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摩天大楼2015

    摩天大楼2015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英国2015

    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  杰瑞米·艾恩斯  西耶娜·米勒  伊丽莎白·莫斯  卢克·伊万斯  斯塔西·马汀  詹姆斯·鲍弗  凯莉·霍威  西耶娜·盖尔利  恩佐·科伦蒂  彼得·费迪南多  里斯·谢尔史密斯  奥古斯图斯·珀如  莉拉·米马克   

    导演:本·维特利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怪物猎人

    • 正片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普通话版

    • HD中字

      BLOODY ESCAPE -地狱的逃生作战-

    • HD

      BLOODYESCAPE -地狱的逃生作战-

    • 寂静之地:入侵日

    • HD

      流浪地球2

    • HD中字

      终极尖兵

    • 更新V2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剧照

    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1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2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3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4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5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6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16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17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18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19摩天大楼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一所与世隔绝的高层公寓中住户之间的阶级斗争与暴力事件。这一座高级公寓共40层,拥有超过2000套独立的套房,超市、游泳池、小学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各楼层通过高速电梯连接,形成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小社会。不过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异常脆弱,一次小小的停电以及琐碎的邻里纠纷就能引发冲突,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大楼里的人也分成了三个阵营:居住在底层的下等居民、居住在中间的中产阶级、以及坐拥高层豪华寓所的富人阶级。不同阵营的居民为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开始暴力相向,文明世界的规则在这里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丛林法则。

     长篇影评

     1 ) 除了肉体,趴体和疯狂,High-rise还说了些什么

    High-rise是J.G.Ballard在1970’s年代写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关于什么是反乌托邦,黄老师的评论里已经解释过了,在《龙虾》那部电影中,有一位楼主的也有非常非常好的解释。但是总的说来,这部摩天楼要拍得更加“不可描述”的多,里面以刀客特Laine的视角来叙述三个月以来高楼里发生的事,疯狂而失控,但又不仅仅是疯狂与失控那么简单。

    1.底层,中层,高层的恩怨情仇(并没有)
    首先,这当然不仅是一部搞搞搞highhighhigh喝喝喝的让大家观赏这座高楼有多么不堪的电影,Laine医生所居住的高楼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中层和高层。这很自然的就会让人对应起社会中的分层。从故事的开始来看,高楼里有着看似平静的状态,能相处到一起的人们一起交谈,一起开party,一起做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情。外表上看起来倒是也挺像我们的和谐社会。而这种和谐与平静下面总是让人觉得哪儿有些不对。毕竟,有层级划分就会有不平等,而这种层级差,在高楼里,是非常苛刻的。这边儿你看Laine医生是个体面人,初来乍到,就有社交红人Charlotte往上凑;接受了顶层Royal的邀请,一身西装还特地带了瓶雷司令赴宴,结果发现上层居民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一处的设定还挺巧妙的,高层住户穿得都跟drama queen一样,倒显得Laine更加格格不入,还被羞辱了一通。)连Laine在顶层那儿都是如此待遇,就更毋论底层居民了。这种不平等也是如片中所说,Wilder最痛恨的东西。但是Wilder对于这样不平等的憎恨,并非是伟光正的。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不平等的憎恨,都不是伟光正的。大家憎恨的是那种“你有我没有”的状态,心里想的是“你有我凭什么没有 ”,于是在一次泳池被高层住户开的小party封锁之后,Wilder带着一帮孩子越了界。开了个属于他们的party,算是挑起了真正疯狂的开端。

    而有意思的是,上层对这个party的反应。他们有自己的应对措施。他们也有自己的party,但他们的手段更加高明。就是切断了资源的供应。在底层party过后,顶层Simmons和Royal他老婆那几个人在商量怎么对底层住户反击的时候有这么说过:“现代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健康而良性的竞争,但你是对的,我们必须压倒他们(底层住户)。我们必须没收一切必需的资源”。这一段感觉和片子结尾Charlotte她儿子在吹泡泡时的画外音有所呼应:“自由的企业体制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体制,那就是资本主义。唯一的区别在于资本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还是大部分掌握在国家控制之外的人手中。只要有国家资本主义存在,就永远不会有政治自由”。二战后的英国,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基本是凯恩斯经济政策,而到了70年代,出现了“滞胀”的状态。原著的背景就是70年代,或许对于这样国家实力干预经济的现象,在当时来看是不满的。

    看过采访有说到,由于Ballard自身的经历,他对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颇有兴趣。于是问题就来了。人们没有了水,电,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以后,会表现出怎样的一面?高楼住户没有让我们失望。大家陷入了彻底的疯狂状态中。上层的疯狂状态是sex,而下层就开始争夺食物,囤积食物,或者如同牙医steel说的那样“有人用老婆换食物”。这也是对于未来社会能不能好的一种表现方式吧,人们对各种各样资源和科技的依赖,在某种程度或某个特定环境下,就会转化为人性的疯狂。大家开始争斗啦,打架啦,想要变革啦,想要改变啦,不光是自己层级之间的,也有层级和层级之间的。当然所有的这一切,怕的是,底层对于必要资源的要死要活的疯狂争夺,不过来自于上层开的那个party和他们故意制造出来的这个变革熔炉。

    2.高楼里形形色色的人们
    高楼里的人们,简直是不逊于这个高楼本身的精彩。从底层到顶层,大家仿佛都活得在不停刷新认知,刷新三观,刷新道德与伦理。讲道理,其实好坏是个很难界定的准绳,大家的行为都在服务于“人性”这个词。

