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好好拍电影

    好好拍电影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香港2020

    主演:许鞍华 / 徐克 / 侯孝贤 / 刘德华 / 萧芳芳 

    导演:文念中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2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3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4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5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6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6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7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8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9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她生于辽宁,长于澳门,受教于香港,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成长与求索。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她远赴伦敦进修。在那裡,她找到了电影,从此再没停下脚步。   师承胡金铨,处女作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于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不断探索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漂泊状态;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从早年获奖无数到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美术指导文念中首执导筒,回顾许鞍华四十余载光影生涯,零距离捕捉她亲和地道、 急躁论尽的真性情,亦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对电影和香港始终一片赤诚, 电影伴她活出了人生的圆满。

     长篇影评

     1 ) 如果電影是我的老公或者老婆的話,文學就是我的情婦

    真的是相當不錯的傳記電影💓不負期待~票太難買了,不好看會生氣的,所幸沒有。

    ✨很喜歡穿插其中的是她拍過的電影片段,那些細節選得很妙,跟許鞍華自己的人生片段相呼應,表面上拍的是主角的故事,其實有很多導演自己的細節,而且通過大量身邊人的採訪和本人的口述來揭示,又顯得比用旁白更自然,有溫度。

    ✨印象最深的是身邊的人通過她的電影人物大多孤獨,處於社會邊緣來推論出許鞍華本人的性格底色是悲情的,許鞍華聽完之後尷尬地笑說:「是乜?我以為自己好樂觀」,作為創作者,就難免被人這樣推敲和揣摩,有一種裸露於世人面前的感覺,這其實是我每次創作時,最恐懼的,我真的很怕被看透⋯⋯

    ✨劇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如果電影是我的老公或者老婆的話,文學就是我的情婦」。之前許鞍華了解得並不多,僅僅看過她錄製的節目《文學放得開——把酒問鞍華》,電影《黃金時代》和半部《天水圍的日與夜》,但恰恰是這樣的狀態,我覺得是最適合看傳記的。電影結束後,有衝動把她全部片子都看一遍!「社會性」、「文學性」、「香港故事」——這些key words都好吸引啊💫

    ✨電影裡雖然著墨不深,但是還是難免探討了一下她單身的理由,看著看著才意識到:「又是女性題材哦⋯⋯」無論是學業,還是個人生活,都時常圍繞這個題材,或許是因為自己作為女性,真的很需要這些故事作為成長的養料吧。

    ✨在影院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究竟是因為我太愛傳記,所以帶著濾鏡去評價這部電影,還是因為它真的還不錯呢?照理說,傳記看得多了,審美和標準提昇之後,還能被滿足,應該是高於平均水平的作品吧?然後我開始想,我對電影的評判標準是什麼?講出來好簡單哦,就是講好一個故事📚。有人曾指責過我,說我用看電視劇的心態欣賞偉大的電影藝術,但我又真的覺得這對於任何形式的藝術而言,都很重要。究竟是童年太缺故事,還是奶奶講的「街坊的日常」實在太精彩~唉。

     2 ) 你若真的尊重女性,就从不再刻意强调“女”字开始。

    令人感动不已。

    想起之前面对董卿的采访,她说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好像除了电影之外什么都不会。

    《朗读者》

    “丈夫是电影,文学是情夫。”

    有许多自以为尊重女性的人,每每总在刻意强调她们的女性身份,殊不知大多数人,都挺反感自己被分门别类。

    “烦死我了,老是问什么女性电影。”

    人们心底因为存在着潜在的歧视,总会不经意透露出来,过分关切及强调她女导演的身份,你本身的语境就存在歧视。

    一名男导演显著的成就,我们会把他直接放在整个电影界的脉络中,而一名女导演的成就,总是人有疯狂提起“女”这个字,过分强调这是女导演的成就。

    我很纳闷,为什么男性导演拍了一部成功的电影,没有一个人会说,这是男导演的成功?

    但是一个女导演成功了,就非要宣传这是一名女导演的成功,或者她代表女性争取了成功。

    为什么她的成就就不能放在整个电影界,整个电影史脉络中呢?怎么就不能是直接强调她导演的身份,而非过分强调“女”字呢?

