的改变,很开心,它依旧是喜欢的样子。

    以下是傅踢踢原文~~

    1

    人生从来不是分秒累计叠加,而是一个恍惚连着下一个恍惚。

    最近让我恍惚的一件事是,《奇葩说》竟然来到了第五季。一档以辩论作为核心元素的综艺,跳出了原有的小圈子,活了五年,也火了五年。

    五年啊朋友们。五年前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五年前从来没有人说年轻人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了,五年前我还在报社写文艺评论,几乎每周都要在10点走进电影院,和来赶“夕阳红”优惠的大爷大妈一起共看《何以笙箫默》。

    《奇葩说》就是那时候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我永远也忘不了,去瑞士旅行那会儿,跋涉千山万水,终于抵达采尔马特。在马特洪峰巍峨壮丽的雪景面前,我倒上红酒煎了牛排,掏出iPad看起了《奇葩说》。

    那期辩题是情侣要不要看对方的手机。马薇薇惊为天人地说出了那句:“人家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

    不开玩笑,那一刻我除了笑,更多是震撼。因为马薇薇用极强的感染力把简单的道理表演出来,哪怕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依然满满的煽动力。《奇葩说》刚好能让这样的“奇葩”,点燃各自心里的火。

    后来《奇葩说》持续推进,我也和不少辩手认识交往,觉得他们真的是有意思的人,又毫不重样。能把天南海北的“奇葩”网罗在一起,《奇葩说》究竟是怎么样的,于我就成了更有吸引力的谜团。

    2

    中途曾经有过一次,我接到过《奇葩说》的面试邀请。后来因为能力不够,再无下文。我半开玩笑地问选角导演,是不是我这个人除了长相,其他都太正常了,一点都不够奇葩。导演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啊。”

    “哦。”我在心里说,你们也真的是毫不客套啊。说着玩归说着玩,我依然一集不落地看,从一开始的交口称赞,到后来有了略显重复的批评声音。

    马东专门在分享《奇葩说》的制作心得时讲过,观众经常会表达“你变了”的不满,但一档节目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符合甚至引领观众的预期。

    因此,备受关注的导师阵容,除了沿用经典的“马晓康”组合之外,还请到收放自如的李诞和儒雅机智的薛兆丰。

    李诞简直是接梗王,无论是导师互cue还是选手点评,都能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笑料。薛兆丰虽然是正统的学院派,却能很快地融入节目氛围,带来一些经济学视角的启发。

    如果说之前几季是渐进的微调,《奇葩说》第五季的赛制规则简直可以用拼死求生来形容。

    60位来势汹汹的新选手和老奇葩们混搭在一起,开展1 v 1的对战,赢者晋级,输者几乎当场回家。每位选手有3分钟发言时间和30秒用来结辩。

    此外,本季的现场还安排了一台“开杠”的机器,像是彭浩翔电影里的分歧终端机。选手靠快速反应和逻辑能力,各自有2分钟的时间,一来一往见招拆招,迅速点燃全场气氛。

    本以为老奇葩的人气和实力兼有,很难输掉。结果第二场,谈论女友的求生欲测试,信心满满的臧鸿飞在各自陈述之后以51比25遥遥领先,却在“开杠”环节被新奇葩李思恒用近乎“胡搅蛮缠”的方式扳平。

    连导师都说,这组PK像情侣吵架,几乎没有道理可讲。最终输掉的臧鸿飞在录制采访时说,觉得心累,想回家了。

    这场“求生欲大战”,已经不止是形式上的创新,它承载了更多不合理和偶然的东西,让辩论变得更具戏剧性。

    前两天,我去现场看了录制。虽然不能剧透,但很强烈的感受是,看到第五季,也有很多老面孔,可《奇葩说》依旧能找到合适的话题,然后在戏谑与调侃之中,把立场和观点安排得明明白白。

    3

    有时候我也会想,看了那么多期《奇葩说》,很多辩题再无印象,这档节目留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后来我慢慢理解,《奇葩说》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辩题传播了哪些观点,而是在反复强调一件事: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真理永远有论辩的空间。而那些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抽剥拆解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很多人说《奇葩说》的价值观是包容。而让包容得以成立的,恰恰把每个辩题掰碎揉开再有趣地说出来的持续努力。

    一档以辩论或者说话为主的节目,缘何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也包含着更深层的意义: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意见纷扰的社会,比起追求一个确定的结论,不如抱定一种求真的姿势。它应该有趣,不然不足以广泛传播。它应该复杂,不然不足以成长壮大。它应该执着,不然不足以记录变迁。

    《奇葩说》五年,可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走到我们记忆和心灵的深处。

    《甲方乙方》开启了一种怀旧的例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但时移世易也不是只有悲戚伤感。

    至少现在我想说,《奇葩说》第五季来了,我很期待它。

     短评

    观众也太难伺候了,一个“奇葩”和“说”同样重要的节目,嫌吵闹嫌无脑的,非逼人家真拍成严肃的辩论节目吗?看华辩录像不就好了?好玩儿的不就是这群求同存异的人把道理揉进段子里活给你看吗?要啥自行车啊?

