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过昭关

    过昭关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18

    主演:杨太义,李云虎,万众,聂栋才 

    导演:霍猛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高清版

      公路战争:狂怒

    • 更新HD

      助产士国语

    • 更新HD

      塔达斯卜林达传奇国语

    • 更新HD

      说谎者游戏

    • 更新HD

      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

    • 更新HD

      北方1983

    • 更新HD

      负鼠

    • 更新HD

      路易斯安纳鱼子酱

     剧照

    过昭关 剧照 NO.1过昭关 剧照 NO.2过昭关 剧照 NO.3过昭关 剧照 NO.4过昭关 剧照 NO.5过昭关 剧照 NO.6过昭关 剧照 NO.16过昭关 剧照 NO.17过昭关 剧照 NO.18过昭关 剧照 NO.19过昭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长篇影评

     1 ) 导筒× 导演 霍猛:38天40万成本,村民影帝的土三轮即将发车

    导筒专访《过昭关》导演霍猛

    2018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华语影片《过昭关》包揽三项大奖,分别是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和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即将到来的5月20日,青年导演霍猛也将携这部华语佳作登上大银幕与全国观众见面。

    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霍猛

    霍猛,1984年出生于河南,于200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法律专业。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电影创作方向研究生,师从潘桦教授。 2008年霍猛导演拍摄完成短片《宏光的假期》并荣获2008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大奖。2012年,筹备电影《四个好朋友》拍摄期间,投资方中途撤资,自筹资金几经波折完成作品。2018年完成长片《过昭关》。

    搞怪一下

    采访正文

    导 筒:

    简单谈一谈影片的创作背景?

    霍 猛:

    最早的故事的原型是我爷爷之前在家说过的一段话,他接到了一个老朋友打来的电话,想去看看他,但是过了两年他去世了,最终他也没有看到这个朋友,现在这个故事算是对他的怀念,我们是非常小的一个团队,老家的很多兄弟和朋友之前也都是没有接触过电影,大家一起来完成了这个作品。

    导 筒:

    摄影方面,影片使用了什么样的设备,在 40万有限成本的情况下,您对摄影有怎样的艺术要求?

    霍 猛:

    大部分场景使用了ARRI的AMIRA,冬天的场景是用了RED,拍雪景的时候用的RED。因为时间跨度大,从冬天到夏天确实想从影像稍微做一点区分,AMIRA偏柔,有点类似胶片,RED有点数字化更冷,锐化程度更高。画卷一个更暖一个更冷一点,适应不同的季节。

    ARRI AMIRA

    导 筒:

    关于摄影的艺术要求,这也是我们每天都在聊的一个东西,因为它牵扯到一个电影语言,你到底是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霍 猛:

    我们也尝试过全手持拍摄,但这和这部电影气质上肯定是不符合的。还有另外一点,因为我们在河南拍,这个景不像是在甘肃、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很自然就拍出电影感很强的东西,而且由于成本有限,拍摄从头到尾只有一台一千多元的LED灯,所以我们就一直和摄影师聊,怎么样能在这种环境下拍出电影感,最后的决定是迁就自然光线, 每场戏前拉一下分场,几点拍摄有最合适的光线,通过正常的日光造型增强电影感。

    《过昭关》剧照

    导 筒:

    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选出的?他在片中的表演还是很自然的,与爷爷的互动大多都是按照剧本进行表演还是有他自由发挥的成分?

    霍 猛:

    我当时去了好几个地方选小演员,特别要求的一点就是他的牙得快掉了,最后在淮阳一个艺校里,学校一听说剧组选演员就把长得特别漂亮的孩子拉过来。

    我觉得这不对,片中他不是特别漂亮的。临走的时候他们领过来了一个小孩,我觉得这小孩就有介于村里孩子和特别洋气的孩子中间的一种感觉,比较符合这部电影,他也学过街舞,有过表演经验,不太怯场,所以最后就选择了这孩子。

    《过昭关》剧照

    这个孩子本身在生活中就是挺听话挺可爱的一小孩。我有时候比较反对观众对人物进行“标签化”处理,受戏剧影视剧里小孩的人物设定影响太多了,比如小孩就是调皮的,总干坏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很乖的孩子,很多观众会用影视剧的一个观影习惯去要求某些东西,我觉得这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大家对生活真实性的评判标准没了。

    《过昭关》剧照

    导 筒:

    影片拍摄周期大概是多长时间?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或者感觉可以拍的更好的部分?