    她的成功不该仅仅只是被称为是女导演的成功,她的作品更不应该被划分为女性电影。她就是一名导演,不需要加“女”字。她的成功、她的贡献就应该放在整个电影史的脉络中,是所有电影人的福音,和所有了不起的其他导演一样,不需要被过分关切,也完全不需要被强调性别。

    一个真正尊重的女性的人,应当打从心底里放下这种过分关切的心态,放下这个每每提起总要加重音量的“女”字。

    你若真正支持她们,应该用更多的行动,去投资拉赞助、去买票买碟、去参加线下活动。而非在网络上天天强调她们是“女性”,用过分关切的语调阐述你的潜台词:我觉得她们很孱弱,各方面都比不上男性,所以她们的成功非常不容易,需要举旗,需要高喊,需要宣扬,和我一起支持弱势群体!

    她是一名导演,她可以和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比肩,不需要加“女”字。

    还有更多优秀的女性电影人,她们同样不需要强调性别,因为她们的付出与努力,本就可以直接放到整个电影世界,而非圈禁在女性电影人这个范围内。

    这一生都在做电影梦,这数十载的光阴,渐渐地,她亦成了一份传奇。

     3 ) 从杨德昌到许鞍华,好好拍电影

    最近看完杨德昌早期的两部电影,又开始莫名疯狂的刷《十年,再见杨德昌》,看到那些昔日的合作伙伴各种吐槽杨导当年如何暴君式的拍片,有笑有泪甚至带点气,曾经的争执与误会,最终都化为了理解和感谢。

    他的超高要求和严苛的变态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接受或消化,被飙到怀疑人生成了常态,甚至频临决裂,但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因此营造出一种超强的凝聚力,一种未雨绸缪的预判能力和理工科系的风格,严谨到一丝不苟,极致的完美追求,和库神有得一拼。

    或许就像张震和陈湘琪说的那样,杨德昌的表达能力远不及他的绘画能力,所以达不到他的要求,情绪往往会先行,不行就走,不行就换,态度决定一切。而他这种过分严厉的要求,看似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和压力,但事后大家都会发觉从中获益良多。

    从他们的采访中就能知道,想要拍好一部电影,一部能够载入史册的电影有多难,投入的人力、精力、时间和金钱,以及需要克服的难关非常人所能想象。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杨德昌的漫画水平,曾让杜笃之赞不绝口

    吴念真说过:“杨德昌以‘外来者’的身份观察,比起从小生活在台湾的他们来说,更具有清醒和客观的意识。“他电影的视角与核心思想其实都非常的犀利、尖锐,在新旧交替或是时代洪流中有着一种超前的预见性。

    唐从圣也曾惊叹于杨德昌的未卜先知,开始他并不太认同杨导在《麻将》里貌似有些离谱的设定,没想到多年后竟在现实中神奇上演。

    电影《青梅竹马》中侯导的那番话让人记忆犹新,很多人沉溺于短暂并带有些许希望的转变中,自欺欺人,以为会越来越好,而随着“真相”慢慢的浮出水面,越发的迷茫、困顿、颓丧……始终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电影《青梅竹马》剧照,年轻的侯导,演得很好

    又会想起小明说的:“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包括震撼到哑口无言的《恐怖分子》。杨德昌真的就是一个能透过富有艺术性的镜头语言来充分证明自己是个相当牛逼的社会学家的高手。

    怀旧的无用,过往的逝去,迎新的虚无,渺茫的希望,无奈的蜕变,人其实处于一种十分尴尬和彷徨的状态中,而杨德昌很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点,片中角色在特殊时代和背景格局变化的影响下,起到一种放大式的呈现和反思,现在再看依旧相当厉害。

    写了太多的杨德昌,主要是最近沉迷于他的作品。讲到拍片,关于许鞍华导演的一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是近期我个人觉得很值得一看的新片,诚挚而感动。

    太喜欢这张海报了,可爱的导演,难以想象许鞍华已经七十四岁了

    许导可以说也是一位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电影的导演,谈及曾经对于感情有没有过遗憾或者悔意,对于分手,她反倒乐呵呵地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感叹可以专心拍电影了,从许鞍华的言谈间就能发现她是一个特别真切而有趣的人。

    杨德昌对于台湾不像起初的侯孝贤和吴念真那样,有不少情怀或者感念的成分在里面,但香港对于许鞍华来说,不单单是一座城市那么简单,黄金年代的消逝,换来的是不得不北上寻求资金与合作的必然结果,但许鞍华电影的核心背景可以说一直没有离开过香港。

    纪录片《好好拍电影》海报,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猫猫已经去世了(字幕)