    Wilder这个有着酷似恶心版列侬发型,仿佛看起来三年没有洗头的人,在片子里是作为“反叛者”的形象出现的。你看他对致力于曝光并反对这个不平等的大厦孜孜不倦,拿个摄像机挂着鸡血四处记录挺像一个热血人士。无论怎么说,对这种不平等有意识和反应固然是好的,但正如之前所言,他对这种不平等的愤怒不是出于真正的善良。就像他对Charlotte的追逐,除了Charlotte本身的“魅力”以外,或许她代表的是一种他所认为自己应当属于的高阶层生活。而对自己老婆的不管不顾,三番五次的嫌弃,最后进行自己的“事业”时还把钱拿走了(诶这么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啊)都能看出这个人的复杂。当然,人本身就是复杂的,不止Wilder一个。

    相比于Wilder的形象,Laine医生的形象就要帅气的多啦。反正基本上属于瞅见他就把持不住的状态。妹子们也都是这样描述的“You are definitely the best amenity in the building”.但是这并不意味着Laine医生就是个小可爱。他有他这个阶级的特色。也有人性上的优缺点。受到羞辱之后用自己的方式让Munrow玩儿了个自由落体;最后对Wilder也没下了手,别人都抢食物的时候他抢灰色的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也是有自己判断力的人,是个某种程度上冷漠的人,但也是有感情的人,他说着不能忍受Wilder杀狗的行为,在最后一片萧条之时终究还是把狗腿烤了。他能和Wilder这样的人交往,但同时又像顶层三人组说的:“我觉得他清楚自己的高低”。

    而作为高楼的顶层,Royal为首的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特点。奇怪,但也正是因为奇怪,才有所不同。从片中来看,Royal这个人和顶层其他那几个人相似而不同。当然,他是大厦的规划和设计者,但是无论是从开party还是其他方面他似乎都没有他周围的人们那么极端。并且,Simmons和Wilder都对他说过“hide”这个词,Simmons认为他藏在顶层,甚至说出其实他并不是work for Royal,而是work for building.而Wilder呢,则认为他藏在女人的裙子后面,最后也是他周边的那些女人们把Wilder给怼死了。或许并非Royal这一个人是这个大厦的决定因素,大厦本身和里面的人才是。女性的这个象征,或许比Royal这个建造者的象征要更显著。

    除了这几个典型的人,也有其他人和小细节贯穿其中。比如Charlotte的儿子Toby这个后期举着万花镜的偷偷看形象,Royal那只白狗的偷偷看形象,还有Wilder的卷毛助手—Talbot这个心理医生[从片子里看这人是个弗洛伊德谜:开头走出大楼的时候拿着弗洛伊德的《The ph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超市混战那儿边举着摄像机边说着弗洛伊德的理论:而弗洛伊德关于前意识,潜意识里人的欲望(尤其是性欲),本能理论和精神分析论多少都能在电影里看到投射],Royal老婆和女演员Jane之间有那么点儿les的行为,滑稽而神神叨叨的牙医steel,留着一个中间劈开了的发型(小哥是《九号秘事》和《疯城记》的主演,正常情况下长得也是很嫩的,看下图)
    <图片1>

    啊不对,放错图了
    <图片2>

    还有Wilder的妻子把孩子们送到保姆那儿的时候,孩子们唱的歌,听歌词咋这么诡异呢?真的不是Mary shaw尖叫之歌吗?反正我孩子要是这么唱我估计要被吓一跳的。

    3.摩天楼和雪国列车?
    这俩一横一竖的空间肯定是要让人产生联想的。但如果说这两者是否一样,那总的来说当然还是不一样的啦。将两者并在一起说,不讨论谁更好或者两者到底好不好,只是因为恰好两个电影的主演们都非常喜欢。如果说,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一样的都是反乌托邦,都具有“层级”这个概念以及层级之间的不同和对比,也都有层级与层级之间的对立与矛盾。

    但往细里看,雪国列车里,“领袖”这个东西贯穿电影始终,从末节车厢到引擎,是CE饰演的Curtis这个年轻领袖带着一队人一路拼杀,伴随着半路救出的得力助手南宫民秀,就跟过关游戏一样,每打开一个新车厢,就像是一个新世界。而前方的车厢乃至引擎,都像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每闯过一个,随着相应的镇压,Curtis的队伍也就相应的有所损耗,这种损耗,是生理也是心理上的。这一路的经历对Curtis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不平等那么简单。与高楼里人性的万花筒慢慢放开炸裂直至疯狂不同,雪国列车则是越往前方车厢走越沉重,到最后Curtis到达引擎之后,他所面临的挣扎和拷问。相比老Gilliam和Curtis这两个领袖的不同选择,这种不同是否真的会存在倒是更有意义。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自己不是很能理解的东西,关于超市那个说法语的女收银员啊,黑山羊和白马啊等等。当然,自己对很多上述很多东西的理解也不一定对,希望能有批评指正。所有的就当是没光看森哥的肉体吧。比个哈特。嘿嘿嘿。

     2 ) 高楼里的烂桃子 (有剧透不喜误入)

    刚刚看完多伦多电影节的首映,电影结束后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看懂了还是没有。因为实在难得,所以决定献出我的处女影评。作为一个没有看过原著的抖三岁粉,我要来分享一些我觉得有趣的事与片段。

    前情提要:
    这部电影是根据J.G.Ballard的同名小说所改编,讲述了一群人同时生活在一栋40层高楼里所发生的故事。据导演Ben Wheatley所述,这是一部非常surreal且wild的cult film。

    人物:
    1). 当然首先是要提我森哥出演的Dr. Laing。(颜值我就不说多了)全身上下充满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感的Tom实在是非常适合出演这个住在代表middle class的25层的角色。Laing是一位刚刚搬进来的生理学家,每天上班都会解剖一枚人头。永远西装革履,除了开头裸体晒太阳,基本上不想摘掉他的领带。(与在I Saw The Light中他拒绝摘掉他的帽子如出一辙……虽然应该只是剧情需要没有太大关系)哦对了,他还吃了一条资本主义的走狗。
    2). Richard Wilder,由Luke Evans扮演,是一个生活在下层的也不是太热爱劳动的劳动人民。有个大肚子的老婆,每天都喜欢和别的美女瞎搞,虽然住同一栋楼但是好几天才回家一次,只留给老婆孩子20几块钱最后还把那个20拿走了。
    3). Mr. Royal,叫什么忘记了(奥斯卡影帝Jeremy Irons扮演),整栋楼的architect,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制造了规则却被规则控制。经常和Laing打壁球脑袋还被砸出了血。对了,他老婆有匹美丽的白马,后来也被吃了。
    4). Munrow,(我一开始以为是monroe...)Laing的同事,看到被凿开的人头被吓晕了,住在Laing的楼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嘲笑Laing不止一次,最后被Laing诱导说你脑子里有洞不对是有瘤,然后某天趴体喝多了就跳楼了。

