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轻松+愉快

    轻松+愉快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徐刚,张志勇,薛宝鹤,顾本彬,张迅,王旭旭,袁利国 

    导演:耿军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猫狗大乱斗

    • 更新HD

      切小金家的旅馆

    • HD

      星条红与皇室蓝

    • HD

      情圣2016

    • 正片

      十亿实习生

    • 更新HD

      爱情的代驾

    • 更新HD

      贱女孩2024

    • HD

      大脚野人日落

     剧照

    轻松+愉快 剧照 NO.1轻松+愉快 剧照 NO.2轻松+愉快 剧照 NO.3轻松+愉快 剧照 NO.4轻松+愉快 剧照 NO.5轻松+愉快 剧照 NO.6轻松+愉快 剧照 NO.16轻松+愉快 剧照 NO.17轻松+愉快 剧照 NO.18轻松+愉快 剧照 NO.19轻松+愉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轻松+愉快》虚构了一个荒诞的北方,群氓的家伙们在互相拥抱中厮杀,在称兄道弟的关系中互相关爱与猜疑,在互相点燃的希望中灰飞烟灭!  电影里汇聚了忙碌破案的警察,忙碌骗钱的骗子,忙碌抓偷树贼的护林员,忙碌找妈妈的基督徒,忙碌搞团结的假和尚。。。一群忙碌的人演绎后退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罪的常态化,在追寻中坐以待毙的故事,一个悲伤的喜剧电影。电影里充满着北方的幽默,一波三折的冲突,虎视眈眈的壮美山河。

     长篇影评

     1 ) 《輕鬆+愉快》2017

    攝影很「傳統」,沒有取巧,如此「紀錄」東北,沒落的重工業基地,想起貝歇夫婦的「冷面攝影」和那些肖像一樣的水塔照片,想起張克純的《北流活活》和黃河,想起陳榮輝的《聖誕工廠》和工人,然而在攝影已經不是特權的今天,這樣的手法是不稀缺的,更像是在尋找一個「選題」,只不過這個選題是被拋棄的、淡去的東北,它是一種需要被關注到的記憶,而這種記憶又是稀缺的。在所謂大時代的向榮敘事裡,需要有人挖出它的背面,這就是我理解的大部分意義。

    裡面的一些隱喻是我喜歡的,但沒辦法,只能隱喻。拿著一隻假槍賣迷魂肥皂的騙子、偽裝成和尚的騙子、找媽媽的基督徒、迷奸婦女的警察、被偷樹的護林員,產生了一個十分刻意的故事,故事沒問題,框架也完整,用上述的東北為背景,這裡的人「退化」成動物,野性、人性、虞詐,騙與被騙,光禿禿地暴露,如同沒有一點綠色遮蓋的冬季北方。哪怕是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吃素面,看起來也像幾隻野貓排排坐吃貓糧,動物性十足。

    就這麼多沒有了,電影當然是不夠深刻,就像在一張設定好的畫布背景上貼一些紙片人,一起演一齣畫皮戲,實際並不那麼「輕鬆愉快」,沒有人能完整說清楚那裡的故事,即便再立一個王進喜,也無法代表。它是深沈的,是一直在變厚的痂,摳掉一點,流一點血,然後又快速結痂。我之所以喜歡,是覺得總有人要感受到這種瘙癢,然後去撓開看看,每個擁有攝像頭的人都可以試著去這樣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切面。

     2 ) 好逗的一个电影

    好深刻的一个题材,前几天看了东北虎,演员好多都一样,挺有意思的,尤其眼睛不太好的骗子。凑字数吧,看了才知道有意思。为什么必须要写140个字,我不理解,那就都是废话吧,那个香皂有意思。闻下四个面四个味道。反正闻完睡得挺香就行了,不然总失眠。还有就是和尚也挺苦逼的,挨揍又被晕。轻松加愉快,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3 ) 《轻松+愉快》

    周六耿军导演的讲座+放映。
    开篇看得出黑色幽默色彩,时间有点长,节奏有点缓慢,中途还是小睡了一会儿。
    在我看来艺术是给自己的。耿导在最后也这样说,电影是拍给自己的,但是电影会找到你,你也会找到电影。
    有位曾经下放东北的阿姨说,可能无法从专业角度讲电影,但是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象、声音。这就够了!