    杨德昌和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不轻易妥协,例如《麻将》中一镜到底的执着,而许鞍华的执着便是对于投射进电影里对于香港的认识与察觉。就像片中提到她一天要走很多的路来深入市井记录周遭,很多地方不拍就没得拍了。

    记得曾经听一位大佬说过,好的导演在作品里都会带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许鞍华曾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就如刘德华说的那样,她不过是想假借商业片的壳来表达其中偏于艺术的深刻思考。”在看似变化的探寻过程中,“灵魂”实际从未动摇过。

    电影《女人四十》剧照

    去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许鞍华

    在香港这么现实(被侯导的精彩描述逗乐了)和商业化的大环境中,许鞍华始终没有被名利所裹挟。从胡金铨的“徒弟”,到电视台的吵与泪,再到后来“新浪潮”时期的一鸣惊人,源于生活的灵感,比男人更有掌控力的女人,从很高的起点开始拍出自己独到的影像风格。

    有过成就,有过低潮,至今依旧过着十分简单甚至有点清贫的生活,拍着有上部没下部且不怎么赚钱的电影,但她还是那个留着波波头戴着眼镜随性自在有着爽朗笑声爱谈笑风生的许鞍华,还是那个懂得变通妙语连珠烟不离手常出现在颁奖礼上的香港导演。

    除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实际与年龄差,时间在她身上没有留下太多刻意的痕迹。东北、澳门与香港;电影(老婆老公)与文学(情妇);和母亲的生活;聊电影可以,“祝福”免谈;出发点的不同;不注重物质需求;拍片,获得价值的唯一途径。

    人生起起落落,时过境迁,却没有带走她对于电影和香港的那份挚爱。即便脚力跟不上,眼神不好使,会有心无力,在只喜欢拍片和不再适合拍片中纠结与徘徊,但我依然坚信未来还能看到不少许鞍华导演的作品,作为一个影迷,希望能拥有这份幸运并期盼着。

    欢迎关注 | 首发公众号:yuchishangjiu

     4 ) 许鞍华导演真是太可爱啦!

    当我看到电影中,70岁的许鞍华导演的精神与体态都还那么好,还那么干练地工作,优雅地出席活动,我想到的是,我70岁的时候是否能保持成这样。所以当听说有营销号用“丑”来形容许导演以哗众取宠的时候,真是令我大跌眼镜。你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是有多自以为是又目中无人?

    我在看电影前对许鞍华导演有一点点的了解,以前看过一点书,看过《客途秋恨》,我知道她身世复杂且富有传奇性,不知道的是,原来她自己也是16岁的时候才知道妈妈是日本人,谈到自己曾经反日觉得很讽刺。看她面对屏幕自己讲自己的身世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原来“鞍华”的“鞍”源于她出生的地方鞍山,所以她拍萧红,大概也是源于她对故乡东北的寻根。

    我知道她给胡金铨做过助理,她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我不知道的是,她没有签公司,没有自己的山头,所以她随时面临找不到人投资的情况。

    我知道她的电影富有人文关怀,现实思考,她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她在业界的声望,我不知道的是,原来她在香港的住所是那么小小一间,原来身为大导演的她经济状况却很一般,深处名利场却对物质没有太强的欲望。她一边说自己不会赚钱,一边又说我就不信自己赚不到钱,穿着“钱不够用”的文化衫的样子真的是好可爱!

    我知道她电影里表达的思想与价值观,我不知道的是她在电影之外也将其一以贯之,做到知行合一。她非常的真实且勇敢,以她的处境,还可以坚守自己的心,不去说违心的话,违心的去站台,唱赞歌。

    在《好好拍电影》里,我看到她在片场工作的风格,她发脾气的样子,也看到她对女演员的亲切与温柔,她往周迅身上摸泥水的时候还要道歉:“阿迅,对不起了”,她在汤唯旁边摔倒,她还要安慰汤唯:“汤汤,我没事”。

    我们喜欢看名人传记是因为我们好奇别人的生活,我们希望能从中有所领悟来为自己的人生指点迷津。如果我有足够的天赋,足够的努力,我最希望的就是成为许鞍华这样的人——有知识,对世界有关怀,对物质很淡泊,与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找到了一生的热爱,并有所成就,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家。

    我自己对恋爱、婚姻生活其实是燃不起太大的兴趣的,所以我很想听听许鞍华对自己一生没有结婚生子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其实她这样的经历对我这样的女性是会有一定的鼓舞作用的,我会觉得她一个人不是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吗,人生本来就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与方向的。