    男人就说那么多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女同志
    5). Helen Wilder,richard的老婆。表面美丽大方懂事乖巧,但是内里腐朽不堪极度缺乏安全感。从来不让一对儿女离开她出门上学,爱看玛丽苏抓马,不管当着面与其他女人偷腥的丈夫 ,唯一一次允许自己的孩子离开她是因为要找Laing大干一场。
    6). Charlotte,住在Laing正楼上的极其美丽的女人,有许多男人,还有个清醒到creepy的儿子Toby(很萌)
    7). 还有个女演员,没什么太大的存在感,不记得名字,只记得她的长毛狗是这场阶级斗争的第一个牺牲品。

    除了上面所述,我还要再来说一说我觉得很有趣的一些其他片段:
    1). Laing基本上每天都去健身,后来才发现身边一起健身的人是个给上层party端酒的servant
    2). 超市里有一个特写镜头给的是一群排列整齐很漂亮的苹果,然后是漂亮的桃子,然后一个桃子发霉了,然后是一群排列整齐的长了毛的桃子。
    3). Amenities,配套设施。这是这部电影里面非常经常出现的一个字。这一栋非常优雅的大楼有一系列配套设施,健身房,游泳池,超市,当然,还有人。Charlotte(还是Helen)在某一次和Laing欢好的过程中对他说,You're the best/biggest (记不得了) amenity in this building。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但是,作为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好相貌好身材好体力(大误)的他,成功的完成了他作为sex tool以及squash partner的作用。正因为他是唯一可以陪Royal打壁球的人,才免去了被一群人扔下楼摔死的下场。So,他应该可以说是个做得很成功的amenity。
    4). 因为上层要举办排队,下层人被禁止进入泳池。Wilder带领一群不明真相的小朋友下去大闹,算是这场riot的直接导火索。某人(不记得是谁)把那条长毛狗推下了泳池。水下的镜头混乱而复杂,有一种无法抑制的狂欢感。小女生的头发与狗毛一开始我傻傻分不清楚,直到看到wilder掐着它的脖子。可是这条狗至少得了善终,Royal的那条金毛(是金毛吗)被打断了条腿最后还被烤来吃了。
    5). Munrow死了以后大家都开始往楼下扔垃圾,Munrow君作为第一个垃圾和第一个垃圾制造者给不良风气带了个头啊。
    6). 暴乱开始一段时间以后,终于一辆小警车开到了大楼的正门口 (非常anarchy,这一幕我真的笑出声音来了)。在确认Royal说了everything is fine以后,警察就走了,走了!!
    7). Wilder在被狂揍一顿之后一脸血的满血复活了还去找了Charlotte。他把她拖进Toby的房间然后强x了她。结束后,Charlotte给了他一杯酒还有一罐之前在超市里见过的狗粮,Wilder吃得很开心。
    8). 还是Wilder,他在开枪杀死royal之后,在他老婆刚生下孩子的隔壁被royal的女人们拿尖刀捅死,Toby (Charlotte)的儿子在旁边拿着万花筒看得很开心。
    9). 好像是电影将近结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栋大楼的隔壁,许多相似的高楼正搭着脚手架拔地而起,而Laing正在床上吃着资本主义的狗腿说:and now, everything is back to normal.

    最后再说点别的:
    Luke Evans在这部片里的表现让人惊艳,大卷毛,狂放的鬓角和喇叭裤,异常真实的塑造了一个身处下层,心有不甘却智商不够的人。Tom的表演作为理智的脑残粉我不做评价,但是我做梦都能记得他在和Royal烛光晚餐时拿食指弹烟灰的样子。
    我大概看了一下这本书的书评,让我来套用作者J.G.Ballard的一句话:I think the future will be boredom interrupted by totally unpredictable periods of volatility. 所以,谁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是那颗长了毛的桃子呢。