    7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推荐

    服了,臧鸿飞和马剑越有什么好留的?因为他俩是老奇葩???剪辑太恶心了,想知道奇葩说对它的受众是个什么定位,把观众当傻子来高高在上指点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爱情题,亲情友情职场生活这些能延伸出很多啊,别告我这些广电都不允许,选题组是有人情路不顺吗???11.16高手和高手的交锋,目前为止本季最好的一期!陈铭老师这季优秀得令人惊艳!

    12分钟前
    • 我如野火
    • 还行

    谁撒泼、谁会表演谁就能赢?也是够奇葩的。

    13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五季下来,就这一季我没法给五星。这种思辨类的节目,不可能每一期的出题和辩论都维持高水平,偶尔有起落也正常,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李诞的加盟和新人的本末倒置我忍不了。根本没有在李诞身上看到思想深度和基本礼数,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家教影响大局,不展开批评了,一万个膈应。另一个问题是,新人的注血虽然很必要,但是筛选机制太有问题了。虽然这是一个把辩论赛进行娱乐化的节目,但是老将们发言中的插科打诨仍然是基于立论和逻辑的,但是新人们似乎觉得段子才是制胜法宝,经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荒谬感,看新人和老将混搭在一组里合作时,这个水平落差上上下下太难受了。

    18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推荐

    姜思达的出走是聪明的,人不能总停留在原点。

    21分钟前
    • 这个人有点懒er
    • 还行

    首先这个满星有鼓励成分,毕竟五季老粉。其实每个现象级IP节目从第二季起大多都逃不过逐渐flop的境遇,区别只在于撑几季而已。而奇葩说大概第三季开始就已经出现新鲜感消褪审美疲劳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姜思达突然地崛起像是给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再撑了两季。而到了第五季,一波十八折地拖到现在才播出,目前从第一集看还是蛮不错的有用心,至少大改赛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也竭力地找了很多新选手(虽然一眼扫过去都是熟面孔啦,什么张雪峰杨奇函沈玉琳甚至奶茶所长三棒子都是各种其他类型综艺出现过的话题人物。内地通告艺人时代来临?),而新导师蛋蛋和薛兆丰也是有相当看点。但四季bibiking退出辩手位,姜思达范湉湉也退出第五季,节目的精彩度会不会大打折扣呢?还是放眼期待吧。

    23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这一季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前所未有的残酷赛制,但是不变的内核还是辩论和内容,新奇葩里有熊浩庞颖詹青云这样的辩论大神,也有李思恒这样的搞笑奇葩,比上一季的新奇葩要强,而且老奇葩如傅首尔臧鸿飞也稳定发挥,期待明天的花希!!

    27分钟前
    • 风中芭蕾
    • 力荐

    高晓松第一期不来是对的。

    31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还行

    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奇葩说的重点到底是奇葩还是说?(五季老粉,四星观望)(不观望了,9期结束,三星)

    35分钟前
    • 小皮
    • 还行

    看到肖骁选陈铭的瞬间!好燃!!!太喜欢肖骁了好真实!不油腻!共享知识的那一集加一星。

    36分钟前
    • AQA
    • 推荐

    陈铭真是被人设害的,明明实力与颜值并重,逻辑脑洞和辩论口才起飞,BB king急需要他的加入,拉升水平和深度-)

    37分钟前
    • 我欲乘风
    • 推荐

    臧鸿飞什么玩意儿?喊什么?有病吗 这么多季了也没个长进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还留在这个节目里的 恶心(11.4更新 加两星 陈铭真的厉害 以前不喜欢他的发言 但是这一季太强了吧 他和董婧的最后开杠一分钟 怎么说都在自己划得的圈子里 厉害!(12.11更新 陈铭BB King!五星支持!

    39分钟前
    • 啊哦额咦唔
    • 力荐

    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这一季依然喜欢。

    42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虽然第三期开始还是有在辩论了但是还是不喜欢这种真人秀的调调……各种落泪各种心里状态各种七七八八的真人秀 乏善可陈

    45分钟前
    • 噶布夫人
    • 推荐

    2018.11.3更新的这集,是我看了五季奇葩说最好看的一集。2018.11.16这期那么精彩,居然没涨分。

    49分钟前
    • 海边的卡夫卡
    • 推荐

    按郝蕾的话来说,马东想赚钱,我不能说“不行啊,你得热爱点艺术”。可是,我不是演员(辩手),我是观众啊!

    51分钟前
    • QsMotif
    • 力荐

    奇葩说第五季怎么多了那么多有趣的直男!

    53分钟前
    • 放大招!
    • 力荐

    以前是奇葩会说,现在是奇葩和说。

    55分钟前
    • 油笔小鑫
    • 推荐

    选题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趣至极。 翻来覆去的爱情题和这个节目本身一样,成了一块鸡肋。唯一慰藉:新爱豆,薛兆丰!

    57分钟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还行

    《中国有辩论》《中国新吵架》

    58分钟前
    • 姜大噪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