     4 ) 勇气

    作为一名鹤岗人,为我们鹤岗出了这么一位自学成才的草根式电影导演鬼才而骄傲。印象深刻的是,最后警察向逃跑的4人开枪,4人返回,拿着铁锹镐把,将警察围拢起来,这时警察慌了,解释说:我没有故意要射你们。后来警察还建议他们去警察局应聘保安,算是招安吧。形象的展现了人民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单就这一点,耿军导演不仅有艺术造诣,更有政治勇气。

     5 ) 耿军专访:后工业时代的东北拾“荒”者

    本访谈首发于「映画台湾」,亦见于「MOVIE木卫」「作者电影」

    # 公众号参阅:耿军:后工业时代的东北拾“荒”者

    第54届金马奖已经颁奖完毕。

    耿军导演执导的《轻松+愉快》入围本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王维华)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二手玫瑰乐队《摇篮曲》)四项奖项,最终无一斩获。

    但它的入围,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华语独立电影在获得一个它应得的位置。在《囚》获得最佳纪录片后,导演马莉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了她与耿军的“自省”,于作者编辑部看来,无疑是对所有专注于现实表达的独立电影人的夸赞。

    并且,另有喜事。2018年在台湾上映的十部大陆电影,《轻松+愉快》早早地抽中了签,名列其中(恭喜)。

    《轻松+愉快》台湾版海报,满满的漫画风

    《轻松+愉快》带给人的观感是十分独特的。它延续着《锤子镰刀都休息》以来的耿军式冷幽默和荒谬感,把一个陌生化的东北用荒废的后工业景观装成了一个魔幻、封闭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年代与公众被隐去,只剩下各色底层人物的欺诈互害以及与警察的斗智斗法,一幕慢节奏、少台词、极简画面的黑色喜剧得以在此上演。寻树、寻母、骗人,吃药、办案、招安,多条线索交织并最终串联,片末死去的警察最终闭着眼睛向屏幕开了一枪。

    《锤子镰刀都休息》获得金马51最佳创作短片奖

    整部电影让观众在笑声里,逐渐感到震慑,直至呆滞。“轻松+愉快”既是东北人的一句玩笑话,也是片中骗子在用毒香皂行骗时受害者的第一反应,而后才醒悟:我被骗了!(轻微剧透)一如这部电影的悲喜交加,喜剧元素下是冰冷的悲剧底色,一点也不轻松+愉快。有心者也能在耿军的作品里找到罗伊•安德森和考里斯马基的冷酷气质。

    《轻松+愉快》在金马奖星光场

    耿军出发前往金马奖的前夕,瓜子酱在北京专访了导演耿军。今天的推送,推介此次访谈的实录。

    后工业时代的荒废东北

    瓜子酱:《轻松+愉快》是《锤子镰刀都休息》中一些理念的延续和完善吗?

    耿军:这两部作品有同一个背景基础:后工业时代的荒废景观。环境在电影里面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角色。现在这个年代,后工业景观已经因为用地、开发等原因而逐渐消失了。我是2015年拍的《轻松+愉快》,现在主场景已经没了,只能在电影中看得到了。鹤岗的工业区分布在各个区的周边,我们把这些景观都用到了电影里。

    瓜子酱:东北是特别适合拍很魔幻很荒诞的题材,一种荒废感可以直接挪用过来。您觉得东北这个拍摄地对您的电影创作具有什么意义?

    耿军:东北味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取景地在东北,演员以及作为导演、编剧的我全是东北人,这是一种不用强调的内在的东西。这就是一个“东北种”的东西。在制片层面,我们没有制景费。在我老家拍片是我几部作品的一贯选择,这既便于制片,也给我一种安全感。我在剧本创作的时候,第一直觉就把它写到了家乡。

    片中的东北景象

    瓜子酱:您所呈现出来的东北有一种高级的幽默,而不是段子化、碎片化的东北刻板印象。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耿军:东北题材有那么多喜剧人的出现,那是他们的表达。但东北不全是像电视剧和小品里那样,那只是舞台化的一个东西。其实是很悲伤的。这些年如果经历不好,过年街上人们拎的只是给孩子的东西,成人之间就不互赠礼品了。菜市场里什么时候买菜的人最多?晚上。因为早晨新鲜的菜最贵,经过了一天的风吹日晒晚上就降价了。岗位减少、人才流失,让地方变得越来越贫瘠、没有活力。那些虚空的GDP和老百姓没有一点关系,每年我们都拖国家后腿。

    我电影的底色一目了然是悲剧,但我喜欢增加悲喜交加的观感,里面有喜剧元素但不是闹着玩的搞笑,本质也是悲剧的。从开头到结尾,悲剧感越来越重,但不会一直透不过气。这从最初的短片创作开始就是我坚持的东西。

    瓜子酱:观影过程中最后的五人戏是引起笑声最多的,您在拍这一段的时候因特意设置笑点吗?