    ps.因本人水平不够电影中许多对话其实并没有完全听懂,等以后出碟或者出资源以后绝对会二刷。某些地方理解肯定也有问题,欢迎指出。

    I Saw the Light影评请戳: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1067/

     3 ) 一篇假装是影评的日常骂街

      看完才发现是Ben Wheatley导的,比观光客那个神经病电影好多惹。结局十分意外,整部电影中女性形象一直缺失,但凡出现都是作为妻子,杂工,性物件和男权附属品,最后却发出了比下层人更直接残暴的起义。影片给我留下印象主要有三,一是男子气概的进化与退化,二是人性和兽性,三是微缩社会中的阶级表现。在男子气概方面,抖森的角色很明显代表的是metrosexual的男性形象,注重外表,斯文礼貌,甚至有时被会部分人认为是女性化或者娘炮,而撸哥的角色作为communist(房间里有切格瓦拉像),整体气质比抖森的角色粗粝许多,代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强壮、粗犷、叛逆且不拘小节。普遍意义上来说,metrosexual的男子气概在现代社会里被认为是一种进化了的男子气概,更开化,更文明,但在这部反文明的电影中,所有男性角色,不论来自哪个阶层,最后都退化成了“原始野蛮”的男性形象。那两个前期西装革履后期一直穿着运动装的角色就是男性形象退化的最典型体现,虽然有点不太懂运动装是不是我推测的那个意思,运动套装使人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对此类运动服的偏好(再加上simmens的大胡子),如果导演是刻意这样安排的话,那么在男子气概和人性退化的同时,也暗喻了角色从右派到左派的立场改变。
      随着大楼内部陈设坍塌,大楼内居民的人性也在随之退化,这种退化是不分等级的。不论是住在高层的权势阶层还是住在低层的居民,他们的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崩溃,低层人出卖自己的妻子换取食物,上层人杀掉了象征身份的马匹作为口粮,而一切的诱因是一场停电。从最开始的短时间停电,撸哥的角色就开始暗示人类当代社会对电力这种物资的依赖。在虚拟的摩天大楼里,物资是基本的电力食品,而在现实中石油、科技甚至信息都日渐成为重要资源,当人们对物资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兽性压倒人性也只是早晚的事情(或者说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发生了)。
      电影是在a站看的,看的时候懒得关弹幕了,看完全片后觉得其实弹幕里也是个荒诞的微缩社会,庸俗无知者(没有自觉的,知识上的下等人)尤其喜欢上蹿下跳吸引注意力,动辄发弹幕:看了半天根本看不懂垃圾电影不看了。而另一种愚蠢是自以为理解能力卓越,也要刷个存在,说连这些都看不懂,你们这群人是不是智障。一种是不自知,一种是自以为自知,不也正是现实不同阶级的准确缩影么。近年欧美电影中反资本主义大行其道,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给中下阶级人提供一个幻觉:革命就能带来更好的生活,推翻上层阶级就会有所谓平等。其实稍微想想就明白,但凡有人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阶级,毕竟人这种生物最需要的就是自己比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要更高等的优越感。High-rise作为一部制作者有思考能力的独立电影,和那些一昧渲染上层阶级就是伪善愚昧下层阶级就是朴素善良的青少年blockbuster电影的区别,也就在于它看人看得稍微平等一些,人是天生的坏种,不论是有权有势的人还是穷人,都是坏种,本质也都是掠夺者。
      另,我个人很讨厌撸哥的角色,虽然影片想把他往摩天大楼里唯一一个理性者,正是因为太理性了反而疯狂了的形象渲染,但是光是他抛妻弃子对他们完全不在乎就够被脑叶切除一百次了。不过撸哥在电影中的表现真的嗲,尤其是去找清洁女工要顶楼钥匙和在录音里反复喊自己名字的那段。他重复着I won't be ignored和自己的名字,但最终没有人会记住。就如同现实里每一个理性者一样,没人想听尖利的、清醒的话,他们只想听低俗的笑声和能引起低俗笑声的东西,或者耸人听闻的消息,好让他们感觉自己过得比有一些人好一些。

     4 ) 其实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啊

    其实中间表现楼里人疯狂的部分稍微节制一些,也不至于那么差,感觉后面的一个小时完全像一个飞了叶子的导演拍出来的,效果就像一个冗长的MV,糟糕的是音乐还不好听。
    要为这样一部烂片写影评,也就只能扯一扯气质了。大楼象征着乌托邦,这个已经很多人写过了,我还是说说其他的,比如女性主义。
    首先是海报,上面有一个巨大的正三角形,与摩天大楼一样,都象征着男性身体的某个部位。摩天大楼的实验失败了,象征着以男性为代表的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失败了。取而代之的女性。
    最后设计师royal被杀之前看了一眼自己的设计室。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两个女人在画图纸。
    <图片1>
    后来也是女人一起把反叛者wilder给杀了,结束了这场叛乱。平民干掉了贵族并不是结局,女人干掉了男人,才是结局(未来)。小孩的万花筒之前出现过,他妈妈问他能看到什么,他说:“未来”。
    最后大楼里的男性都脏兮兮的癫狂无状,而女性团结在一起,分享食物,互相照顾。
    影片结尾,小孩坐在废墟上听广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一段演讲。
    所以看似这个电影跟雪国列车之类的电影一样,是一部反乌托邦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抖森来演男主角的原因,那么美好的肉体,不就是我们女性观众的福利吗灭哈哈哈!

     5 ) 喝醉酒的胡乱剪辑

    整体剪辑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在做的 之前的有序时候 整体还好 虽然 也是缺乏逻辑的故事叙述 但总算是把故事的前提说完整了 但是之后开始崩坏 然后影片的节奏也跟着崩坏了一样 缺乏整体的叙述 画面碎片化 将整个故事都带到一个崩溃的边缘 因为已经没什么可讲的 或是说 导演已经不知道怎么编下去了 于是感觉上 像是草草了事

     6 ) 高逼格,哲学强度的电影——为了抖森,忍不住继续扯啊!

    萧沆说一个文明,在它最有生命力的时候,精神却是狭隘而肤浅的。此时的美国即是。单从世界的电影来说,美国电影亦如是。众所周知,美国人特有的政治正确控制着美国电影的内容。这种政治正确的要义在我总结,其实很简单:现世报。

    作恶的角色,必在电影结束之前遭到与其相对应的惩罚。这个清教徒国家对恶的划定,当然是照搬原罪和十诫;而美国电影里稀薄的“深刻”,也正在于这惩罚的“对应”:用暴力偿还暴力,用必然偿还必然,用偶然偿还偶然,用乏味偿还乏味……最明显的例子,我要举我国出品的《无人区》,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十分严密地契合了美国电影的,这种伦理要求。

    于是,很明显,《摩天大楼》绝不是按着美国标准来的,而且“触犯”的条目实在很多:吃狗,吃马,(统一为“施暴于宠物”或“虐待动物”),男女有别,贵族和平民,随意通奸,(而且竟然是个孕妇,美国如何能容忍这等竟然玷污胎儿灵魂之淫邪!),警察缺席,没有黑人演员。尤其这最后一条“没有黑人演员”,简直直露得令人发指。