    一开始我以为电影不会涉及这个比较隐私的部分,没想到中途还是小小的讨论了一下。总结原因的话,一方面她也是对婚恋的问题上没有太大兴趣,她还是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电影上,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她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那她自己也讲,对长相不自信的人其实很难去谈恋爱的。那其实这一点还蛮可惜的,因为她年轻的时候真的蛮可爱的,如果脸再瘦一点,就是很漂亮了。

    但是她是真的不满意自己的外型,她觉得自己鼻子太大,有法令纹,还有眼袋,我想说那好像是卧蚕,我和她有同款的堪比眼袋的大卧蚕/(ㄒoㄒ)/~~,但她年轻的样子比我可爱多了。因此,她最后也没有穿那件红色的礼服出席颁奖礼,我和张艾嘉同款遗憾,因为她穿那件红色的礼物真的更靓。

    从影片中也能看出导演对许鞍华的尊敬与满满爱意,她抱小猫的样子,她坐着轮椅还烟不离手的形象,她喝醉酒会念莎士比亚的习惯,她刚说完自己想健身,镜头就切到她吃着美味的菠萝包的一脸满足……

    还有她同学说她思想悲观,她撒娇地反驳:“我还以为我充满阳光呢。”

    哈哈哈,许鞍华真的是太可爱了!

     5 ) 虽然经济不富裕,但她的导演生涯漫长而璀璨

    来源作者:Edmund Lee / 翻译:杜欣时 / 公众号:抛开书本

    去年许导新作《第一炉香》入围威尼斯,书本第一时间做了许鞍华导演的专访

    《好好拍电影》是对香港电影导演许鞍华(现年73岁)的生活和工作的深刻的个人化的观察。 对于许鞍华导演的影迷来说,这部纪录片让人了解到她个人生活的挣扎,令人感慨。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中,一位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终于得到了她早就应得的关注。《好好拍电影》深度观察了许鞍华导演的生活和工作,该片也是导演文念中的处女作。文念中曾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男人四十》中作为美术指导与许鞍华第一次合作。

    作为六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传奇人物,许鞍华虽然在经济状况上不算富裕,但自1970年代末开始执导影片以来,她的职业生涯可谓漫长而璀璨。

    许鞍华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文念中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却给了观众相当容易消化的介绍。他将许鞍华作品的节选与业内资深影人简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避免了陈词滥调。

    文念中在2016年开始拍摄《好好拍电影》,当时许鞍华正在制作香港历史剧情片《明月几时有》,所以这部纪录片让人有机会看到这位电影大师在拍摄现场的艺术性情,这样的纪录内容在拍摄电影人的纪录片中是很少见的。

    这之后,文念中和他的摄制组断断续续地记录许鞍华的生活,直到2020年9月左右,那月她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下了终生成就金狮奖。 尽管许鞍华的电影比她低调的个性更为人知晓,但这部纪录片更多描绘她非同寻常的个人魅力。文念中知道何时打开摄影机来捕捉许鞍华的本质,从各方面来展现这位古怪的天才。

    有一次,在《明月几时有》紧锣密鼓的中国放映宣传时,摄像机拍摄到许鞍华独自在灯光暗淡的阳台上静静地抽烟,远离她身后嘈杂的媒体群体。

    对于许多几十年来喜爱许鞍华电影的本地观众来说,了解到这位导演的个人挣扎十分令人感慨。

    这些挣扎包括她在80年代末转型商业导演的失败尝试,以及她与日本母亲关系矛盾重重、后来逐渐达成和解,还有许鞍华对把整个生命献给电影而放弃建立自己的家庭的遗憾。 许鞍华因身体状况原因在考虑慢慢结束她的电影生涯,所以《好好拍电影》更应是影迷的必看之作。这部纪录片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电影代表人物之一的人生画像,其中更是夹杂着坦率、幽默和无法想象的凄美。

    文章来源://www.scmp.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article/3124088/keep-rolling-movie-review-ann-hui-documentary-must-see-hong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6 ) 你的人生是你最好的戏

    我对许鞍华不结婚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稀奇,甚至觉得像她这样性别模糊的人和一个明确性别的人共度一生才会觉得怪异。她有很明显没有性别的时候,比如往拍下雨戏的周迅后脑勺抹泥土的时候,她会说“对不住了阿迅”;在汤唯身边检查拍摄角度的时候被桌椅绊倒,躺在地上的汤唯倏地起身,许鞍华自己摔得不轻立刻按住汤唯,唤她,“没事的汤汤”;涂着口红蹲在内蒙古街边看景,被一个小孩拦住喊叔叔;下了飞机等团队时一根一根抽烟,被路过同下飞机的人群像老港电影里一样顺其自然借火。与此同时,她又常常表现出小女人的姣态来,为自己的容貌自卑,多年以来一直想把鼻子整高,想把手臂和腰练出线条来买一条吊带裙,剧组里意见难以调和拖拉进度她会生气地跺脚。