    霍 猛:

    夏天拍了35天,秋天2天,冬天1天,一共38天。

    遗憾肯定是有的,比如说我们如果能有一个移动设备,很多场景在调度上可能会更加好玩一点,说像收西瓜那场戏,这边有三轮车过地磅上上下下,那边其实有坐在地上打牌的一堆人,还有那边的长队之类的。如果我们有一个移动设备,在调度上可以更加缓慢地运动,画面其实就会更加的好看。

    《过昭关》片场

    我现在看每一场戏,我都觉得可以拍的更好,或者多一点点或者少一点点的,因为电影最终拍摄出来和你脑海里的构想肯定是肯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剪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挺好,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最本质的那部分得抓住,当觉得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之后,其实对于创作来讲就很好了。现在再看自己之前的东西,其实是挑毛病的一个过程,挑的都是一些技术上,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声音、剪辑之类,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影响影片最本质的东西。

    导 筒:

    片中老人在老照片中圈出去世朋友的头像,这个动作是来自您的个人经历吗?

    霍 猛:

    这是一个创作出来的情节,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到了要有这么一个东西。

    在剧本创作和拍摄阶段,我就决定电影中会给几个物件特写,不会给人物特写,人最多选择中近景,不能离人更近了。但是几个物件,像风车、泡泡糖、牙齿,需要几个特写,这是一开始就从视觉语言上设计好的,包括那个相框。因为我一直要求“近点,再近点”,我们的摄影师觉得自己都不会拍近景了~(笑……)

    导 筒:

    片中有很多爷爷讲故事的情节,大段的文字,主演杨太义以78岁高龄拍摄本片,作为一位非职业演员,在台词方面,是完全按照剧本进行还是有即兴创作的存在呢?

    霍 猛:

    首先稿子他会看上好多遍,大概的主要内容他知道之后,我会让他重点抓住几个点,让他用生活里的话来说,所以观众会感觉到非常自然。

    《过昭关》男主角杨太义荣获第二届平遥国际影展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奖,这是78岁的农民杨太义第一次出演电影,也是平遥国际电影展首位影帝。

    导 筒:

    您之前的影片合作对象有像王景春这样的柏林影帝,这一次选择与非职业演员合作,不同之处主要有哪些?

    霍 猛:

    我觉得这个选择主要是根据影片想达到的风格决定的,和影片处在哪个美学体系里有关的。

    你决定进行这次创作的时候,想让影片达成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得想得很清楚,不可能有职业演员来演,选择了非职业演员,你得更精准的告诉他什么东西是最主要的,因为他可能不懂什么是最主要的;而专业演员,除去一些哲学性强的电影,一看剧本就知道你这句台词背后想表达什么,他知道什么是主要的,但是他可能形体各方面真实度不够, 他的天赋、业务能力等等各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限制。

    导 筒:

    有没有您认为非常出彩的公路片推荐给观众们?

    霍 猛:

    《午夜狂奔》、《完美世界》、《菊次郎的夏天》都挺好的。还有一部我特喜欢的电影,估计很少人看过,《三个男人和一条美腿》,是一部意大利的公路片,非常好玩。 《永恒和一日》应该也算是公路片,也很好。

    三个男人一只脚 Tre uomini e una gamba (1997)

    导演: Aldo (II) / Giacomo / Giovanni (II)

    完美的世界 A Perfect World (1993)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导筒提示:本片历史背景设定将有意想不到的厚度,推荐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方面有研究的朋友去影院观看。