    但是当我静静观看这一电影时,我感到的是强烈而清晰的审美快感和思索乐趣,我感觉自己简直是参与了一次中世纪的弥撒,而这位深沉宣讲的牧师则在三十年后被定为了异端。这可真是如今流行时尚里一部难得的,能够讲些复杂微妙内容的,能够在现代的装潢之下,搬演六百年前那寂静、深奥、浓烈的宗教画卷的影视作品。

    我所感慨的中世纪宗教画式的特色,绝不是指上层人士的古装聚会,(我倒愿意肯定,安排这场有钱人的cosplay的全部意义,只在于让抖森身着修身黑西装优雅地走出电梯);我是在赞美导演手里的几乎每一个镜头,流畅而静谧,细腻且自然,丰富并统一。比如抖森推开顶层花园的木门,阳光随着门板外旋的轨迹,渐次涂抹在他面部的侧轮廓上,从嘴唇和鼻梁到额头,漫上头顶,再散满肩膀,接着抖森因惊愕而矗立在光里……这样的细节已然超越绘画,发挥了影视技术之所以存在的灵魂。

    为了比较不同的镜头风格,我想对比吕克贝松的镜头。吕克贝松的镜头画面是温柔的,充溢着舒适生活的惬意和愉悦,甚至可以说是模糊的,就像在四月末五月初阳光充足的中午,一切都在白色里弥漫开来,催人发困。而这位导演表现出的气质则是清醒,冷静,既使阳光也被云层调低了通量,令我的瞳孔难得的放松,愈发看得真切。吕克贝松的镜头是扁长的,是展演在眼前的宽幅画布,配以金色的雕花画框;而《摩天大楼》的镜头给人正方形的感觉,边界如刀刃般锋利,无框的现代工艺。

    而在电影的内容上,它做到了少有的复杂。我所谓的复杂,并不是以一个故事在前进中拐了多少个弯来计算的,而是将电影与文学对比。《摩天大楼》的确在这一点上称得上出类拔萃。这个电影的主题所涉及的人物和冲突,可不是泛泛之辈的体量:它要表现一个人群内部几个主要角色的蜕变,和整个群体行为的演变。关键一点,它不是喜剧,它不能用喜剧式的处理,或者说它没有采用喜剧的处理手法。喜剧毕竟是喜剧,有着喜剧的特权:幽默是一种含糊的东西,一旦引人发笑,后面的事情就都顺理成章地无须严谨。但此剧竟然没有一点喜剧的成分,这便为它自己制造了极大的挑战:人们都很难一本正经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观看和思考上,持续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摩天大楼》绝对做到了。

    抖森作为男主角,这一被分配了最多精力的人物,影片对其的表现足够全面,而更可贵的是,同时还做到了重点突出:性,萦绕他的脑际,贯穿始终。作为一个生殖能力如日中天的男性,这是合理的、恰当的、必须的。而在性的基础之上,影片继而表现了他的心理焦躁在逐渐加大,抉择如何在此环境内保存自我,如何应对危险,并最终重新找到了某种心理的平衡。在这件事上,电影绝对达到了文学的表达水平,这真的是难得一见的。

    上层人士举办的最后那次狂放的party,则更是将人性的畅想和描绘发挥到了哲学的强度。在简约清雅的豪华内饰衬托里,裸着肉体的人们,神情和举止,像是一种衰竭之后的迷醉,像是处在极端困境中的亢奋,像是部分清醒着的昏睡。而“女王”骑着白马漫步进来,她发出最无耻的邀约,彻底解下灵魂的遮羞布,这一场短短的戏,绝对是这场人性灾难之焰火表演中的华彩。在她膝肘伏地之后,镜头推移到马儿身上,最终对准了它纯洁如白痴、美丽如天使的眼睛,这一象征手法,无疑在用动物的心灵状态,比拟此时此刻这里的人们,在灾难中彻底溃败之后的人性:他们承袭自文明的伦常已被血漂白,重新回归了灵与肉合而未分的动物状态,回到了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之前的蒙昧和无忧无虑;此时此处,恰是这群流亡他乡的残余的后裔,一不小心地,偶然撞回了他们只在传说中听过的那不可能复归的来处之时,当即举行的祭祀盛典。“……我本想为他们创造全新的生活;但不曾料到,他们却在这场失败的灾难里,刚好逃回了新生活的起点。”

