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克兰弗德 第一季

    克兰弗德 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英国2007

    主演:朱迪·丹奇  迈克尔·刚本  艾美达·斯丹顿  西蒙·伍兹  金伯莉·尼克松  丽莎·迪伦  格雷·怀斯   

    导演:西蒙·柯蒂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阿尔法女孩

    • 更新至04集

      可卡因旅馆

    • 第04集

      龙之家族 第二季

    • 更新第04集

      龙之家族第二季

    • 更新至05集

      狂想行

    • 更新至06集

      金斯敦市长第三季

    • 全9集

      黄石第一季

    • 已完结

      绝望的谎言第一季

     剧照

    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1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2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3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4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5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6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16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17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18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19克兰弗德 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六月的克兰福德镇,杰奇小姐(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正在为了迎接她的新住客——故友的女儿玛丽(Lisa Dillon 饰)而进行着紧张而又精心的准备,对于这个墨守成规的小镇来说,没有什么消息能比一个陌生人即将到来更能让人们兴奋的了,“万事通”波洛小姐(伊梅尔达·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 饰)也是其中的一员。  布朗上校(吉姆·卡特 Jim Carter 饰)的大女儿杰西(茱莉亚·萨瓦哈 Julia Sawalha 饰)因为不愿意丢下孤苦伶仃的父亲而拒绝了多桩婚事,热情的玛丽决定帮一帮这位善良的姑娘。与此同时,“大龄剩女”卡罗琳(Selina Griffiths 饰)遇见了令她心动的哈里森医生(西蒙·伍兹 Simon Woods 饰),主动出击的她能够获得美满的爱情吗?

     长篇影评

     1 ) 女勋爵之战

    2008年9月21日晚,第60届艾美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的诺基亚剧院隆重举行。美国PBS引进的BBC经典名著改编迷你剧《克兰弗德》(Cranford)出现在7月17日公布的获奖提名名单之上,不由得让人一阵惊喜,这给美剧独霸的艾美奖吹来了一阵优雅温馨的古典英伦之风。虽然不出预料,最终《克兰弗德》败走天使之城,但还是让人觉得遗憾。不出预料是因为艾美奖毕竟是美国人的游戏,遗憾的是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迷你剧。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细节处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叙事方法,《克兰弗德》在BBC经典名著改编迷你剧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英国,这部戏有“女勋爵之战”之称。“女勋爵之战”这样的叫法会给你一种什么印象呢?对于看多了台剧、韩剧、日剧的中国观众来说,它不禁让人想起了《金枝欲孽》、《女人天下》和《大奥》等表现宫闱女人争斗的电视剧集。如果你期待看到宫闱阴谋和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话,那么《克兰弗德》绝不是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因为它根本与宫廷毫无关系。女勋爵们并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一个名叫克兰弗德的小镇上。而且此战非彼战:此战乃演技之战,并非宫廷里的权力斗争。

    制作班底

    《克兰弗德》制作班底强大,演员阵容豪华,其中很多都因为戏剧艺术上的成就而被英国女王册封,各个都具有勋爵的称号。克兰弗德这个小镇自然成为这些老艺术家飙戏的舞台。喜欢英国电影和英剧尤其是BBC电视剧的观众在这部电视剧中会发现不少熟悉的面孔。饰演过《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的女上司以及《莎翁情史》中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奥斯卡奖得主朱迪·丹奇在此剧中扮演性格柔弱、极其善良的女主角玛蒂尔德·詹金斯,并以此角获得本届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女主角的提名;曾出演《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两次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演技派女星伊梅尔达·斯坦顿在此剧中扮演风风火火、自信十分勇敢豪爽的波尔小姐;出演过多部英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艾琳·阿特金斯在此剧中扮演克兰弗德权威人物德博拉·詹金斯,并获得本届艾美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可敬的邓布利多的迈克尔·甘伯恩扮演悲情的赫尔布鲁克先生,还有在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1995BBC版《傲慢与偏见》扮演愚蠢而无自知的傻妹妹丽迪亚·班内特的朱莉娅.萨瓦尔哈,她出演了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姐姐而两次错失婚姻的杰西·布朗。

    此外,《克兰弗德》还网络了像弗朗西斯科·安妮丝、朱莉娅·迈克肯锡、德博拉·芬德利、芭芭拉·弗林等英国老戏骨,而戏中年轻一代的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个个在演艺界都有响当当的名号,如西蒙·伍兹、露丝·拜恩、克劳德·布拉克利等。克劳德·布莱克利在英国乃至是世界都算是赫赫有名、演技不俗的女演员,她曾出演2005电影版《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蒂·卢卡斯一角,在英美合拍的著名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此剧中也仅仅只能扮演詹金斯家的女仆玛莎, 虽然戏份很重,但身份还是觉得委屈(谁让她在这部戏中碰上了这一群戏精呢?)2001年的《高斯福德庄园》明星云集,当年曾有这样的说话:“在英国,明星们不是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就是去参加高斯福德庄园的狩猎活动了。”而《克兰弗德》却同时网聚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魔法师和高斯福德庄园的猎手,而且还要加上BBC的当家老将和小将,称其为“女勋爵之战”实在是恰到好处。

    剧本与时代

    《克兰弗德》是由英国著名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三部小说改变而成。其中一部就是《克兰弗德》,另两部分别是《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医生的自白》。之前BBC曾经改编过盖斯凯尔夫人的两部作品,一是《妻子与女儿》,一是《北方与南方》,在BBC的古典名著改编迷你剧中一直处于经典地位。对于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中国的读者(不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可能是《玛丽·百顿》。但是BBC从来没有翻拍过这部作品,反而是这些不被中国文学界重视的小说却备受BBC的青睐,而且部部精品。《妻子与女儿》(另译作《锦绣佳人》)在服饰和发型上可谓精雕细琢,力求完美,音乐独特,风光无限;《北方与南方》叙事特别、爱情深刻、人物丰满、故事感人。而盖斯凯尔夫人的这部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维多利亚时期独特的英伦田园风光,宁静祥和、幽默诙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平淡如水却甘之如饴,平凡人事却荡气回肠。