    耿军:我没有按照笑点去设计。我其实想表达的是强大的体制力量在这个阶段从强到弱的一个反转,做出一种荒谬感。大家看到这儿很开心我很意外但也觉得挺好的。

    五人追逐戏有着微妙的位置关系和旷远的构图

    “我的素人朋友们扮演了一群卡通感的坏人”

    瓜子酱:您怎么看待这批兼具朋友身份的演员?在您《诗与病的旅程》《锤子镰刀都休息》《轻松+愉快》等作品中,都涉及到了对朋友这一话题的探讨。

    耿军:我的这些演员中有我的发小,像勇哥(张志勇,《轻松+愉快》主演)就是从6岁、8岁起就认识的。从我2002年拍第一部短片起,这其中的大部分演员就一直在我的创作里演,演到现在已经成熟、自如了。《轻松+愉快》的剧本,我就是按着我的朋友们写的人物,我说“我在我的电影里给你们的生活写自传”;而且剧中人物的名字就是真实名字,谁一出来大家就都知道在演谁。

    十几年前刚哥(徐刚,《轻松+愉快》主演)在北京出事受伤住院,我陪床看护了他一阵。我自己切阑尾的时候也被陪过,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东西。朋友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第一个安全区是家人,第二个安全区就是朋友。这对我来说也特别重要,我的电影拍了这么多年,都是朋友帮起来的。而且电影里虽然大家都在作恶,但他们也需要友情和信任。我热爱生活、电影,同时也可以怀疑生活、电影,但我基本不怀疑朋友。

    瓜子酱:基督徒小二是片中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我们常说“疯子往往代表着真相”。您是怎么去看待这个角色的?

    耿军:2000年到2007年,小二在现实生活中有七年的时间在教会。他没上过一天学,读《圣经》、唱教歌都是在教会学的。他在那儿能感受到友谊和温暖,被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对待。电影中基督徒寻母的一个线索是他的真实经历,所以我在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一些营养和关于弱者的表达

    电影中,寻树的结局是树更多了,小二寻母可能是画外还在持续的一个开放式命题。而对于勇哥等人是否被招安,我也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他们仍然是麻木、挑衅或者若有所思地望着警察,有几重的余味在。如果去当保安了,就是和体制融为了一体;没去则仍是一种罪恶化的常态。都不重要,结尾其实是一个闭着眼睛继续行尸走肉下去的一个状态。

    瓜子酱:您曾说过《锤子镰刀都休息》是“一流的演技,二流的摄影,三流的编剧和四流的导演”。当然这是你的谦虚,但您为什么会把他们的表演放在第一位?您又是怎么指导他们演戏的?

    耿军:一个电影呈现在银幕上,大家最先看到的是演员,然后是“这摄影还不错”,最后看完才会说“这导演还可以”。拍完之后只表扬导演是不客观的,没有表演、摄影、录音、调色这些立体的呈现,你导演怎么“不错”?我觉得自己应该往后退,导演其实只是掌控整体呈现的一个角色。我说过如果一部作品不好,大家耻辱共担;做得好,荣誉共享。电影是太多人参与的一个集体劳动,为什么张志勇和徐刚不能说这是自己的表演作品?为什么王维华不能说这是我的摄影作品?当然可以。

    指导演戏的时候得先保证把剧本和角色吃透,和他们聊清楚关于角色的底色和内心。有时候我会演给他们看,他们按照我的方式来演,就会比我演得更好。拍得最长的一场戏就是假和尚和基督徒讨论朋友那段。

    耿军为今年金马奖拍摄的宣传照

    瓜子酱:那场戏呈现出来的效果很舒服,很完美。那种留白和停顿是恰到好处的。

    耿军:那虽然是很简单的话,但节奏、语气都很难。对小二(电影中的基督徒)来说,他是一个口齿稍微有点不清晰的,对白的节奏和情绪如果差那么一点,就得重新拍。这是其中拍摄最长的一段戏,拍了三天。