     2 ) 短评写不下

    朴实无华,温暖动人。

    一进入电影,仿若《菊次郎的夏天》,无比清新。浓郁就要彻底浓郁,清新就要彻底清新,《过昭关》做到了。

    爷爷讲过昭关的故事,已经开始掉泪,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即便那些困难是痛彻心扉的亲身经历,却好像随着时间慢慢淡化,最后浓缩成讲给别人的几句话。人这一生啊,哪个老爷爷不曾经都是小男孩。爷爷知道一定要去见最后一个还在这世界上的伙伴,那么坚定,那么无畏。最后,终得一见,相顾无言,泪已千行。挥手告别,告别就是一生。

    宁宁跟爷爷的公路之行,确实危险,但快乐。临行前爷爷对宁宁万般叮嘱,想起了《天堂电影院》,再不舍也一定要让他出去看看。爷爷跟宁宁谈死亡,那么真实,那么直白,又那么深刻。爷爷一直跟宁宁说遇事去了解它,就不会怕。爷爷一直什么都不怕,即便关于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坦然视之。

    全片设计感是有的,可是设计得很好,细腻,令人回味。

     3 ) 落寞的每一代

    而你记住的,只是那个落寞的背影。

    亲人之间的缘分与离别,更是世间不可承受之轻。

    这部电影我没想到这么好,并且是看过之后越回味越有味道的那种好。

    老龄化问题又加剧了,刚刚三孩都来了,电影开头也是为了二孩的生产把大孩寄在爷爷家中。

    被忽视的,是什么呢?大孩子,孤寡老人,孩子需要陪伴,讨厌许诺了而不兑现,“和我爸爸一样!”;老人留守,没有要求。因为那段历史,经历和环境,亦可以影响或改变人的一生。

    在资料馆坐着看这部电影的感觉非常舒适,跟着爷爷骑电动三轮带着孙子一同向三门峡进发,沿路最美的风景都是遇到的人,也带给了孙子很多的成长。如果不在路上,又怎么能看到。爷爷也完成了去看老战友的夙愿。人生,总是有遗憾的,只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如何让自己尽可能去多做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吧。生命,就在体验,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影片形式真好,乡村公路片,男主人公是个老爷爷,被边缘化的人,在儿子气汹汹地寻人找来时,爷爷也像做错事的孩子,被孩子领回家的,孩子。

    每一代,每一代。如果没有生育和繁衍,如何跟上变幻与更新。时间推着人在走,总会有被落下的那一个。新与旧,聚与别,何去何从,很难两全,人生就是不断行走不断错过不断回忆不断失去的过程。

    在养蜂的大爷家里,皓月当空,大爷的传声笔抵着声带,发出电子般的声音,让观众拥有差异和好玩的别样感受,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大爷说,58年的时候,父母饿死了,把饭都留给我了,我在乡下养蜂,村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跟孩子也过不到一块去,我要是死在城里头怎么办啊。我就留在这,是守着这老坟啊。我们不屑,我们张扬,我们奇异,我们离经叛道,但我们听到这话,还是为传统观念的坚守,这一种在匆促社会中亦是异样的不变与传承感动,感动这个词语不恰当,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喟叹,人生如梦啊。

    过昭关,“关关难过关关过”,“我们就剩这最后一关了”,“哈哈哈哈”。

     4 ) 谨以此片献给我们的爷爷

    如果说《平原上的夏洛克》让我想到冯小刚的《老炮儿》,《过昭关》让我想到的一定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爷爷扮演唐僧,宁宁就是那只小猴子。短短的几天,他们在路上遇到了钓鱼对人生充满挫败迷茫感的小伙子,对路人充满敌意警惕的司机,与家人分开深山中养蜂的孤独养蜂人,最终到达三门峡但刚进城门就被警察拦下,关关难过关关过不仅是老爷子对第一个小伙子的劝解,更是对自己旅程的寓言。老爷子翻阅了大山,历经辛苦走了百十来公里终于到达了西天,人们以为他见到多年老友要好好寒暄一阵子,没想到这种悲伤的氛围被导演以一进病房认错人的方式消解了。见到老友对方一脸激动哭腔的躺在病床上,老爷子走过去说了两句话呆了不到五分钟坚决的扭头又走了。