    在英国,十九世纪中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工业化进程加速,英格兰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克兰弗德却依然如故、与众不同。它是位于柴郡距曼彻斯特越20英里的一个小镇,居住着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后裔。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克兰弗德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他们对于发生在英格兰的变革置若罔闻,甚至采取抵抗的态度,试图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传统,害怕外界对社区的侵入破坏自己保持了如此之久的高贵传统和生活品味。然而,贵族和中产阶级在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没落。由于不屑于经商,不想放下架子去学点技艺养家糊口,他们仅能靠祖上的积蓄生活,到了这个时代自然已经非常拮据,但他们却耻于谈论财富,认为那是天下最为粗俗的话题。这样一来就引出了很多在现代人看来很可笑的事情,比如说到别人家做客不能超过一刻钟,不能沉浸在谈话的欢愉中而忘掉时间,但同时还不能看着钟表,因为那样很不礼貌。在没有客人时晚上两个蜡烛要替换着点,以保持两个蜡烛的长短相等,给人感觉是一直在点两支蜡烛,同时还自我安慰,美其名曰“高贵的节俭”,而当听见外边有脚步声时就马上把两支蜡烛都点上,以显示自己还能用得起两只蜡烛。吃橘子不能吸吮,因为那样的吃法太不高雅。上床不能双脚蹦上床,因为很粗俗。不忍心宰杀误掉进石灰坑被烧掉全身牛毛的奶牛,更不忍心它被冻死,就给它穿上了法兰绒外套。还有珍藏的家传之宝花边蕾丝,据说是上个世纪由法国修女制成,平时舍不得穿戴,为了保持光泽就用牛奶对其进行清洗,不幸的是猫咪把这条缎带认作了美味吃进了肚,于是只好灌进吐酒石,猫咪的一阵痛苦之后,缎带终于重见天日……这些生活琐事看似迂腐可笑,却处处体现着最为纯朴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也正是工业时代最为缺乏的真挚情感。

    无论人们怎样拒绝变革,变革还是悄悄地入侵着克兰弗德。年老的医生已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新来的年轻医生从伦敦带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新治疗方法,在克兰弗德都引起了骚动。铁路要穿过克兰弗德,克兰弗德传统的精神支柱————极端保守但是为人极其善良的德博拉·詹金斯也去世了,克兰弗德在悄悄地变化,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德博拉的妹妹玛蒂尔德是一个深受姐姐影响、没有主见却十分善良的可爱人物,年轻时因为不忍伤害家人拒绝了赫尔布鲁克先生的求婚,三十年后重逢,物是人非,但感情不变。德博拉的缺席让玛蒂尔德有了新的勇气,但是却没有应有的运气,赫尔布鲁克先生得了病去世了。这却让女仆玛莎因祸得福,得到了和心爱的木匠交往的许可。玛莎喜出望外,跑去见她的情郎,而木匠正在为死去的赫尔布鲁克先生送棺材的路上。老一辈的爱情失败了,新一辈的爱情却获得了丰收。此外杰西·布朗与玛蒂尔德经历极其相似,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家人而两次错失婚姻,当她满以为自己要像玛蒂尔德一样成为老处女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转机:爱人从印度的回归怎么能说不是惊喜呢?可观众预料不到的惊喜还在其后,那就是玛蒂尔德久已失散弟弟彼得的回归。这个个性叛逆的牧师之子从小就与克兰弗德原先的保守气氛格格不入,他不属于克兰弗德,因此很早就远走他乡。而变化中的克兰弗德又重新接纳了他。他的回归不也在证明克兰弗德的改变吗?与玛蒂尔德相似的还有苏菲·哈顿,同样是教长的女儿,结果却是如此不同,玛蒂尔德年轻时拒绝了赫尔布鲁克先生的求婚,尽管三十年后重新有了勇气可最终却输给了一去不复返的时间,而苏菲和闯入封闭的克兰弗德社区的年轻医生的爱情虽因为家庭和误会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坐上了驶出教堂的马车。远走他乡的彼得赶了当时的时尚,参军并去了印度,在印度只是写过一次信,许诺送给自己可爱的姐姐玛蒂尔德一块印度平纹细布作为她的结婚礼服,但是这块平纹细布从来没有送到,彼得此后也杳无音信。三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依然孑然一身,彼得带着当年的诺言回到了克兰弗德,平纹细布虽然迟到了三十年,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彼得回家了,而这块迟来的平纹细布也完成了自己应有的使命,赶上了继任教区长女儿苏菲的婚礼。怎能说苏菲不是玛蒂尔德的生命延续呢,那条从印度迟来的平纹细布不就是两者之间的纽带么?克兰弗德居民无法抗拒无常的命运和时代前进的无情步伐,但是他们总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情为伴,而且从不缺乏节制和内省,和感受生命和生活真正含义的能力。

    克兰弗德是一个平静却不乏喜怒哀乐的地方。人需要在平静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需要用一颗平和的心观察、体会看似平淡却深藏奥妙的生活。《克兰弗德》就是如此,总是触及观众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仅仅在五个小时内,让观众体会到了一生中要经历的贫穷与财富、世俗与文雅、流言与真实、传统与现代、喧嚣与平静间的对立冲突,和一生要体会到的愤怒、失望、惊喜、恐惧,幸福等无数情感,以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往复,这种往复不是单纯的原地踏步,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前进过程。

    原著的叙事方式很特别,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在克兰弗德的所见所闻,因此在国内还被译成《克兰弗德记事》。但是作者并不是像流水帐一样记录着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变化。用作者自己在书中做的一个比喻来描述小说的叙事极为恰当:就像多个线头系成的长线,五彩斑斓,却是一线。这样特殊的叙事方法对改编者来说是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可以很容易往《克兰弗德》揉进其它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揉进了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医生的故事之后,《克兰弗德》仍不让人觉得别扭和突兀。不好的一面就是这样独特的视角很难通过电视来表达。叙事者玛丽·史密斯这一角色在电视这种载体中很难达到在书中所拥有的地位,反而让人觉得多余。