    瓜子酱:这种特殊的节奏感已经是您的电影风格了,包括台词的节奏、肢体语言和空间位置的节奏都是。和快节奏电影很不一样,台词的某些留白给人的感觉是观众已经明白了场景中的局势,而剧中人物还在琢磨、做反应,那么电影就给了观众机会和时间去揣摩人物的心理。

    耿军:首先我自己也是一个观众,我看电影不太喜欢节奏太快的电影,也喜欢舒缓一点的、不那么急躁的。我在拍电影的时候,也希望我的人物不是你说一句我接一句的,这是日常的节奏;我希望他们在日常的基础上做减法,留一些思考的时间。我觉得电视剧是加法,电影则是减法,它需要自己的一个气质和风格去呈现。我喜欢在银幕上呈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大家一上来来不及适应这种陌生感。我想给一点不同。

    瓜子酱:《轻松+愉快》里常有前一个阶段还在对峙,后一个镜头就是坐下来一起吃饭的友好画面了,这是想表达什么呢?

    耿军:警察和勇哥由对峙到成为“小学同学”的桥段,其实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害中的一种等级之分。而刚哥和勇哥那种临时友谊的建立其实是很荒诞的,两个作恶的人忽然成了难友。所以刚哥和勇哥还互相盘了一下道,“你的手艺挺先进的”,“你的手艺太保守了”,坏人也有坏人的焦虑。那时候勇哥手里还夹着两根烟卷,这烟卷是他原本作案时用来烫醒受害者以免他们被冻死的,所以其实他谋财不害命。

    我的这些坏人都有一种卡通感,虽然他们是坏人但很可爱。刚哥和勇哥盘完道之后,下一个镜头就直接到床上了,所谓人生地不熟、临时寄居,勇哥也会嫌弃说“你刷个牙吧”。这些东西都是既想发展友情,又在信任和不习惯之间互相徘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是很困难的。

    片中的吃饭戏份

    “结尾警察那一枪是开向我自己的”

    瓜子酱:《烧烤》和《锤子镰刀都休息》里面还没有让体制介入,为什么到了《轻松+愉快》就有了,这是您的某种转向吗? 而且这里的警察特别有意思,吃药、被缴枪、心怀不轨,最后招安坏人。所以在同一个荒废的不受世俗教条限制的情境中,体制的象征人物和底层的这些人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状态,他们之间也是一种暧昧不清的关系。

    耿军:电影里面有犯罪元素和一个案件放着,由于剧作的需要,体制力量就进来了。这也和我的生活环境相关,近几年和警察打交道比较多,能见到基层办案人员的基本情况。在家乡,我的朋友们也能见到身边的警察。警察也是人,是普通的男人,只不过因为岗位而被赋予了公职人员身份。质疑、提出问题才给环境的改善以可能性

    瓜子酱:《轻松+愉快》中的香皂是这个架空世界的一种不稳定因素,特别像武侠小说中的那种邪恶道具。那您在编剧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它来作为抢劫的道具的?

    假和尚手中握着的正是“毒香皂”

    耿军:这是在北方流传了很多年的一个民间传说,讲某个城市来了一批推销员,送你一块新研制的香皂试用,说这是比普通香皂更好的,给你闻一闻,闻完之后就人事不省,家中的财产也被洗劫一空。这在多个城市流传过,也有地方公安出来辟谣过。这里面的香皂成为我挪用过来的道具,代表一种神秘和恐惧。

    我们这一代70后家里一般有两个小孩,家长没有时间接孩子,我那会儿上完幼儿园都是自己回家,但家长会告诫你“陌生人给你的东西不要吃,陌生人带你去其他地方不要去”。用来吓唬小孩的其中一种特别有名的手段叫“拍花儿”:一个大人在一个小孩后面拍一下,然后小孩就神智不清,他让你上哪儿就跟着去哪儿。人生来其实是没有恐惧感的,这都是从小被家长吓唬而生成、累积的。

    所以《轻松+愉快》中一些对陌生人的一种不信任、恐惧或者焦虑,以及对互害主题的描绘,都是根植于我的一些童年经验的。骗子这一职业为什么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多?因为有人需要被骗,需要被骗的人也越来越多。浅表的东西是贪婪,上当被骗的那一刻其实是很美好的——“我占到便宜了”;当你醒悟你才感到痛苦。但我电影里不是,被骗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未必奏效。我在里面演了一个普通人,就是那两个和基督徒小二一起被洗劫的路人中的一个,普通人的贪婪仍然是意犹未尽的,梦到“天热、口渴,外面的女人穿着裙子,好像是暖和的南方”

    耿军自己扮演剧中的一个路人(左二)

    瓜子酱:那您为什么会在结尾安排死去的警察闭着眼睛朝屏幕开枪?