    汽车里父子沉默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就和他与儿子之间的父子关系一样,老爹说一句:小时候不应该老打你,儿子马上回一句:现在说那还干嘛呢。谁都没有煽情的追忆过去。儿子最后从家里将宁宁强行带走,宁宁不舍的一步三回头,儿子决绝的快速上车飞快的消失在了镜头的视野中,独留老爷子一人站在家门口,我想大多数观众都会同情老爷子有些责怪狠心的儿子。但恰恰相反,这就是爷俩之间表达爱的方式。有的人就是很笨拙,不会表达爱,就像老爷子,走了三四天就为和老友说两句话,有年轻人要问了,说几句话打电话不行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实在想见,微信视频电话啊!不行,就是要亲自见一面。病房中镜头里老爷子的近景分明能看到他眼中泡着的眼泪,但就是不流下来。所以他走的那么急,他害怕向别人泄露他的情绪。

    往往克制的感情最让人心酸,看着《过昭关》里的爷爷,我也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爷爷,我记忆里和爷爷在一起的回忆也差不多宁宁那么大。爷爷最后走的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十三年前的事儿了。在他临走的前几天我去看他,他把我叫过去握住我的手,给了我一张平安福,长方形镀金的金属材质,是大姑到五台山找寺庙求得。记忆中他把平安福塞给我的时候眼里也泡着泪水,但没留下来。他把平安福塞到我手里,和我说了句:去玩吧!爷爷走的那天早晨,我妈把我从二姑家接出来送学校,在院子里走的时候,我妈和我说,你爷爷走了。我愣了一下不是太理解,问了句为什么呀,然后就哭了起来。我妈和我说人死了都会到天上变成星星,所以自从那以后,我遇到难过的事儿就仰头望天,和天说话。但长大以后我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做了,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又想起了我爷爷。我可真是个幸运的孩子,有个偏爱自己的爷爷。

    和《过昭关》里爷爷给宁宁洗澡的方式一样,我小时候回爷爷家也站在盆里洗澡,但小时候的我好像不太喜欢以这种方式洗澡,所以每次洗澡我都哭,还记得有一次爷爷因为我不想洗澡打了我的屁股。爷爷家的门厅里放着个脸盆架子,这种架子既可以驾脸盆,上面还有个铁杆可以挂毛巾。小时候在脸盆里洗完脸要擦得时候,总嫌弃架子上的毛巾不干净,所以当电影放到这里时我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爷爷给孙子洗澡

    以前爸妈工作忙,周末或者寒暑假就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刚把我送过去的时候我一脸不情愿,头几天晚上特别想家,大晚上在客厅里坐着,对面播着电视,总想哭,但也是呆了没几天就不想回家了。我记得我奶奶做的挂面特别酸,放醋的时候醋壶要绕着锅外最大圈转好几圈。中午总喜欢吃面,一个星期吃一次米饭就阿弥托福了,然而我最喜欢吃米。浇面的豁子里总是留着被油呛过的黑色花椒,对于我来说这黑色的花椒就像地雷,要是吃面的时候不小心一口吃到了,我就生理的想呕吐。中午吃面总是吃不完,但爷爷又不让剩饭,我总是吃到最后然后趁他们去厨房洗碗收拾的时候悄悄把碗底剩下的一点面倒到厕所冲掉,这应该是我的小秘密了吧,都现在了我还瞒着他们。虽然我小时候不喜欢吃面,但我最喜欢爷爷拌的拌汤和豁子饭。每次回去爷爷家,晚上爷爷问我要吃什么,我都说豁子饭,爷爷做的豁子饭应该是天下第一好吃的了,因为之后我吃过的所有豁子饭,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