    但这样一个走几部路就会气喘的老人只有在比自己更显老态的妈妈面前表现出些许青壮年的有力来,即使被冠以各种史无前例彪炳史册的称呼,但依然和妈妈住在用步步高DVD放碟的老房子里,不喜欢名牌包是因为放不进去A4纸,一辈子始终没什么钱,没什么人缘,苍老是脸上不可逆推并逐步牢固的法令纹,像病变细胞一般扩散在全脸,蔓延至不灵活的手脚,但恳切好好拍电影、好好拍好下一部的心愿却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一样,逆着苍老的身体显露出赤诚的衷心来。

     7 ) 许鞍华:拍电影没有固定的方式【译】

    作者:Justin Chor Yu Liu / Cinema Escapist(2021年8月17日)

    校对:覃天

    译文首发于《虹膜》


    2020年,许鞍华成为了首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女性导演,其40年的职业生涯可谓是最兼收并蓄且多元化的。20世纪70年代,她以传奇人物胡金铨的助手出道,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休息过。她的导演生涯开始于聚焦难民的「越南三部曲」,之后又拍了三部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电影,以及像她的师父胡金铨那样环游世界的历史史诗电影,低调的本土写实电影,甚至还有商业惊悚片。

    然而,真正让她与众不同的不是一两个巅峰,而是她职业生涯的长寿不衰。与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的同辈人不同,许鞍华没有停止工作的迹象。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奖榜单上,她超越了王家卫和杜琪峰等同行。她仍然多产,在近十年的作品中,她还在尝试一些诸如打破第四堵墙和半纪录片的手法。即使已经74岁了,她也一点没有要休息的意思。在2020年,她作为纪录片《好好拍电影》的主角出现。

    在今年的纽约亚洲电影节上,本刊有幸采访到了许鞍华导演。

    问:在我读过的许多采访中,包括《好好拍电影》里出现的那些,记者经常询问你的个人生活或想法,但很少谈及你的技巧和风格。对于电影制作的元素,如摄影和剪辑,你有什么样的哲学或思考过程?

    许鞍华:我的思考过程始于剧本创作阶段。我相信拍摄与剧本的结构和故事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有时我会在脚本完成的不同阶段不断产生一些新想法,比如关于结构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去和编剧谈谈。

    我留意到现在的导演把结构当作一种风格工具,或者把结构和故事分开。但我认为这违背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区别。在电视剧里,故事遵从于一定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电影中让故事支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结构比拍摄更重要。如果你的结构正确,你就可以相应地设计你的镜头和灯光,而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先写好剧本,然后逐场设计电影的风格。我更希望看到整部电影的整体风格。这就是我现在的思考过程。但你可以放心,我确实会考虑风格,因为这是我作为导演的工作(笑)。

    问:所以你会为了不同的剧本而改变风格?

    许鞍华:应该这么说,这是我唯一的方法。我无法先决定一种风格,然后才考虑故事。但我不认为我的方式是绝对的。我知道还有其他的导演比较像造型师,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我不一样。

    问:回看你的职业生涯,你的许多电影都打破了第四堵墙。有些是半纪录片、半虚构的电影,或者是带有纪录片元素的虚构电影。你为什么偏爱这种表达方式?

    许鞍华:我认为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在过去,许多导演脑海中都会有包括演员表演在内的视觉画面。但我更被动,更像一个纪录片导演。在片场,如果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式适合这部电影,我就会跟着他们走。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认为这种导演方法有点懒惰和不精确。就好像我对一切都说好(笑),而且我的掌控力不够强。但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这一部分,甚至想要把它发扬光大。我更愿意将此作为我的思考过程并加以完善。

    问:你在《好好拍电影》中提到,尽管你的职业生涯很长,但你认为自己在电影制作方面仍然在进步。有没有什么特定的场景或技巧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许鞍华:我觉得如果我自己说(这些例子)有点自负。我不认为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近期作品中。众所周知,电影是团队合作的结晶,并非完全由导演决定。