     

    BBC官方网站上传来消息,2009年圣诞之际《克兰弗德》第二季将登陆BBC一台。是的,克兰弗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群演技炉火纯青的“女勋爵”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感情冲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 ) 克兰弗德——资本狂潮之前的最后宁静

    本文转自时光网,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177287/


    英国人低调含蓄精明保守八卦有气质,当然也一样贪婪。在《克兰弗德》的乡下小镇里面,你可以看到最纯正的英国人,一群戏精演的老太太加上好好先生们再搭上两位小鲜肉,你又感觉掉进了奥斯丁式的田园牧歌里,这里没有干柴烈火般的爱情,没有哥特式的惊悚,没有各种黑暗,不基也不腐,也没有神探用智商碾压你,终日阳光明媚,岛国奇迹般的不咋下雨了,一切家长里短只听话唠盖斯卡尔夫人娓娓道来。

    1842年,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资本的气息伴随铁路滚滚而来,北方的工业重镇变成飘着棉絮的白色地狱,南方的而小镇克兰弗德貌似还停留在中世纪,古老的街道,古老的房屋,古老的衣着,还有古老的习俗,比如女士不得出席葬礼,结婚要门当户对宁可终身不婚,医生得穿黑衣服带假发,女仆不准恋爱,没有警察当地贵族同时兼做地方治安官,星期日大家都去教堂唱歌,五朔节贵族出席大家一起跳舞,还有行会制度的痕迹,比如只有一个木匠,一个屠夫,一个杂货店,一个布匹店,一个帽商,一个要退休的老医生,大家互不竞争。在这里狄更斯的读物被大家鄙视,约翰逊的作品才是正统。
     
    但是,资本开始侵蚀这个世外桃源,大家都开始各种受伤,你看得到传统守旧的英国人彼此照应,宁可伤钱也不伤感情,同时对新生事物也开始慢慢接受。所以,英国人固守传统,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之下,受伤的个体可以得到照护,造成的分裂可以得到弥合。银行倒闭,女股东M夫人坚持贴现。M夫人破产,她的女伴们凑钱接济她开店。贫困钉子户偷猎,当地贵族开恩。贵族破产抵押地产,管家拿出积蓄赎回。管家无嗣,视偷猎户儿子为义子,供其读书改变自己命运。医生要手术,买不到蜡烛,M夫人及其女伴倾其所有。有人丢了奶牛,大家自发组织队伍搜寻。青年医生同伴恶作剧败坏其名声,知错也回来挽救。可以看到,资本造成的问题,人和人的交情可以弥补,大家不必像葛朗台一样吝啬。最后故事在医生和牧师女儿婚礼中结束,所有人都获得了幸福。听说还有圣诞特辑,估计又是个普大喜奔的故事。。。。
     
    19世纪中期的作家们,还是偏于乐观主义,盖斯卡尔夫人无意让大家心灰意冷,奥斯丁式的皆大欢喜是一般人的期望。到了19世纪晚期,如果你读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就看得到那种浓浓的宿命论倾向,乡下破败凋敝,资本完胜,人情斗不过钱,大家趋炎附势。因此,盖斯卡尔夫人的唠叨成为了永远回不去的曾经,那时大家都是活雷锋。

     3 ) 日记的形式

    Matty和Marry在烛光下各自写日记。Matty回忆:我父亲曾要我们把日记写成两栏,一边写早上我们认为哪些事会发生,另一边写晚上哪些事真的发生了。Cranford里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有这样一份可以早晚静下来的心境,享受薄曦初现,夕阳西下。

    Have a try like them, if you can.

     4 ) Cranford beat ITV's Celebrity Crap

    Cranford是英国著名女作家Elizabeth Gaskell笔下一部恬淡的园林小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这部作品从铅字搬上荧幕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它并没有印象中BBC经典擅长的Austen式的大爱大恨,Dickens式的大起大落,即便是由AD来改编,这也还是一群老小姐的八卦故事。但当她们展现出那一张张或嬉笑怒骂、或猜忌骄横、或善良纯真的面孔时,你一定会为之莞尔,你会发现即使再平淡生活,也充满着无穷的乐趣。至于这部作品究竟哪里精彩,只有看过此书你才能有所体会,我也不想再多费笔墨赘述,搅了大家的读兴。如果你是盖斯凯尔夫人的读者就不要错过这部BBC最新改编的5集古典迷你剧——Cranford。

    为打造这部经典的英格兰乡村风情画BBC丝毫不敢怠慢,可爱温柔的马蒂小姐由老牌女王Judi Dench扮演,其他演员还包括Philip Glenister,Francesca Annis,Michael Gambon,Lesley Manville,Imelda Staunton,Julia McKenzie,Greg Wise,Julia Sawalha等等。

    看过之后发现说它是乡村风情画并非我噫人独语,片头果然就是采用钢笔淡彩风格,很是清新。这部由强大的卡斯们撑起的佳片,就连年轻的Dr.Harrison都显得比罗马里表现得好,不知是不是和老太太们一起飚演技的结果,比起Austen系列改编得更为轻松流畅。幽默诙谐,含蓄精致,喜欢BBC古典的朋友们你们绝不会失望的。

    第二天的收视报告更是令人振奋,去年Jane Eyre的平均收视为6.6 m,想当年Bleak House也是以7 m打顶,而Cranford首播便以8m(29.2%)将ITV的I'm a Celeb压在身下,足见其实力,这也是今年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不负BBC盛名的佳片,所以尽管只看了一集,我还是毫不犹豫给了5星,热盼下周的到来。

    Cranford beat ITV's Celebrity Crap!!!