    耿军:开枪是警察的一个职业动作。你的职业告诉你这一刻要开枪,但闭目开枪则是一种本能,从人性来看你是可以打不准的。这仍是一种类似于坏人不坏到底的一种复杂状态。其实朝向摄影机的那一枪是打向我的,提醒自己要看清一种罪恶的常态。同时这也是打向观众的。

    瓜子酱:那您展现的是一种过去还是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耿军:我是习惯隐去年代感的,我希望我的作品是能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的。跳开这个表达的时间线,我想做到的是不赶流行,洋气说明底子是土的,装不土才叫洋。我希望有自己的判断和审美倾向,它跟流行和洋气都没关系,只是多年后的观众看到的时候仍能觉得它近在眼前。贪婪和罪恶,在清朝还是在现在、未来,都一样。

    当代独立电影的一块“血豆腐”

    瓜子酱:您有从一些电影大师那里获取营养吗?

    耿军:首先我是个影迷,好电影、经典作品我都喜欢,都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一边看一边学一边摸索的,现在仍是学习的过程。有人说我的作品像罗伊•安德森,其中也会有推销员等元素但他的《寒枝雀静》舞台感更强,也有历史的重现,受当代艺术的影响可能更多点。他还是个知名的广告拍摄者,而我当年在当导演以前拍的广告则是为了谋生,工业性质很强,这是一个正常经历的过程。

    其实像卓别林、基顿,以及现在的库斯图里卡、考里斯马基、罗伊•安德森、科恩兄弟,包括我们最早的那版西游记,都给我或大或小的影响,前提是你是好作品。这两天我还要回味下伯格曼。不同的年龄段看有不同的体会,它们能跨越时代,《神女》上映近百年了现在还在放。

    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中的两位玩具推销员

    瓜子酱:3年前您在金马51上凭《锤子镰刀都休息》获得最佳创作短片,发表感言时您还说了一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当时这个奖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

    耿军:其实挺意外的。那时候我也说了另一句话:“我是一个把运气放弃掉的人。”我们干事是靠运气吗?参加电影节、得奖是对我们踏实干事以外的奖赏。所以那次获奖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没白忙活”。对我来说,金马是一个尊重电影艺术本身的奖项,在它面前是无所谓独立电影或商业电影的。

    金马51颁奖典礼上的耿军

    瓜子酱:从刚拍片的独立导演到现在入围金马最佳导演,您为什会用一席演讲中的“血豆腐”来形容您一路走来的作品呢?

    耿军:我的经历,对要拍摄独立电影的青年来说,不是要遵守的常识,而只是一段经历。我特别讨厌成功学的鸡汤,在这个环境里其实没有成功者而只有小白鼠。我希望大家和自己都能冷静下来,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挺难的。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不是鸡汤,也不是鸡血,可能就是一块血豆腐。

    瓜子酱:您对接下来的作品有什么计划吗?

    耿军:我在纽约的圣丹斯电影节期间,以及上周在深圳都拍过一些短片。在准备的新长片《东北虎》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还是在东北拍,里面也有荒诞和喜剧的元素。计划是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开拍,资金还在路上。

     6 ) 骗子们

    我骗人我骗钱我是一个骗子,但我知道我是一个“骗子”

    假和尚在基督男家的时候,当基督男知道和尚是一个骗子的时候那段对话很有意思,在想想我们真的很有意思。和尚在床上坐着基督男坐在椅子上时,导演利用屋内灯的温暖和窗外边的自然光的冷冽把这两个人区分开来,其实假和尚不是一个大恶之人,在他的心里还有这一点点的善良和底线,假和尚的台词在电影中也很有意思。