    这和我个人的感受有关。我觉得自己最近对电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更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学会了如何接受后者并完善前者。这种情况让我觉得前途光明,它使我工作愉快。它给了我信心和改进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我想继续拍下去。

    当然,我也有个人的麻烦。大家都知道,最近香港的电影制作情况不是很好。当我不得不适应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形势时,我不得不分散大量的精力去面对眼前的环境。

    例如,过去拍电影时,我们会花一半的时间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处理电影本身。我们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克服环境困难上。对于导演来说,环境总是很艰难的(笑)。这算不上抱怨,但没有人总是顺风顺水地拍完电影。我们总是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金钱,但就连成龙也说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金钱。这可能是相互嫉妒吧。

    还有一个问题是,人们会根据资金或工作室、制作公司的名气来选择项目。我认为选择合作者是非常重要的。你应该像挑选演员一样选择合作者——你不应该根据外形条件进行选择,因为很可能最后双方并不合。你必须看到他们是否和你的项目有共鸣,以及是否真的想参与你的项目,又或者只是为了酬劳。他们的目的可能与你拍电影的目的不一致。拍电影有许多目的。每个人都说他们只想拍一部好电影,但也可能不完全是这样。如果你想赚钱,你可以签约一家大公司,并在合同里明确写上你会获得多少酬劳。这样你就不需要关心最终的结果。但如果你真的想拍好电影,你就得小心选择合作者。

    你必须从头到尾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高度警惕。你不能同意别人说的每件事。不要像现在的年轻导演那样,总是问:「许导演,你这么有经验,能不能教我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已经没有行可以入了!(笑)拍电影没有固定的方式。你得找到自己的路。

    问:所以你觉得你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许鞍华:对。但愿如此。

    问:在华语电影圈,你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导演之一。然而,在英语电影圈,你还算不上最知名的导演,你是否会对这种不公平待遇感到委屈?

    许鞍华:完全不会!(笑)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传播或营销我的电影。你必须费一番功夫来自我推销,或者找别人来推销自己。我再也没有时间或兴趣去做那些事了。我只是想找机会拍电影。如果推销自己能给我一个更好的拍电影的机会,我会去做的。我会清楚地把为出名而出名和为更好的机会而出名区分开来。

    问:不过我向你保证,许多影迷都因为你还未进入英语电影圈最知名导演之列而难过。

    许鞍华:我很感动,但我必须接受现实(笑)。

    问:纽约亚洲电影节将放映你的早期作品之一,《胡越的故事》。我记得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周润发的动作戏。而且在最近的《明月几时有》中,你也拍了很多动作戏。这么多年来,你拍摄动作戏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区别吗?

    许鞍华:可能没什么变化,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拍摄《胡越的故事》的时候,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动作片导演。我尽力了,我年轻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所以只能说做得差强人意。当时,其他导演都会花很长时间来做动作,但我不认为这是速度的问题,这是关于感觉的问题。我的反应很慢。我分不清左和右,我的平衡能力很差,我不会骑自行车。当你的肢体不协调时,就会有拍摄动作戏的问题。我认为《胡越的故事》和《明月几时有》的情节都还过得去,但还不够出色。如果你特别想看动作片,就不要去看许鞍华的电影。

    问:你的很多电影都是关于身份认同的。你们这一代的自我认同与现在香港青年的自我认同明显不同。你怎么看待这种演变?你有受到它的启发吗?

    许鞍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朝对方迈出一步。我们这一代人更了解自己的身份,应该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年轻一代应该后退一步,对自己的身份不那么气势汹汹,因为你不必强迫人们接受它。如果你强迫别人认同你的自我认同,那就过于有侵略性了。另一方面,我们这代人或许应该更加积极一些。

    问:所以你认为拍电影是你非积极的表达方式吗?

    许鞍华:我一直认为我不是百分百正确的。我甚至不认为我刚刚说的不要那么有侵略性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原文链接:

    //www.cinemaescapist.com/2021/08/interview-ann-hui-director-nyaff/

     短评

    ann对香港的几番表白我看得胸口生疼哭得好惨 可能我自己都无法估量香港文化对我的影响多深多重 太想念那座城市了想念在那里留下的每一个瞬间 这是题外话 纪录片对我来说起到了蛮重要的作用 会发现原来ann一直拍的内容就是她人生各阶段的经历和处境 看到她陪妈妈在街上走的身影一下子回闪桃姐里一模一样的镜头 还有和日与夜里一样的花灯 这就让我更爱她了 更不用说食烟喝醉了念莎士比亚 送妹妹自己用不到的fashion提袋 理由是装不下A4纸 她就和宫二一样 是会迷的人 为拍戏疯魔为拍下香港每个角落疯魔 不知是真实还是说震动 她会因外表这件事从拍戏里找寻自己的价值 虽然她认为记者反复去问女性电影很烦躁 但同作为女性我会觉得这些细小有力的反应与传达都是女性独有的吧anyway long live cinema