    现在回想唯一对爷爷感到抱歉的是有一天早晨,爷爷给我热牛奶喝但没有放白糖,我很生气,然后哭着闹着要喝甜牛奶。爷爷就把糖盒拿过来往牛奶里放了一勺白糖,我嫌少,也没喝就还哭闹着要往碗里接着放白糖。最后白糖放太多了,我喝了一口太甜就不喝了,虽然我没看到最后那碗牛奶的去向,可以想象一定是被极其不喜欢吃甜食的爷爷喝完了。这件事每次一想到就觉得很对不起他,无理取闹的小孩真讨厌,还好爷爷没有因为这件事讨厌我,还选择依然选择爱我。

    宁宁拿着爷爷做的风车

    十多年过去了,《过昭关》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爷爷。想起夏天睡觉前我们在床上一起蹬腿玩儿,黑灯后小小的毛巾被盖着我的肚子,他拿着蒲扇慢悠悠的给我扇着。我闻着蒲扇散发的叶子香气,感受着窗外一阵一阵的凉爽晚风,听着路过火车隐隐的轰隆汽笛声进入一个一个香甜的梦乡。想起冬天,每次上床前床上都铺好摆成形状但没有完全展开的两张厚棉被,钻进被窝的我每次都被冻得瑟瑟发抖,黑灯后我就悄悄把我的小脚伸进爷爷的被窝里,最初他还将我赶走,多伸几次他就任由我的胡闹,我就借着他的体温暖暖睡去。

    真希望人死去以后可以像《寻梦环游记》一样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只要有人挂念就不会从世界上消失。不过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也没关系,因为他慈祥的笑容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5 ) 人永远独自面对困境的孤独 | 过昭关

    《过昭关》的感觉有点像《村戏》,虽然风格不太相似,但是那种对问题的回应,表达的质感,都让人感觉很不错,让我对国产电影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可能因为国产戏剧实在是鲜见佳作吧,我感觉自己对电影的期待在增加。毕竟,戏剧、戏曲市场还是太小众,上演机会也少,留下的人也少,出好作品的概率大概会低一点。即便身在北京,但人艺又不是我的菜。而且戏剧作品,特别是戏曲作品,要想对时代现实做出及时的回应,似乎也比影像作品要难很多。

    我一向只凭演出或者电影的题目和给我的整体感觉来决定看不看一个片子,而且事先不会做任何功课,可以说,我是空着走进剧场和影院的。《过昭关》也是一样,看戏的人对于伍子胥过昭关自然不会陌生,剧情大概有个老人,OK应该是我可能会喜欢的片子。

    于平淡处

    跟《村戏》那种非常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不同,《过昭关》的表达基本是非常生活化的(尽管有几处回忆是戏剧化的),从故事情节,到镜头语言。这种日常、恬淡,烂俗点说还带点治愈的风格,是我非常喜欢的日系风,日本电影里的细腻、含蓄、蕴藉,没想到国内居然有导演能把这种纯粹的感觉拍出来,还带有中国人自己的朴实和野趣,真是太棒了!

    (以下有剧透)

    因为我是有乡村生活经验的,因此片中呈现的破败的老屋、斑驳的墙壁,借来梯子爬上屋顶,屋前屋后遇到了招呼一声吃饭没,这都是非常熟悉的场景,唤起我们这代人共同的对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的记忆。

    电影里的乡村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是极其平淡的,不卖惨、不猎奇、不俯视、不煽情,乡村生活既不方便、肮脏,但同时又带有庄稼的清新。说实话,日本乡村的干净与简适,似乎是中国人很无法共鸣的。

    有的时候热门大片或者名导大片,他的故事和讲述反而浮躁,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制作前就已经设定了片子会大卖,会火,所以会不自觉地加很多迎合的因素进去,不管是迎合市场、迎合观众,迎合自己已然成名的身份,迎合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这就导致了表达的不纯粹,进而无法打动心灵,一击而中。特别好的就是,这个电影的很多方面都是纯粹的,包括,它没有配乐。