    基督男可能也是一个骗子,他不是骗钱,他骗了他自己。在妈妈”离开“后,他的生活中出现的人没有一个关心他的人,所以他不相信妈妈”离开“他骗自己,到处发传单。最后警察说给他们介绍份工作,他回到家抱着妈妈的寻人启事哭了起来,他觉得终于还有人在关心他们的生活。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电影从一开始的flow就一直很缓慢,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台词简单很有趣,但到了电影的中间的时候警察和老薛见面后,电影的flow就变得很奇怪,其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对电影本身的剧情推动上有点拖沓。电影一般,剧情其实原本很有意思,但其中人物和人物的对话没有起到很好作用。

     7 ) 《轻松+愉快》:黑色幽默之下的无法承受之重

    我个人的第一本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出版于2017年4月,而书中对于耿军导演的访谈,则完成于2014年的夏天。访谈结束后不到半年,耿军凭借短片《镰刀锤子都休息》荣获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而我的这本书,有幸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耿军的创作生涯,和包括这部金马最佳短片在内的所有作品。我个人,也因为这本书,有幸跟耿军导演结缘。2016年秋天,当我携自己第二张原创民谣专辑《光》,去北京69咖啡巡演时,耿导还前往现场捧场,既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大为感动。作为一位非电影体制内人士,我跟书中的独立电影导演的联系与交流,完全是精神层面上的,即通过其电影作品而展开,而这些导演每一次新作的南京展映,正是我们开展新交流的最佳契机。

    这个四月,有幸陆续跟自己书中访谈的几位导演的新作相遇,先是周四晚上,在大华大戏院,观看万玛才旦导演的《撞死了一只羊》,然后就是昨晚(周六)在南艺,观看耿军导演的新作《轻松+愉快》,到了下周,还会观摩书中唯一一位女导演的新作,真可谓是丰收之月。无论是已经走上院线(万玛才旦),还是仍然行走在电影体制之外(耿军),这几位导演对于自身作者性的坚守,以及一以贯之的社会与现实关注,都让我感动不已。跟自己爱人戏言,耿军新片的这篇影评,或许是近期撰写的这么多篇文章里,唯一一篇不能在正式媒体刊发、因而没有稿费收入的文章,但基于自己对中国独立电影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关注,自己今晚饭后,还是守在电脑前,认真敲打出这些文字,为耿军导演的这部新片摇旗呐喊。

    对于熟悉耿军电影作品的观众来说,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不同意耿军作品的现实主义气质与风格。这种现实主义,当然有别于王兵导演那种纪录片式还原再现的现实主义,但这种建立在黑色幽默与艺术化处理基础之上的现实主义,其表现力与信息量,在我个人看来,却一点也不亚于前者。这部《轻松+愉快》也不例外。所谓黑色幽默的反讽效应,在片名身上,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中文名称里的“轻松”和“愉快”,还是英文片名的“free and easy”,实际上都跟影片讲述的具体故事之间,构成了一种极度充斥着反差的张力。尽管片中,东北式的幽默段子可谓层出不穷,但影片的整体氛围,却没有呈现出一种轻佻的欢乐。相反,大量定格的人物特写镜头、语速缓慢的对白和东北破败的工业区状况的一一展现,都让影片带有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以至于片中的人物越发出搞笑的对白,台下的观众在细声欢笑之后,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沉重与压抑。

    这样的沉重与压抑,直接源于耿军导演对于老东北工业区尴尬境地的精准展现与把握。在本片南艺放映的前几天,耿军导演名不见经传的故乡——东北黑龙江鹤岗市,突然成为网络媒体上的热门主角。由于资源枯竭、经济停滞不前和人口的大量迁出,鹤岗的房价呈现出大跳水的状态,以至于320平方米的房子,标出10多万的价格,仍然无人接手。这样的热点新闻,或许正好可以给耿军的这部新片,写下一个完美的注释。从本片一开始,导演就没有立即进行剧情的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已经成为废墟的厂房、空无一人的宿舍区和种种破旧、废弃的家用物件,这种荒凉的无主之地的感觉,为后来的黑色幽默故事,奠定了一种悲怆的基调。

    影片中出现的多处数字,也刚好可以跟鹤岗的上述房价数据,形成一种互文式的对照。厂区两室一厅中设施齐全的一个房间,每月房租两百元;派出所招募的保安,试用期每月工资七百元,转正后每月工资一千二百元。只要简单对比一下南京街头普通服务员包吃包住后的月工资,都基本上已经达到至少三四千元的水准,就可以想见现如今东北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如何的停滞不前。而废墟般的破败城市,跟道德沦丧、醉生梦死的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形成了相互对应。从卖香皂的、江湖游僧到社会混混,城市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个体,几乎都在打着各种各样的名号行骗,谋取法律框架之外的经济收益。而更让人觉得滑稽和扼腕的是,这些寻求非法经济收益的个体,已经几乎找不到一个正正经经的人,来实施行骗,而只能相互之间实施行骗。这种互害型的社会,正是东北部分老工业城市经济严重下滑后带来的社会秩序崩塌的缩影。