     5 ) BBC 的古装新剧

    BBC 的古装新剧

    Jan 13th 2008newlightBBC & 电视观感

    今天晚上可说是 BBC1 的古装夜了,接连播出了两部新拍的古装剧。先是新剧《拉克瑞斯到坎德福特》Lark Rise to Candleford 的第一集,然后是新剧《理智与感情》 Sense & Sensibility 的第三集结局篇。BBC 拍起古装剧十分得心应手,既提供娱乐享受、又有赏心悦目的时代细节、同时演员表演出色,在这之外,难得是还能发掘新意,渗入当代视角。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2008)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根据 Flora Thompson 的小回忆录改编,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Lark Rise 和 Candleford 分别是贫困的村庄和附近富裕的中产小镇。主角是从 Lark Rise 穷人家庭来到 Candleford 邮局工作的少女 Laura Timmins (新人 Olivia Hallinan),邮局主管 (有专门的称呼叫 post-mistress) 是独立善良的 Dorcas Lane (Julia Sawalha,在另一部 BBC 古装剧 Cranford 中演邻居的女儿 Jessie)。那时女人已经可以在(当然还是很小的)邮局中独挡一面,让我惊讶。邮局是小地方信息的交流中心,确实是 Laura 见世面的最好的地方。从第一集看,这部作品比较关注的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与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在这里,Dorcas Lane 用了“social classes”这个词来解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古装剧中,颇有新鲜感。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2008)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拍了十集,是否有第二季很难说。BBC 这方面的记录并不良好,前两年另一部很受欢迎的古装剧 Lilies (设在1920年代的利物浦贫民窟)就只拍了一季。不过据说 BBC 为剧集搭建了街道背景,如果收视理想,有希望继续拍下去。

    Cranford (2007)

    说起剧集长短,不能不说最近播完的另一部 BBC 古装剧《克兰福德》 Cranford。对于 Cranford,能找到的批评意见,大概就是太短了。这部同样是设在19世纪英格兰乡村(即 Cranford)的剧集,有几位老将压阵(Judi Dench, Eileen Atkins, Imelda Staunton, Michael Gambon),都带着 Dame 或是 Sir 的头衔,被人戏称为“女勋爵之战”(Battle of Dames),又有年轻的俊男靓女角色,加上剧本写得十分精彩,剧中金言警句不断,有时让观众忍俊不禁。唯一缺点是剧情发展太快,几乎一集就要挂一个主角,至少可以10个小时的故事,5个小时就匆匆讲完了。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名我们,许多现在很容易治愈的疾病,在维多利亚时代很可能威胁生命。

    即使 BBC 仍然想继续拍 Cranford,要再次把这么多名演员召集在一起,相信十分困难,所以不大可能有后话了。

    Sense & Sensibility (2008)今天播完的三集 Sense & Sensibility ,是引人注目的重头剧集。BBC 请来了古装片老手 Andrew Davis 来当编剧。这次的改编,并不是在情节上出新,而是营造出一种回归质朴的气氛,于是 Dashwood 姐妹,固然是秀外慧中,却谈不上明艳照人。而德文郡的天空,多是阴云密布,海岸线上则是凄风恶浪的日子居多。Dashwood 一家的海边小屋,远看似世外桃源,实则简陋而寒酸。(如果你想在实地度假的话,这座德文郡的海边度假屋的旺季价格是每周1千1百英镑。)

    与李安的版本相比,那些阳光灿烂的英格兰乡村景色在这里几乎是一种奢侈了。在女主角的选择上,这个版本的 Hattie Morahan 和 Charity Wakefield 虽然不出名,但自有特色,并没有给 Emma Thompson 和 Kate Winslet 比下去。男主角方面,演 Edward 的 Dan Stevens 似乎太帅太年轻了。