    可能因为电影给我的整体感受太舒适了,所以我反而不会去特意关注故事本身,这种态度本身也说明了故事的平淡与自然。

    故事主体是很像公路片的,孙子暑假来到乡下与爷爷同住,爷爷卖西瓜时打听到了自己劳改时的伙伴还活着,于是带着孙子,上路去看自己的老伙伴。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绝望失意的青年人,一个满腹抱怨和戒备的跑货运中年人,一个看开了的养蜂老人。

    回过头看,这个设置很像是人生之路的隐喻,从青年时的歧路落魄,到中年时的戒备辛劳,最后归于老来的平淡。导演也没有说他究竟是不是刻意如此,但我相信,这大概是一种艺术创作时的无意胜过有心之举。写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但是落笔后发现竟然悄然成章,这种妙手偶得之的快感,想必惬意。

    他们这段旅程有想要解决什么或者改变什么吗?没有,唯一的动机就是爷爷想去看自己的老伙伴。这段旅程之后爷爷和孙子有什么改变吗?也没有,除了爷爷见到了自己的老伙伴,孙子也不那么抗拒爷爷和老家了,没有更多了。

    人生的困惑,不是通过一次旅行就能解开的,人的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无意识地往前的。活着,就是一直活着,有朝死了,便死了。

    包括赛人老师还提到的,与爷爷有过精神交流的另外三个老人,都不是直接与他沟通的,都有一个介质。比如哑巴爷爷通过纸笔,养蜂老人通过发声器,老伙伴通过隔壁病床那个老人在楼上传话。为什么呢?大概因为精神交流的不易吧,总有各种原因阻隔了我们与他人。但是与他人共在的强烈渴望,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发声和回应。

    可以看到老人的朋友,都是老人。这确实跟人生阶段有关。他们经历了同样的外在大时代、家庭小时代,处在同一个人生阶段的人,更能体会其中的况味,在同龄人那里获得理解与陪伴,暂时地摆脱孤独。

    听惊雷

    为什么这么平淡温情的片子,却让人眼前一亮呢?大概是这部片子不经意间,囊括了我们对于太多问题的回应。虽然作为90后,我没有亲历很多事情,但是现实的压力、自身的迷惘,都迫使我们去正视自己来路上的那些黑暗、苦难之处。我们需要去处理这样的问题,即便面对着各种压力,但是好的作品、敏感的作者,都不会回避。

    同时,中国近三十年的巨变,也成为我们这代人成长中的隐痛,青年人在被职场、成长裹挟着前进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回望被我们远远甩在身后的故土、老人。进入都市的、原子化的个人,失去了传统乡村这个集体,失去了家庭的庇护,走进恋爱和婚姻的比例也在下降,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从宗族到大家庭、小家庭,都在瓦解。

    这个电影在试图回应这些问题,这是最让我动容的。

    过昭关

    过昭关,这是一个极好的譬喻。

    巧的是,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正好国大有纪念杨宝森诞辰100周年的《伍子胥》演出。以前我也在视频里看过文昭关,但从没有往心里去,伍子胥一夜白头,这样激烈的人生我并不能理解,所以我把它当成一个寓言故事来看。

    现在才慢慢理解,为什么这些戏长盛不衰。就像跟随国民党远走台湾的老兵听《四郎探母》一样,没有经历过的时候一切都只是故事。不管是《四郎探母》,还是《锁麟囊》,这些戏都是一个个原型故事,凝聚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伍子胥》是个以暴制暴的戏,伍子胥是个个人英雄,他本是楚国臣子,但是楚王杀他全家,孤身逃走的伍子胥决意报仇。“父母的冤仇化尘烟,对天发下宏誓愿,我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他在昭关被阻,不得过境,内心焦灼,以至于一夜之间须发皆白。

    舞台表演时,伍子胥对月长叹,髯口从全黑,换成灰色,再到全白,用一种非常写意的方式,完成了这个转变。正因为身体如此激烈的变化,他变得“不是”伍子胥了,得以借着混乱逃出昭关。生理上的激变,其实映射的是伍子胥心理的激变。如果传统戏曲里表现人物的成长性的话,这里就是极佳的一次着笔。他惨吗?太惨了。但经此一变,他脱胎换骨,精神上经历了一次淬火重生,不再是之前的伍子胥了。