    跟《镰刀锤子都休息》里类似,本片中唯一闪烁着道德光芒,秉承善良和本分的生活理念的人,恰恰是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傻子。而其他人物,从僧人的借佛敛财,到商人的以香皂为迷药、实施抢劫,再到胖警察的滥用职权、欺压民女,无一不是一个经济衰退、道德崩塌、社会失序、政府失灵的社会状态的反映。如果大家对东北、尤其是东北的诸多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的新闻有一定关注的话,就知道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可能有夸大的艺术化成分,但绝非空穴来风。甚至就连众多人物都被商人的香皂迷药迷倒这一情节本身,或许也在暗指东北部分民众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耿军导演的这些展现与设计,既能真实反映出他对于家乡发展现状的态度,其实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影片中大量的画面,都是片中人物长期正面占据中心主体位置,仿佛在跟台下的观众直接进行交流。这样的一种镜头处理方式,仿佛是导演借助于片中的人物,来直接跟观众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加大了影片的震撼性,使得无论片中的桥段多么诙谐,观众内心的沉重感却永远挥之不去。

    最后,当影片片尾字幕出现之时,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即片中大部分的人物,都是以演员的本名来出演。导演或许也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明本片的故事尽管源自虚构,但这些故事的诞生,却完全深植于东北家乡的发展现实。而片尾二手玫瑰创作的紧扣剧情的歌曲,更是将本片的东北气质与味道,推到极致。

    从影片的基调和剧情来看,本片要想在国内院线公映,估计难度非常之大,但我仍然由衷祝愿,这样一部极具作者特质、以黑色幽默手法关注东北发展现实的电影佳作,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跟国内广大观众见面,也祝愿耿军导演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就此搁笔。

    2019.4.21晚作于竹林斋

    (本片配图来源于豆瓣网。)

    (附)本片观影笔记:

    破落的工厂宿舍区,敲锣的人,死寂的城市,工业化的遗迹,《轻松愉快》——free and easy,年轻人给中年人发广告,打耍,中年人推销香皂,闻香皂闻晕了,抢走财物,环境需要和谐,中年人拿枪,僧人穿行,推销佛牌,108块钱,和谐拯救危机,租房子住,一个月两百,女房东陈静,中年人张志勇,生理不允许,复古的装饰,房客薛宝鹤,红旗路管绿化的,被盗一棵树就要被开除,傻子唱宗教灵歌,耿导本人出镜,面孔占据主画面,推销入教,感冒闻不到味儿,主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高价收购杨树,傻子发寻母广告,僧人不闻香皂,跟僧人是同行,信仰还有没有号召力,僧人晕倒,偷财物之前祈祷,基督教与佛教教徒的对话,背诵课文式地朗诵《圣经》,僧人与傻子的对比构图,轻飘儿试一下与生理上不允许,迷晕的感觉——轻松、愉快,傻子一个月吃两次带鱼,僧人不是出家人,是骗子,直对面孔,直指内心,种种人物特写,老头子得了重病,要花钱,骗钱,骗钱的遇上抢钱的,小骗子遇上大骗子,塑料枪,鼓动骗子揍骗子,焦虑感与危机感,两个骗子睡到一起,乌云密布,面对警察,打自己嘴巴子,警察一辈子就追求两个字——玩过,四个人一起吃面,一大片树被偷锯,薛宝鹤的崩溃,僧人形象的模糊,厕所里的迷药抢劫,老工业区作为背景,两个骗子的大吼,废墟与破旧,张志勇拿塑料枪骗来真枪,警察张迅是张志勇小学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面,两个骗子对着香皂睡觉,警察对陈静的性侵犯,警察也睡倒,呆立的特写镜头,重复的敲锣,顾此失彼,警察用枪威吓民众,民众起来反抗,所里招保安,试用期七百,转正一千二,傻子的哭泣,薛宝鹤的烧尸,警察张迅在迷梦中,三位参与杀他的人依次在迷梦中,警察开枪,二手玫瑰的配乐,本名出演。