    另外,我还很喜欢这个08年版 Sense & Sensibility 中的音乐。作曲是 Martin Phipps。

    http://taohuawu.net/2008/01/13/bbc-08-period-drama/

     6 ) 《克兰弗德》:温馨美好的带入感

    (芷宁写于2009年11月10日)
       自看了BBC于2005年改编拍摄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Elizabeth Gaskell)的《南与北》后,便对BBC改编拍摄盖斯凯尔作品的水准十分认可,继而对07年同样改编自盖斯凯尔同名原著的《克兰弗德Cranford》(又译作《克兰福镇》)心向往之,何况该剧集还有朱迪·丹奇、迈克尔·刚本等老戏骨参演。
       盖斯凯尔的作品,往往用笔细腻而风趣,她塑造的克兰弗德小镇的人物,特别是老派保守的小姐们,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她笔下的人和事又都充满了温情,镇上的人即便有很多的小毛病,即便彼此间偶尔观点相左,但都十分善良,在邻里朋友遇到困难时,都默默的支持或给予匿名的帮助,并让那种资助隐形化,不让对方尴尬。在她的作品中,一贯渗透着时代特点,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如《南与北》中工业产业化对英国北方的影响,在《克兰弗德》里,保守的小镇也面临着改变。
       1842年的北部小镇克兰弗德,也和彼时的其他地方一样,正经历着时代的冲击,从表面上看,位于柴郡的克兰弗德守旧宁静一如往昔,当外界发生变化时,它依旧维持着原有的面貌和道德准则,不曾有过改变。但事实上,改变的触角已悄悄抵达,曼彻斯特通往克兰弗德的铁路即将穿过勋爵夫人(弗兰西丝卡·安妮丝饰演)的领地,连最保守的勋爵夫人也对此无力抗拒,改变将不可避免……
       可以说,该5集迷你剧制作精良,画面旖旎,表演细腻而充沛,还原了盖斯凯尔笔下英国小镇的风物,原野草坪,绿色山川,居室环境,人物服饰,人文关系,小街风貌,就连街上的水坑都再现地一丝不苟,更主要的是该剧复活了书中的一群性格各异的老女士们。
       在彼时的克兰弗德,一群富有且终身未嫁的老小姐们主导着这里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舆论,她们作风正派,谈吐得体,热爱阅读,在姐姐黛博拉(艾伦·阿金斯饰演)去世后,马蒂小姐(朱迪·丹奇饰演)成为老小姐们的中心。不同于姐姐立志不嫁,马蒂年轻时有过美好恋情,但她为了照顾彼时生病的母亲,婉言谢绝了托马斯。暮年时,再次相遇的两人准备以他们特有的舒缓而深情的方式续前缘,可岁月不饶人,托马斯(迈克尔·刚本饰演)突然生病故去……
       镇上常出现奇闻趣事,如猫吃了花边,需要催泻,奶牛跌进了石灰坑,救出来后,被毁了皮毛的奶牛穿上了衣服。而年轻的哈里森医生(西蒙·伍兹饰演)的到来,让这个镇老中青三代女性的代表都砰然心动,哈里森和牧师年轻漂亮纯善的女儿苏菲一见钟情,而30多岁的老姑娘、年过五旬的寡妇却都误以为医生钟情于她们,于是小镇上的人们过了段悲喜参半的生活。
       发生在小镇上的事,涵盖各个阶层,除了寻常人家,还触及社会两极。女仆和木匠情投意合;穷人区的小孩迫不得已偷窃;孤独守旧且江河日下的老勋爵夫人,表面威严,其实内心善良,当管家要求她减少支出辞退仆人时,夫人表示,辞退了他们,就断了他们的生计,如那个只管拨钟的残疾人,离开勋爵府就会无依无靠。
       剧中的观念冲突之一发生在管家和勋爵夫人之间,例如管家想培养底层贫苦孩子,教他识字,夫人却坚持认为穷人不需要学识,学识是专属于贵族的。崇尚新思想的管家也有偏狭的一面,在一次和制帽女士的交谈中,他意识到自己对知识女性有偏见。
       另一个观念冲突体现在人们对铁路的态度上,多数人担心原有的社会秩序会因此而崩溃,因为它意味着将携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不安定因素,其中生于此长于此的老女士们态度尤为坚决,老迈的退休军人布朗上尉刚因修铁路而谋得差事,邻居黛博拉老小姐就极力反对……所有这些观念冲突和思想对撞,准确再现了彼时的思潮,很具代表性,仿佛一副19世纪英国小镇的风情画,
       就像发展不可避免一样,有些事物总要翻过一页。黛博拉突然病发辞世,不必看到工人潮涌进她家乡的那一天。管家工伤惨死,将自己的财产留给贫民少年,要求他去读书,将来建立助学基金,并借钱给入不敷出的勋爵夫人。其中,夫人和少年的最后一次谈话,十分触动人心。时代真的在变了,人的思路也必须跟着改变,不过,无论怎么变,其中美好的部分,永不褪色。
       艾伦·阿金斯饰演的刻板严厉又不失温暖的黛博拉老小姐十分传神,在前两集中相当抓人眼球,让观众以为她是女主,可惜在第二集结束时,黛博拉去世。朱迪·丹奇的马蒂小姐,和她近年来的银幕形象很不同,给人一种那个时代有身份小姐的贞静悠然之感,还有那么点柔中带钢——年老的她送走了姐姐,送走了即将展开的黄昏恋,经历了破产,遭遇捉襟见肘的生活……即便经历了很多,她依旧在亲友的帮助下,勇敢走出困境。马蒂和即将成为老姑娘的邻居凯西在很多方面很相似,她们都亲手送走了亲姐姐,都为了照顾家庭错过了好男人。她们之间的一席谈话,令人感慨万千。
       在马蒂家客居的年轻的玛丽(丽莎·迪伦饰演),像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观众以她的亲历见证了克兰弗德的故事,看到了每个人的悲欢喜乐。最后,在玛丽的努力下,人们消除了对哈里森医生的误解,凯西和远在印度的上校也终成眷属,马蒂将迟到近30年的弟弟从印度带来的白纱送给苏菲做婚纱……
       在剧集结束时,片尾的音乐缓缓响起,令回味荡漾期间,仿佛于不知不觉间,已伴随克兰弗德一辈子似的。蓦地想起BBC凯特·哈伍德的所言:“既是轻喜剧,又带来情感上的冲击,是小镇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写照,死亡和不可预期的颠覆、幸福和悲伤频繁地交替出现,所以当你看完一集的时候,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经历了这么多。”
    (该影评博客http://nicolew.blog.hexun.com/40085828_d.html

     7 ) 女帽商Miss Galindo 和管家Mr. Carter的暗恋

    前几日看完电视剧《克兰弗德》,我仍久久地沉浸其中。该剧的角色、它所展示的英国小镇的风光以及数首苏格兰民谣,仍盘桓于我的心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除了Mary小天使之外,就是女爵身边的女帽商Miss Galindo(加林多小姐)。她的独立自强、善良温柔的个人让我欣赏;而她和管家Mr. Carter (卡特先生)之间尚处于萌芽状态即被飞来横祸撞碎的暗恋,也让我久久为之叹惋。当我在国内的网络欲进一步搜索资料并探讨这个角色时,却发现这个角色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于是,我决定在此随意谈论一下Miss Glindo的形象,以及她和Mr. Carter 之间隐晦的情感。同时,我在Fanfiction上也发现了与我一样对Miss Galindo 和 Mr. Carter 这对中年人的情感结局感到极度遗憾的人,并且大洋彼岸的那位网友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同人文来了结心中的这个缺憾,于是我产生了要把这篇同人文翻译过来的雄心壮志,且看下文!


    以下资料综合参考IMDb网站、 Elizabeth Gaskell的小说 My lady Ludlow 以及TV Tropes.