    4分钟前
    • bitterlemon
    • 力荐

    許鞍華教人敬佩之處,在深陷商業法則的電影創作找出懶活之道,她電影裡引人共鳴,正是失敗者視點直根人物骨子內,是不停追尋與大環境的抗衡失敗後的失落引起的理解和共情,所謂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失落感,沒有英雄,只有你我一樣的尋常。我常常懷疑,假約香港敵視藝術,以商業/藝術作二分法的創作環境略為鬆綁(藝術導演曾經標誌著代表失敗,自我中心的代名詞),少了商業包袱,她會否拍出更好的作品,對環境和自身沒有停止過的自省,一次又一次問她是否香港和女性看來是多餘的,與香港的連結是責任和不滿多於愛,正是她「包拗頸」的個性,一方面令人常常感到自相矛盾,對既有電影模式一次又一次突破觀眾底線與期望,擴闊了香港電影的邊界。文念中以局中人的溫柔回看好友半生,也為這位走過大半生電影路的導演,記下母女晚年平淡的日常與和解。

    5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中国最常见的知识分子(被歪曲成)有两种,一种精致利己(严格不算),一种追求出仕想当国师(古往今来)。他们喜欢“为民请命”获取崇高感,或者常指责抱怨所谓“人民”愚、蠢、支;他们沉溺于视听和技巧的花哨,或者从来没真正尊重和重视自己的观众。李樯说许鞍华是知识分子,但许不是这两种,许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时代中的个体有体恤,有理解,有尊敬,而这些构建自她对周遭的观察,对他人的观照,尤其是对自身的省悟。可惜,中国有许多许多技巧上比许鞍华好且好很多的导演,但许鞍华的良心,仅此一颗。

    8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即使已是躺平任嘲的廢物,但看到有人勤力一世,投身於自己所熱愛,還是會被打動,雖然「勤力係沒L用噶」。太多可愛的片段了,笑言飲醉酒會開始念莎士比亞,嘴上說等有錢了就考慮去整容,還要找個教練把曲線都練出來然後穿吊帶,分手後其實暗自慶幸終於有時間拍戲,以及在垃圾桶旁抽菸被各種路人借火的Ann。最後在金獅獎領獎致詞時感謝香港真是看到眼濕濕,然後從包裡掏出紙巾若無其事的脫下口罩擦眼淚。

    12分钟前
    • Simon。
    • 力荐

    有兩段挺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是攝影機近距離捕捉許鞍華在片場專心導戲的工作狀態,這是一個居於幕後的導演難得地坦誠相見,展現新性情的時刻,對比起杜Sir在現場「直腸直肚」的火爆脾氣,許鞍華要溫和克制得多。有趣的是,太專注的Ann更多時候是整親自己,看似是一個向外宣洩情緒(爆粗大罵),一個反作用於己身(磕磕絆絆),但實際上對那些不滿足於現況,努力做到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來說,著緊套戲受傷最多的永遠是導演自己。二是拍許鞍華電影之外的生活日常,她與年邁的老母親出門去私家診所複診,到達後才發現診所沒開門,Ann於是便帶母親到樓下茶餐廳喝咖啡。很喜歡攝影機安靜地對著熱氣騰騰的咖啡杯,母女倆不發一言相視而坐,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恬靜舒適。隨後,鏡頭目送Ann攙扶著母親徐徐離去,日子細水長流,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17分钟前
    • Landy
    • 推荐

    「你真係好勤力。」「勤力係無燃用的。」

    21分钟前
    • 还行

    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的许鞍华,时而感性时而疯癫,别人说她关注边缘,她说自己阳光灿烂。因为害怕投资人赔钱,每部电影都当最后一部来拍,烟不离手拍片不停。许鞍华的电影里有香港社会的市井百态,一枝一叶总关情。她把人生献给了电影,而拆解她的电影,又能从中窥见导演的人生轨迹。看纪录片之前爱许鞍华一百分,看完之后爱一万分。LONG LIVE CINEMA!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因為喜歡她太久了,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她。看她的訪談,去她的分享會,看她以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會知道她作為導演的堅持和實驗性,也會知道她作為一個普通人笨拙和戲謔。在這個紀錄片裡真正催淚的是,我們不僅在熟悉的片段裡重新發現了許鞍華,也看到了什麼是「滋養」,什麼是「報答」,什麼是她和這座城市的互相成就。