    所有灾难,都有狂欢的一面;而所有曾被设想过的末日,都逃不出被至福所兼并:绝对的自由,终得在伦理崩裂之后,吸干将死人类的血液,绽放花朵。

     7 ) 脑洞影评——海怀斯先生发疯记

    其实,这座摩天大楼,是一个人。 他的名字就叫Highrise。就叫他海怀斯吧。而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象征着海怀斯心里的一个部分、某个情节、某个人格、某种倾向等等。 于是,这个电影是用象征的手法,记述、表现了海怀斯最终发疯的一段经历。 电影开始的时候,海怀斯的脑袋还是比较正常的,也就是说大楼运行的还不错,没看出什么毛病。 楼层高的住户,是些高超的意识,类似于“上层建筑”,整体搞一搞花钱啊、审美啊,还有创造、理想之类的事情,尤其是那个建筑师,就是佛洛伊德所谓的“超我”,是海怀斯心里最“高远”的一个主意:幸福。 而楼层越低的住户,就越是基础,更关心俗事,更加日常,贴近生活。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象征角色。 wilder,可以说是海怀斯的心理组成中最优势的一个人格,精力充沛,野性十足,头脑简洁,富于直觉。他他正处在“膨胀”的状态中,从电影一开始就在追求那个魅力十足的野女人;而这个电影也几乎就是关于他的电影。 魅力十足的野女人,是海怀斯对女性魅力的投射的凝聚,是他的阿尼玛的妖魅状化身(海怀斯是个男人)。wilder已有身孕的妻子,是海怀斯对现实中女人之存在的刻板印象,平淡无趣,已失去了魅力,他在设法逃脱。 抖森,是怀海斯本该接纳的,那一理想的人格,但他却就是不愿接受。因为wilder对抖森有抵触,或者说wilder坚持认为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抖森欣赏但不认同。抖森和wilder究竟有那些不同?抖森接受了男人心中的阿尼玛,而wilder不接受自己的阿尼玛。但无论人接受还是不接受,阿尼玛总要表现着,于是wilder的阿尼玛就显现为那个魅力十足的野女人的形象,一种阴暗的方式,危险的状态,强烈的吸引,对其狂热地追求,而这也预示了他终不可达到,因为这形象诞生的出发点,便是对它的拒斥。抖森则不然,安然承认女性的力量,坦然使用着自己内心中阿尼玛的力量,温婉,柔顺,腼腆,细致,怜悯,配合,这些都是wilder极力排距的,因为他以为这样有损于自己的雄性。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本来大楼挺好的,但上层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海怀斯放纵自己,身体作出病来了,生理的病痛煎熬之中,整个人陷入了抑郁的精神状态,止不住地胡思乱想,陈芝麻烂谷子的糟心事都捯出来,人基本都是这样,居安思危;可一旦反思自己,总会更加抑郁),代表海怀斯的主力人格wilder说了:都怪上层的,胡思乱想,虚无缥缈,咱就不能活得自然一点吗?可是其他的人格因素(邻居,一些小角色)作为旁观者都清楚:你其实就是放纵野性。 抖森,作为海怀斯受过文化教育之后得到的比较理想的、有潜力的人格,一开始也是生机勃勃的,他对楼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好奇,想接触、了解所有邻居,到处对他都是敞开的,也充满了诱惑。最为最高理想的建筑师,也亲自召见了他,他们之间是可以通过理性的语言交流的。但上层的某些人格,却对他不是那么体恤,在那次仿古酒会上着实讥笑了一番。没办法,抖森还年轻,资历尚浅,名不见经传,如何能博得自觉高人一等的“理性”的信赖呢?另一方面,抖森也将wilder的行为和动机看得比较客观,但抖森自己的顾虑太多了,(智者多思,多思则多虑),觉得对他人不好干预过多,除了处理极端事件,一般的还是静观其变吧,(审慎唯一的坏处)。 抖森只“发威”了一次,那就用一个阴险而恶毒的“玩笑”,逼死了以取笑他人为乐的同事邻居。这个插曲如何解释?我能想到的解答方案是:当一个人的幽默感(爱笑话人的同事邻居)消失了,表明他就已经病得不清了。 在与上层的冲突之中,wilder开始撒野,没完没了。追那个野女人,得不到手。当人受挫时,往往发生“退化”,于是wilder带着一群孩子撒野,并在上层的地盘无理取闹。下层其他人格也在其煽动带领之下,愈发无理张狂;上层也逐渐越来越恼。 上层里的管家和贵族姥爷,(佛洛伊德的“自我”,“超我”和“本我”的调停人、处理矛盾冲突的执行角色),出手给了wilder一次严厉的教训,将他打了个半死,(并抛出了海怀斯的脑外)。抖森则表现出“智慧“最低级的一面,即软弱的一面,在各种内在的冲突中无所适从,徒生焦虑,他选择置身度外,力求在自身的孤立中寻找新的平衡,于是在海怀斯乱糟糟的内心之楼里,变得像个自欺欺人的怪物。上层那些已经出击的家伙找到抖森,想让他发挥他作为怀海斯的一个,有潜力发展壮大的人格,融合多元能量的人格,发挥“观察”、“判断”的智能,好驯服野性的代表wilder,却没能谈妥。因为抖森并不想“除掉”什么,一个健康的人格,是不会通过“除掉”、“抹去”这种极端的手段对待心理的,他希望做的是——正是荣格看待健康、看待自性成长的唯一道路——整合。 抖森是希望大家相安无事的。于是冷酷的、偏执的、狭隘的,即不近人情的上层理性,觉得干脆连抖森也排除吧。不过就在凶案现场,最高理想——建筑师出现了,赦免了抖森。为什么建筑师认同抖森,更愿意他能留下呢?因为建筑师的目的是“幸福”,而虽然也透着最高理性的不近人情,但他从理性上明白(他完全是理性,不近人情;他只能通过定义、概念去推导人情),抖森是个有前途的人格,是唯一可承担起怀海斯的“我”的人格。此时抖森的地位也得到了明显地定位:连接、整合理性与感性。 在这之前,wilder挣扎着多少恢复了元气,从死亡的边缘爬了回来。他的反应几乎是所有人的自然反应:反思。但他并不代表智慧人格,所以他能想到的反思方法比较表面,“我要拍一部纪录片”:观察是反思的第一步,搜集信息。他走回海怀斯的脑袋时,直接撞上了最高理想的建筑师,他将这一切混乱都直觉地归罪于建筑师的理想实践;而建筑师狡猾地躲开了;wilder没有抓到把柄,就毫无察觉地走了。但是即使他抓到了,也没什么办法,因为代表放纵野性的wilder,没有与理性对话的可能,(抖森这个人格是可以的,因为他必然是受过教育才能培养起的人格;而这也是wilder这个人格的低劣之处)。这时难得一见的警察来了,建筑师直接将他拦在了门外,这个插曲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就仿佛怀海斯对身边来表示关心、询问的朋友说:没事,我挺好,我没病。 wilder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野女人,但他究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快感?看着不像。 wilder继续向上,终于找到了建筑师,两个人毫无实质交流,空有焦虑,于是建筑师死在了自己对本能之物由衷的鄙视上。而wilder,既然一个人格杀死了另一个人格,那么等待它的也是崩溃或毁灭。 是谁杀了wilder?女人集团。 就在下层躁动反抗的过程中,在怀海斯精神失衡还没有表现出严重症状的时候,上层的人开了一个小会,几个激进的、傲气十足的男人商定,用享乐和暴力将下层制服。就在他们一哄而散之后,上层女人们静静吸烟的特写镜头出现了,那表示怀海斯的阿尼玛察觉到了这个精神结构的危险,决定出手接管怀海斯的脑袋。之后,大楼的女人们在肮脏和混乱中安定了下来,维持着日常。而在影片的最后时段,顶层聚集的几乎全都是女人。就在她们动手杀死完全失控的wilder时,她们之间已经不需要言语交流,阴森森的气氛。荣格说:当人完全堕入集体潜意识,他的人格将被吞噬在原始的深渊里,也就是彻底的崩溃和疯狂。阿尼玛代表母性,象征大地的原始力量,对立于人之个性的集体潜意识之境。 最高理想和莽撞张扬的“我”都死了;由女性联合的集体潜意识掌管着;抖森,这一本来可以将怀海斯的生命带上健康活力的正轨的人格,也落得个半疯的状态,游荡在灵魂的废墟里,记录着见闻和感受,安于这势如累卵的平衡点上,宽慰自己。 === 荣格的两座塔楼 ”1923年的塔楼,它是在荣格的母亲去世后两个月破土动工建造的。因此它基本上便体现了一种怀念和祭悼的心理意义。荣格说:’对我而言,它代表着一种母性的温热。’” “到了1927年,荣格感到最初的塔楼已经不能表达所需要的一切,于是,他又建造了一个塔一样的附属物,荣格的精神开始从1923年塔楼形成的母性基地中延伸出来,男性的力量逐渐增强,它表现了一种融合那些看起来不相容的对立面的努力。” “又过了几年,我对它不满意了。我想该建筑样式还是显得过于原始了。于是在1931年,我再次扩建了塔形的附属建筑成为真正的塔楼。在这座塔楼里,我需要有一间可共我单独使用的房间。” “1935年,我心中有了想要一片封闭场所的愿望。我要有一个更加宽大的空间,一个面向天空、对大自然完全敞开的空间。于是4年之后,我又添加了一个庭院,还在靠近湖边的地方建了个凉亭,它们构成了塔楼的第四部分。” “妻子于1955年去世后,我在内心产生了要成为我自己的想法。用波林根这座房屋的语言来讲,即我突然意识到了,该房屋中央的那个低矮的、被遮掩乐得那一小部分就是我自己!我再不能将自己隐藏在‘母性的‘和’精神性的‘塔楼之中了。于是,我马上为塔楼增添了顶层,以此来突显我自己,或者说是自我的人格。如果是在以前,我是不可能做出那样举动的,因为或许我会将它看作是狂妄的自我表现。现在,它则意指我年迈时积累下来的自我或意识的延伸。这样附带而来的也有这座建筑的日臻完善。” === 假如…… 假如,怀海斯的生命力的急先锋wilder,能够不只是欣赏,而是认同抖森(融合的智性),消除迷障,管束原始猛兽,吹散野女人的妖魅幻象,与抖森联起手来(真爱),那么怀海斯应该就不会把自己的脑袋搞砸了。