     短评

    “魔幻的国度才能有魔幻的故事”【。有些镜头其实蛮讲究,假和尚和基督徒的对撞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但是节奏有点拖,能再精简点就好了。那些隐喻其实简单的很尬,但观影过程确实是“轻松和愉快”的哈哈。

    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瑞典有个导演叫罗伊安德森,就想拍点这种风格儿的片子,但是他不在鹤岗,哪能拍出来真的瑞典荒唐事

    1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不讲故事,不立人物,而是拍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在之前的短片中让人愉悦,但在一部99分钟的长片里,会有一些支撑不住。

    11分钟前
    • 孙学文
    • 还行

    很东北,很多笑点还怪好玩的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底子不错

    17分钟前
    • Eco
    • 推荐

    还停留在拿东北小品台词装生动,妄图以这种接地气的形式闯世界。怎么那么多投机所谓文艺片导演啊

    21分钟前
    • 那由她
    • 较差

    感谢陈老师带娃,让我有时间轻松+愉快一下。耿军导演团队都是很痛快的人,感谢我牛逼的同学介绍。

    22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特虚无!!!太好看了!

    27分钟前
    • strongman
    • 力荐

    流氓会武术,骗子有情商。迷魂香皂熏不着头顶上的信仰,玩具手枪吓不跑人心里的纯良。懦弱的护林员抓不住小偷,却依旧站在田野里守望。虔诚的基督徒找不到妈妈,却仍然向往圣洁的天堂。假和尚无法替社会点眼开光,坏警察死于欲望消化不良。这是耿军眼中的黑土地,轻松里夹杂着沉重,愉快中透露出悲凉。

    32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空壳剧本,空壳人物,内容撑不起,形式就显得刻意多余。说刻意架空又架空得不够彻底。北方小品里的老旧段子放到电影里作“新段子”用,港台观众看是会觉得新鲜。村庄的选景很用心,但完全感受不到人物命运与这个特定环境之间的联系,因为空壳人物没有命运。风格化喜剧的不佳示范

    37分钟前
    • .flv
    • 较差

    三星半。锤子镰刀的加长版和加强版。与《烧烤》《青年》比,耿军风格已为之一变。作为南方人,我与东北黑色幽默仍有隔,但也笑出声来了。

    4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耿军还是有门槛的,你不能有太纯良的道德判断,不能有太精致的审美取向,不能有看个跌宕起伏破案/犯罪故事的抱负,还挺挑人儿的。他三部最出名的都是一个走向,就是孤独潦倒的人,最后惺惺相惜,走到一起相互取暖的“友情”。香皂的梗用了这么多次,没想到还是用得这么好。最后一幕感觉不应该是这么多人一起走上一条类似救赎之路。那时台词还没《东北虎》这么密集的金句,比较惜字,也没那么好笑,少了点拍大腿感。

    4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HKAFF展映】骗子们的故事。身为黑龙江人,对片中的室内外建筑风格感到非常熟悉而亲切。风格和《锤子镰刀》如出一辙,黑色幽默元素很有趣,有种“砍省考里斯马基”的感觉。不过个人还是不认为这个片子值得角逐金马奖。如果我是这片的宣传方,会在散场时在门口发青绿色香皂“幫我們推廣推廣!”

    43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轻松?愉快?轻松!愉快!电影挺有喜感的,故事虽然有段子嫌疑,其实也挺好的,故事讲的不错,部分演员搞不清干啥的,比如那个白天打锣的更夫。几次吃饭的镜头很棒,两次吃药的镜头也很有趣,寥寥数语,人物勾勒的很鲜明。片尾曲也很棒,很好!鸣谢人居然有刁亦男,怪不得!电影值得看!

    46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希望黑龙江人,能多拍出一些这类电影。

    48分钟前
    • Aletta Ocean
    • 力荐

    真是,痛快又压抑。心说,怎么就浪费那么多时间自怨自艾啊,好玩的东西明明这么多!!!

    52分钟前
    • goaty定上岸
    • 推荐

    渐入佳境的荒诞,结尾迷得起鸡皮疙瘩

    53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前半段轻松,后半段并不愉快。东北风味很浓。

    54分钟前
    • 米吐尔
    • 推荐

    如果带鱼那场戏指的是zhouxiaoping,那可以算是锤子镰刀又休息了。

    59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东北荒诞黑幽,抖音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