    28分钟前
    • 劉咳暝
    • 力荐

    今天的早晨,我关上窗户,关掉空调,万籁俱寂,世界上只有你的声音。十五岁起知道你,好好看电影,已有二十年,天上地下,人间海底,我永远都要和你在一起。

    33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许鞍华说:“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徐克说她:“不做屈就市场的事情,做坚持自己的的事情。”她在神与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看完纪录片才知道原来她这么多电影都有自身的影子。

    3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再次证实了“跟随,跟随,再跟随”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技法,更何况subject是许鞍华,那么天真、干净和赤诚的创作者,片子自然是特别好看。时代巨轮,导演北上,我有预想过Ann怎样处理资本和初心的关系,她一直和她创作的电影人物保持观照和并行,就是吴念真说的,“在时代夹缝中做抉择的人”。Ann的选择是:二十周年,“不要让我说祝福的话,我不要”。完了以后,谢谢于冬,你是个好老板🙏

    36分钟前
    • HALHYUN
    • 力荐

    long live cinema

    39分钟前
    • 兒子
    • 推荐

    许多人未必同意,许鞍华是香港最好的导演,或者最有影响力的香港导演。正如她自嘲的,害怕下部戏没人投资,票房失败不成功。她的不安,她依赖别人写的剧本,或多或少,都反映在她四十年,起伏不定的创作中。但几乎可以说,许鞍华是香港导演中的导演。电影同仁确信,影迷观众也应该知晓。许鞍华人生由电影所组成,许多人借助电影了解香港。当人无可奈何地老去,历史重演烦嚣城中。不同时候,念及“好好拍电影”几个字,Keep Rolling,不要喊停。这需要信念,也需要奇迹。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看到最后觉得被骗了,全片好似许鞍华是个loser,几段低潮期,电影不卖座,感情空白,结果结尾五座金像奖最佳导演片段和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分明又是人生赢家。最喜欢的一段是在内地宣传《明月几时有》的间隙,抱怨记者问题重复,都问什么女性电影的问题,结果话音刚落她又开始食烟😂 前一秒说有个野心运动变辣妹下一个镜头大啖菠萝包😂

    45分钟前
    • 才华有限
    • 力荐

    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丰富的拍华人导演的纪录片,水平接近当年阿萨亚斯拍侯孝贤。正、反、侧都拍到,不回避不仰视不煽情不狗血,立体生动真实,叙事手法也不呆板,以时间的来回拉扯代替线性铺排。

    48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剪辑好流畅,想不到许鞍华原来是这么可爱。中间有些她真性情流露的部分我和邻座的小哥整个笑到失控。有人说导演是上帝,有人说导演是狗。希望她在上帝和狗之间可以找到平衡。

    49分钟前
    • Q
    • 力荐

    这个级别的导演,可敬可畏的不稀奇,可爱才是最难的。

    5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电影是我的老婆,文学是我的情妇

    58分钟前
    • 单鱼Apple
    • 力荐

    比起王家卫、杜琪峰等人,许鞍华不是一个风格鲜明的作者导演,她的水准忽高忽低,入行四十余年,相对比较高产,涉猎题材也很杂,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拍时代、拍人物有其独到之处,看了这个片子知道这一切的原因,这是一个烟瘾大、动作潇洒、生命力旺盛、内在有趣、生活简单的人。最喜欢的导演作品《投奔怒海》《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千言万语》《男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的过程一直傻笑,片尾的颁奖典礼一出来,直接泪目。不仅是好的纪录片,更是好的影像论文,既有同行们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导演自己大段的剖析,通过自己的作品脉络梳理,串联起导演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结构非常吸引人。在镜头前,她是如此真诚温柔,但是在片场又是一个完全投入其中毫无二心甚至充满执念的艺术家。最后,出于对这座城市的责任和情感,她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即便完全是自发的,这种感情藏在她的哽咽里,也藏在她的每一次行走中。讲真,这种干货满满的纪录片真的可以一直看下去,哪怕大导演们众演员们只是坐在一起吹吹牛话话家常就已经足够有料了。Long Live Cinema,Long Live HK!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