     8 ) 看不看字幕只要坚持看完就能领会精神的好电影——女人才是人类的核心

       导演很细致。
        电视剧的镜头,但符合了电影的规格。
        细节很凸出,清晰,精准,冷静。

        抖森真的太有魅力了。Wilder也是。

        开扯:
    我第一次看时,没有字幕,我也听不懂台词。看起来搞不懂什么,但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坚持着看完,大概就懂了。过了两天重新看有字幕的,感觉差不多。

    大概就是说,一个有资源有理想的人,想造一个小环境,做个试验,为了让人幸福。如何让人幸福,这是西方哲学的古风。试验实施了,但结果做得乱七八糟,人都疯了。他,还有其他一些人,都从这疯狂里想到了各自的什么。

    这很像《蝇王》,但《蝇王》是用孩子做试验,而《摩天大楼》则是照搬社会人。在《摩天大楼》里,这群社会人取样很周全,最凸出的是英国人的某种“等级”。说实话我也拿不太准这一点,所以加上了引号。电影里“等级”的问题贯穿始终,而且牢不可破。我想看过的人都不会反对我这么总结。

    于是,将这“等级”的各自特点和“等级”间的冲突细分并展开,内容情节上就表现为,人物一方面对自己的定位,和对其他“等级”之人的定位。人物角色表现出强烈的“阵营”意识,这在观影时多多少少令我有点不适。也许是囿于时长有限,无法将人物角色似乎反常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铺垫解释,或者是出于其他某些考虑,我乐于接受电影的这种设定,不去细究。(是啊,假如太要求合理化,我们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于是我们爱上了“表演”。)

    那么,我感觉最有意思的问题就是:
    一 人,假如他自认高于某另他人,在他的价值体系里面,那么当他与此某另他人发生面对面的冲突时,为何竟然不掩饰这单方面的价值判断呢?这简直包办了文学作品中一半的戏剧冲突。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必要回答。假如我认为A是一条狗,那么我当然认为A是一条狗,我会对A说:狗。之所以我会提出这个问题,恰恰暴露了我自己的心理定位:我无法坚持“等级”观念。所以我才会不愿相信别人上演的这样的事情。从这一点上,我无法理解这个电影的这方面观点。