    Miss Galindo

    Miss Galindo 的全名为Laurentia Galindo (劳伦西亚·加林多),根据原著(My lady Ludlow)所述,她是威斯特摩兰郡(Westmoreland,19世纪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地区)一位牧师的女儿。她的伯伯是一位从男爵(baronet),行为古怪——他很早就离家,抛开了他的弟弟和一位终身未嫁的姐妹,自牛津毕业后就去别处旅行,大概是住在欧洲大陆上的某个地方,行踪诡秘,最终客死他乡。

    加林多小姐是在和父母去伦敦买新马车和新裙子时和剧中的老贵族女爵(即lady Ludlow)熟识的。那时候,这位姑娘的父母兴高采烈地要去继承客死他乡的从男爵的遗产,以为他们一家人将从此翻身,脱离贫困。女爵喜欢这位来自乡下的姑娘,因为她身上散发着一种老贵族自己本人完全相反的气质——风风火火、充满好奇心、精力充沛,又有些小古怪。

    当然,这段描述和电视剧中塑造的中年加林多小姐的形象并不太相符合。在圣诞特辑中,通过加林多小姐和女爵儿子的对话,我们可以推知,加林多从小就和女爵一家人熟识,还是女爵儿子的发小,他俩还曾一起在城堡的大厅里滚铁环。这么多年来,女爵的儿子一直在外游荡,只知向母亲索取,却鲜少回家探望日渐衰老的她,反倒是加林多小姐一直陪伴在女爵身边。

    因为家境贫寒,加林多不得不通过制作和售卖女士帽子谋生,而女爵也是她的最大主顾,一直在关照着她的生意。原著中提到,加林多小姐的手艺精湛,只不过她做的帽子的款式总是有些过时。其实,不止是帽子,女爵的所有服饰也都是老款的,这也是她生活在克兰弗德这样一个乡下小镇的自然情况。同时,剧中的加林多小姐性格沉着稳重,说话办事有条有理,很容易让人产生信赖感,与原著中所描述的性格完全不同。既然是作为本剧的爱好者,我心中的加林多小姐就以电视剧呈现出来的这个角色为本吧。

    中年人之间的暗恋

    卡特先生和加林多小姐第一次共事,可以说是很不融洽的。女爵对卡特先生把那吉普赛穷男孩安排进自己的办公室做事,并教那男孩读书、识字感到强烈地不满。她认为下等人不应当接受教育——显然,下等人的崛起让作为老贵族的她感到不安,但卡特先生就是无比喜欢这个男孩子。也许因为卡特先生是一个鳏夫,心地善良却又无儿无女,所以吉普赛男孩的出现让他萌生了父亲般的爱。在这种爱的驱使下,他不惜触怒女爵,坚持自己的安排——他告诉女爵,时代在进步,陈旧的阶级隔阂应当被打破。

    同时,卡特先生又是一个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长成的男性,对于职业有着老旧的看法,认为女性只能从事针线活,至于文书等需要思维和理性的工作,则只能由男性从事。女爵敏锐地察觉到这点,作为对卡特先生的反击,她安排了加林多小姐来到卡特先生的办公室,帮助他做文书工作。这一安排果然引起了卡特先生的强烈不满,女爵看到他的愤怒,显得十分高兴,马上反唇相讥——不是你说的吗,时代在进步,腐朽的性别观念也应当改变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林多小姐来到了卡特先生的办公室,主动地开始帮卡特抄信。此时卡特的态度是什么呢?你可以看到他的神色一开始是很漠然的,看到加林多小姐的出现,神情严肃,直接甩出一句话,“我不需要帮忙。”

    我们的加林多小姐是什么反应呢?不卑不亢。

    卡特直接告诉她,我不喜欢你帮忙,因为你只是个女帽商人。言下之意是,女帽商不配从事文书这种工作,女性只配好好地干针线活。

    此时出现了本剧中最精彩的一幕,其惊艳程度不亚于简爱对罗切斯特告白。加林多小姐面对眼前这个自认为高他一等的男性,说出了这句响当当的话:

    卡特先生扭头沉思,又转过头来看着加林多小姐。

    他似乎意识到了眼前这位女性的理性、智慧与自尊,更意识到了之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许是错误的。眼前的这位加林多小姐,显得与众不同。

    “当然。”他扭头盯着自己手头的信件,淡淡地回应。

    此时,他内心一定波澜起伏。

    因为这份工作,加林多小姐与女爵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与卡特先生的接触也日渐增多。在女爵出席的公共场合,他俩往往也会一起出现。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卡特先生与加林多小姐的关系日益缓和,并开始互相欣赏。有一天,当加林多小姐推开办公室的门来上班时,卡特先生自然地对这位同事露出了微笑——这种气氛显然与他俩刚开始共事时截然不同。

    他在心里已经彻底地认可了加林多小姐。她的理智、聪慧品质和守口如瓶的性格,完美地胜任这份工作,因此,他心中对女性的偏见也慢慢消失。

    在办公室里,加林多小姐还与卡特先生提到她来上班时遇到的美景,卡特先生也以笑意相迎。这说明什么呢?加林多小姐显然已经不止把卡特先生当做一位严肃的上司了,她愿意跟他分享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他在她的心中已经摆脱了那幅严肃、刻板的形象,变得柔和起来。

    有一天,卡特先生登门造访了加林多小姐。此时的加林多小姐正在专心地缝制帽子。

    原著中提到,加林多小姐过着拮据的生活,但也总能雇用得起一位保姆,而这位保姆通常是残障人士,因此她反倒要常常照顾她的保姆。加林多小姐就以这种方式帮助穷苦的人,足以见其心地善良。

    在这个美丽的午后,我们的卡特先生捧着一束鲜花登门造访了加林多小姐。

    这位平日里面孔严肃的中年人,竟然手捧一束鲜艳的花朵来到单身女同事家里,是不是感到了一丝隐晦的浪漫?

    “谁也无法阻止女爵夫人的决定,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他对她说出这句话,带着一丝自嘲,暗示自己已承认错误——男人和女人在文书工作面前确实是平等的。

    我们的加林多小姐会心一笑,继而细致地关注到鲜花根茎潮湿,有可能弄脏卡特先生的衬衫,于是赶忙把鲜花接过,插在家中的花瓶上。

    而这一幕,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他坐在她家的壁炉边,与她互诉衷肠。他讲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死去的妻子、在曼彻斯特工厂的投资经历、财产状况、自己对庄园的爱……

    像卡特先生这样沉默寡言又谨慎机警的人,想必只有对自己信任的人,才会像这样敞开心扉,追忆过往。

    就在我等着他们的感情进一步发展时,卡特先生却在一次铁路爆炸事故中受重伤,奄奄一息。当马车夫把血流如注的他拉到诊所时,看见这一切的加林多小姐大惊失色,慌忙冲向诊所。

    卡特先生预感到了自己生命即将终结,他虚弱地呼唤着加林多小姐,让她给他当遗嘱证人。

    加林多小姐一边宽慰着他,一边遵照他的指示,快速地书写遗嘱。当她叫卡特先生在遗嘱末端签字时,他却连笔都握不住了。她强装镇静地紧紧握住卡特的手,帮他把笔握紧。

    他们的名字紧挨着——上面是卡特,下面是劳伦西亚·加林多;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心里都清楚,再过几分钟,死神就要把卡特带走。

    在这艰难的过程中,他看了一眼加林多小姐。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着她。

    手术失败,死亡最终带走了卡特。男爵夫人沉默,而一旁的加林多小姐反应则更为强烈,痛哭流涕。

    她是否心里也曾有过期许?可是谨慎如她,沉静如她,再也不会把心中的一切美好而朦胧的感情外露。

    卡特先生去世后,加林多小姐主动地扮演起穷小孩哈里的教母的角色。她严格遵照卡特的意愿,送他上学,叮嘱他学习,保护着他的财产,为他争取着最大的利益。其实并没有人要求她这样做,只是不知为何,卡特先生——这个哈里的第二个父亲走后,她渐渐成为了哈里的第二个母亲。卡特先生给予哈里一切,而加林多小姐守护着卡特先生给予的一切。

    哈里从学校逃回小镇后,除了家人,他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加林多小姐。加林多小姐注意到了哈里破旧的衬衫,于是开始为他缝缝补补,买新衣服;她还注意到了哈里正遭受的残酷的校园暴力,抚慰着他。

    在火车爆炸的那一晚,是她在冰天雪地、寒风瑟瑟的废墟中找到了他;是她不放弃一切希望,竭尽全力救治了他;她把他抱回自己的家中,在那他曾经与科特先生促膝长谈的温暖的壁炉下,为他缝补衣裳。当小哈里醒来时,他看见眼前这位女性温柔的面庞,触情生情,感慨万千。他说起了卡特先生:

    他说,“我只见过他对两个人笑,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你。”

    加林多小姐皱着眉头,温柔地对他微笑,又低下头,闭上了双眼。

    怕是往事又涌上心头,物是人非,虽仍旧是这座壁炉,但他温柔而深沉的声音,却成绝唱,永远留存在她和小哈里的回忆中。这样的记忆,只为他们三个人共有。从那层面说,他们三早已成为了一家人。

     8 ) Cranford小镇的爱情与温情

    自从看过BBC出品的傲慢与偏见和神探夏洛克,我对英剧产生了一点兴趣。这部Cranford没有前两部的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却用平实和温情打动了我,吸引我看下去。

    英剧,尤其是古典英剧,对场景、音乐一贯非常考究,开篇简短的几段对话和场景切换就把故事背景和关键人物性格交代清楚。全篇围绕着小镇老姑娘们的八卦长舌展开,讲了老一辈人的保守与善良,青年人对爱情热情的追求,新生一代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时代更替对宁静小镇的冲击。

    可能因为正值战争年代,几乎小镇的老姑娘们大多终身未得嫁,这也造就了她们坚强保守高贵而又带有姑娘八卦的本性。

    Miss Jenkyns。她算得上是小镇里的精神领袖,其它姑娘们有什么事都会集合起来请教她的观点。虽然出场只有短短的两集,而且始终保持一种高傲表情,但她外冷内热的本性。答应了新邻居的请求照顾女儿后,不顾世俗的眼光依然参加了Jessie的姐姐的葬礼(老姑娘们见此情形先是惊愕,担心女人参加葬礼会引来非议,后宽慰道Miss Jenkyns这样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足见她在老姑娘心中的地位);敏锐的发现Jessie和高登的爱情种子后不动声色为之牵线。

    Miss Matty。没想到007老牌女王将一个老妹妹的角色演绎的如此生动。她是一个典型的“妹妹”,一生在姐姐的庇佑和安排下生活,很少有独自做主的时候,年轻是甚至害怕反对而拒绝了仰慕者的求婚。姐姐不幸生病去世使她一时失去了主心骨,从此只得一个人承担所有,坚强与骄傲使她撑了下来。过往的仰慕者再次出现,惊起了心里的一阵涟漪,重温家谱也将往事浮上心头,可是沉寂了无数岁月的激情该从何重新迸发啊?尽管为相聚准备了30几年,仰慕者已是老头一个,面对心爱的人也无从述说心中的浓情,他选择了年轻人的方式,拖着羸弱的身体远行一趟,约定回来后互相打开心扉,相扶走下去。Missy Matty此时坐在阳光下,满怀期待望着窗外,心许是已经打开,可是没有挽留的语言。许诺的此刻,才最让人心动,期待比得到,也更加醉人。老人话已出,必须浪漫到底,可心里还是迫不及待提前归来,不想造化弄人,归途上病逝。一声叹息。