    二 男人,战斗;女人,变通。
        电影里面,无论是上层的女人还是下层的女人,最后都活了下来,而且心态平稳。男人则发疯、互屠、消沉、萎蔫、隐去。有一个镜头,当上层的男士们商议决定如何行事然后散去之后,给出了那几个女人无声地吸烟的特写,无疑在透露,女人们感觉到了:对于男人来讲,情势已然失控;该我们女人,不得不,做点什么了。这个镜头之精要,简直是哲学式的,我要给它画上一千个红圈。还有女人们在泳池边洗衣服d 镜头:女人默默维持着生活的基础运转。女人们隔离起孩子。女人们搜寻灾难的残余有价物。女人们接管了女人和孩子。而最激烈的一个镜头,就是女人们一起刺死了Wilder。Wilder用手枪杀死了建筑师,女人们则用刀杀死了Wilder。这是不是明显不合理?他手里的手枪呢?他为什么不反抗?他当时爆发了怎样的心理状态?之前我已经说过了,这个电影是比较抽象的,不必考察它的细节是否都合于常理。我想强调的是,女人们一起杀死Wilder,被表现为一种仪式,在这样一个仪式里,杀人的意义变了,不再含有我们习以为常的法制意识里的“犯罪”,而是原始的“除恶”:女人们当即决定除掉的这个“恶”,是相对于她们接管的这个小社会的利益而言的“恶”。女人们没有经过语言交流,出神式的拿起刀子聚拢到Wilder身前,一起将其刺死:这“未发声”之中,高超地展现了女人的精髓:我们是用情感做决定的,我们的集体意识是统一的,我们是女人,永远都将是女人,女人是人类的核心。

    三 何以抖森安然无事?
        抖森,在电影里,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好,我以为我抓到了他活下来的关键: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抖森这个角色,年轻,健康,漂亮,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温顺,但又不会没有底线地退让,具备理性反思的能力,但也会时而受控于情感的冲击。抖森在社会地位上属于下层,在下层里他受到了女人们的青睐,在色的方面,他的肉体品质上乘,在情的方面,他充满细腻的体贴意愿,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理想的照顾者。而在电影的末尾,上层女人也接受了抖森的存在,因为正是平着这些个性,他对她们圈定的小社会无害且有利。
        抖森能够活下来,只为告诉观者一件事情:爱女人,顺着女人,爱孩子,身材好,脸漂亮的男人,是女人的宠儿。

     短评

    全篇最大的失败就在于野心太大,剧本太差,连基本的叙事都搞不好,营造的反乌托邦太差,没有一个大环境的勾勒,细节交代也远不够,影片讲一半了,不知所云,矛盾冲突也不明显,来来回回就是阶级对立,这个老梗包装的也不好,营造的新意是有了,但是明显流于表面,表意叙事水平太菜,人物行为都没有逻辑

    8分钟前
    • 冷酷的小马
    • 很差

    nope nope nope! 一个完全没有跳出俗套的utopia gone wild的片子

    9分钟前
    • 亦栈
    • 较差

    我只是想看抖森的西装和肉体,导演却非加给我那么多潜意识层面的隐喻,但是又没把象征社会的这座摩天大楼里屁大点的小事说明白…………

    11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还行

    一栋大楼住进这么多深井冰也算有缘了。以后导演进片场请先尿检,嗑嗨了就别瞎导...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搬进了新房子,爬梯更癫狂~ 掀了房顶又捅墙,狗肉吃的香~ 卧槽最后一罐漆,竟敢跟我抢!

    18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呵呵。这也叫反乌托邦。。。除了装腔作势,什么都没有。

    1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年轻有为的生理学家希德勒斯顿,外表迷人,但有着一段悲伤的过往。演员很有个人魅力。

    23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还行

    被狂低的分数镇住了。但其实很有野心,就像是《雪国列车》,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空间里,模拟抽象出来的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碰撞,充满冰冷而愚钝的傲慢与偏见。在资源紧缺的时候,人性转化成兽性,暴力与性欲成为迷失后的闸口。拍得飘,迷幻,也许真是后面没有意图交代明晰,所以陡然降落。三星半。

    2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导演还真喜欢隐喻。不过没有雪国列车好看。

    32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较差

    为了第五分钟抖森那段裸戏,啥都值了。电影前半段节奏有点像贝尔的《美国精神病人》。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反乌托邦题材 对白不太听得懂。。。我真的很好奇 中国人在中国看中文电影 都有中文字幕 为什么英国人在英国看英文电影不需要英文字幕。。。难道native speaker全部听得懂?作为一个中文的native speaker我对中文电影也不能全部听得懂啊。。。等字幕组。。。

    37分钟前
    • Salomé
    • 推荐

    没看懂 理想社会浓缩到一栋楼 还是分了阶级 底层阶级反抗 大楼社会崩塌 隐喻很多 拍的莫名其妙 斗森卖肉给一颗星

    38分钟前
    • 口饭dex是奇葩
    • 很差

    题材好,节奏紧凑,演员帅,表演很有张力,值得一看。

    41分钟前
    • 夏天爱雪糕
    • 推荐

    前戏的铺垫太长,墙上的切格瓦拉海报也时刻暗示着暴乱与革命,后半段又没收住,用虚假的暴力作为包装,实则骨子里还是太文艺范了,不够野,欧洲人终究不会玩这类脏兮兮的题材,只能用性和迷乱作噱头来弥补故事的种种不足,这一点应该跟韩国人多学学,甚至一些美剧单独拿出来几集都能把本片轻秒

    42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本片中后期极其的癫狂!画面冲击力很强,无尽的厮杀,无休止的啪啪啪。你可以认为它野心勃勃地讲到了整个世界,也可以认为它小肚鸡肠地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反乌托邦意向。总的来说,这片子值得一看,我指,即便没有帅炸的抖森的情况下,哈哈。归根到底,除了母体的伟大,剩下的都是污渍——影片说。

    47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抖森以后去拍情色片可能会更好

    48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还行

    有雪国列车珠玉在前,这部装腔作势的电影连存在的意义都没有。抖森挑电影剧本的能力真的不行,好像有露肉能耍帅他就从了。

    49分钟前
    • 麻绳
    • 较差

    我看過了 我沒看懂 我打不出分⋯⋯

    50分钟前
    • 張咩咩🌈
    • 还行

    如果是平庸还可以给三星。结果是一种“看,我很厉害”的烂。

    51分钟前
    • 徐若风
    • 很差

    Chicago Reader说这个片子里演得最好的是那个楼,我感到有点同意。

    54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