    Dr Harrison and Sophy。多么美好的一对,如果最后不能在一起,会让多少人对爱情失望。Harrison风度翩翩涉世不深,以治病救人为己任。Sophy自小失去母亲,便承担了母亲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将自我深深隐藏,没有社交,没有娱乐,谈得最多的是弟弟冷不冷饿不饿。Harrison初来小镇探访病人偶遇Sophy,Sophy正在后花园陪弟弟玩耍,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Sophy的发梢和葡萄般的美眸上,一下就让Harrison陶醉了。Harrison彬彬有理,却难掩满脸洋溢的幸福。Sophy先收回视线,放回弟弟身上,就像后面几次刻意的保持距离。Harrison绅士般对她的姿态给予尊重,只能经常造访Sophy可能到达的地方制造偶遇和相处的机会。Harrison自知当下经济实力不足以给爱人提供温饱,但对前途有充足的信心,并且愿意为之奋斗。他的诚恳赢得了Sophy父亲的信任,虽然有些小插曲,却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Marry。Marry是个让人不得不喜欢的姑娘,她聪明冷静,善解人意,爽快正直,对于小镇来说她也是外来客,却小镇造福甚多。医生做手术需要助手她二话不说接应下来;她能快速适应小镇的生活节奏,又潜移默化想改善太过保守的风格;她直接了当对万人迷Harrison说不会喜欢他,又第一个观察到H和S的爱意并在最后不遗余力为他们消除误会;她心疼Miss Matty因银行倒闭经济拮据,见证了老姑娘们对她偷偷的无私的帮助;她私下为Jessie和高登的爱情提供帮助,同事召回了Matty分离多年的弟弟。可以说小镇最后圆满的结局全拜Marry所赐。Marry,犹如起名,圣母一样的女人。

    老姑娘们。平日里她们家长里短闲言碎语,闹出了不少笑话,也制造了不少误会。在关键时刻却表现了慈悲的一面,帮助Miss Matty却努力营造她应得的局面,让人感动。

    Harry。多么灵气十足的男孩,贫穷没有玷污他的心灵,他反而一心求上,得到Mr Karter的赏识。Karter牺牲时,Harry已经成长成优雅的绅士,为他的知遇之恩吟诵诗词。他代表了新生一代的希望。

    最后,不得不提到剧中人物的台词。英国作家真的是把英语“压榨”到了不可增不可减的地步,时而简短时而繁复,时而坚定时而犹豫,把英国人的优雅和浪漫表现的惟妙惟肖,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部好片子,就是这样子,能看出人间冷暖,世事变迁,能让人唏嘘,舍不得它结束。

     短评

    细腻动人的英式田园画卷

    2分钟前
    • 小锡兵
    • 力荐

    阵容强大,言辞机敏。富变革期的朝气(移风易俗、科技新知、男女等权、平民教育)又有古典田园的温度(esp1&4)搭配恰到好处的小幽默智慧和大家庭观,这部背投于柴郡的剧熔适量的温情、寄望和乐观于一炉,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维多利亚中期乡镇画卷。女性形象出众夺目,最后一集收尾见功力。适合临睡慢追。

    3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不同于简奥斯丁,Cranford将小镇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描写了小镇的生活琐事及时代变迁给小镇带来的影响。

    7分钟前
    • Lady Raven
    • 力荐

    透过蕾丝花边和田园风情看到19世纪英国小镇的清新隽永。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小镇宁静的生活也将逐渐消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还是如此改编名著最好,没有浮躁的sex,blood和violent,忠于原著和时代特征

    8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我最爱的BBC迷你短剧。

    12分钟前
    • 苏更生
    • 力荐

    “伦敦从没有这样过”“你不是在伦敦,你在Cranford”

    14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这个卡司太恐怖了。。注定了不会是部一般的剧目

    19分钟前
    • 萬徳褔
    • 力荐

    太美好的年代,太美好的小镇生活,太可爱的老小姐们,太温暖的家长里短,还有伤感的离别

    21分钟前
    • tonijin
    • 力荐

    看完之后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寡妇和老小姐,舍不得美丽的克兰弗德,Mary Smith虽然出乎意料的没有感情戏,但凭借她的英勇果敢,侠义之举,还是赢得了我心。

    2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我觉得这个的好看程度超越了《唐顿庄园》,甚至觉得它的主题是“消亡”,每一集都有人因为疾病和意外离去,Cranford小镇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宁静被打破。相当真实且不狗血。对贵族、中产阶级以及劳动阶级的刻画平均客观,无美化和贬低之意。好多细节都好喜欢!

    27分钟前
    • 小兔
    • 力荐

    对英国的乡村故事有着深深的迷恋,除了不发达所以有点骇人的医学技术,还有严苛的阶级观念,其他一切都很美好。吃橙子的片段很好玩儿,特意尝试了一下,就跟喝橙汁一样。

    29分钟前
    • Fanny先生
    • 推荐

    相较之下,Sophie的爱情最为不值一提

    32分钟前
    • 浮冰枕词
    • 推荐

    2016年11月重看,依旧让我动情落泪;死亡的阴影并未覆盖小镇生机,可爱的老太太们在家长里短中制造着生活的波动,有笑有泪,有变迁留徙,有归乡团圆,为未果的感情亲手画句号,接受现状坦然迎接改变,最好的永远在未来。最后一集太催泪。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kimberley nixon 简直是仙女

    41分钟前
    • Fan
    • 还行

    妇女特色。

    44分钟前
    • Demi
    • 还行

    最后一集泪目了,Dr.Harrison 无限美好。

    48分钟前
    • Shin
    • 推荐

    他说会结婚时候为她送上最美丽的薄纱做婚纱,她未嫁人,直到成为老妪,目睹至亲至爱相继去世,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太多需要去承受的东西,最后虚掩的门后闪出微笑的弟弟手捧薄纱,而她再也没机会穿了

    51分钟前
    • 本机
    • 力荐

    你无法将目光从任何一个角色上移开,甚至是卖帽子的,你无法不爱任何一处场景、道具甚至光线,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流的,满满的治愈系,满满地正能量。

    54分钟前
    • 胖跳跳
    • 力荐

    一群老小姐的八卦故事。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满无穷乐趣。

    58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哈哈哈,老太太们有点可爱。欢乐,悲伤,痛苦一样不差,这才是生活。

    1小时前
    • 点杏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