    但是电影里的爷爷,却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他接受了生活的琐碎,接受了生命的无常。甚至他开着电动三轮,辛苦一路,也只是见了老伙伴一面,说了几句话。看上去,他与伍子胥,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但其实我认为不是这样。他是什么时候给孙子讲伍子胥的呢?回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或许没有做出跟伍子胥一样决绝的选择,但是面临了与伍子胥相似的困境。所以,《过昭关》的譬喻,重点并不在落入困境后的选择,而在选择前的困境上,困境是普世的,选择是个人的。

    所以电影中他唱了好几次《文昭关》,选的不是“一轮明月照窗前”,也不是“我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而是“我好似哀哀长空雁”,因为他讲的是人永恒的孤独,永远独自面对困境的孤独,不管是年轻时参加劳改,还是年老后一人独居在老屋,过了一关又一关,还有最后一关——死亡。

    这才是“过昭关”这个譬喻的绝妙之处。诚然,伍子胥最后作为胜利者的血腥复仇(他后来从吴国借兵伐楚,将楚平王掘墓鞭尸),挑战传统伦理的绝对个人意志(如果放到现代,就是挑战国家和民族概念),令人极度震撼,但“过昭关”时,彷徨失措、无路可走、怨愤悲啼的伍子胥,却有他另外的永恒魅力。这也是《文昭关》这一折戏,从全本当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满腹的冤恨我向谁言。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游在浅沙滩,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补充一句,我没看过豫剧《伍子胥》,但从电影中展示的来看,并不影响理解剧情。电影中用伍子胥和东皋公舞台表演的妆面和戏服,出现在实景拍摄中,其实是有点突兀的,但是也仅仅出现在老人讲述的那几秒,勉强接受吧。

    最后,如果要说这个电影有什么小遗憾的话,还是觉得老人有点太好了,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已经失去了纯真之心,所以无法相信吧。

     6 ) 电影的道理摆在明面,可爷爷的豁然是到了“爷爷”才会有的心境。

    电影的道理摆在明面,可爷爷的豁然是到了“爷爷”才会有的心境。电影结束,我还在为四天三夜赶来的相见却只有寥寥几句而耿耿于怀,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泪崩。“这就走了,吃顿饭吧”的挽留那么真诚充满希望和感动,爷爷轻轻的摆手说下次,可我们都知道没有下次了,幸好有这一次。有的再见要鼓起勇气付出行动,有的再见只能是渺渺的寄托。失意的年轻人、暴燥的货车司机、孤独的养蜂人、生病卧床很久未见的老友、突然去世的哑巴叔叔,爷爷的豁达、善良也感染着每一个相遇的人。爷爷说的,人生就像过山关,关关难过关关过;人生也像这一趟三轮旅程,一路上都在相遇和离别,有的离别是短暂的有的是永久的。

     短评

    感动到观众的艺术才是艺术 no art for arts sake

    7分钟前
    • Serutopia
    • 力荐

    一对爷孙的公路电影,平实、真挚、可爱,既有对当下社会人文的关怀,又包含了对时代的追问和生命的哲思。如果影片停在“霍猛导演作品”之前我会给四星,想不到后面大雪天的结尾一出,一下子被击中,前面所有细微的情绪都有了交代,那一刻老人平静的唱腔诠释了最深刻的复杂,必须五星。片中有一个带魔幻感的段落也非常有趣,映后问了导演才明白其中的隐喻,很有意思。/ 12.07 青年导演 海上影展

    9分钟前
    • sTill-Life
    • 力荐

    去年南方艺术片那么些所谓魔幻操作,也没有本片一个哑巴的存在有趣,劳改农场历史可以拿龙标,潜移默化推进也很好。

    13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内地老人公路片?和《红花绿叶》一样温柔得可爱。有时候真羡慕老人啊,有岁月生生磨出的睿智和淡然,这份睿智淡然和小朋友的天真拼凑出了诸多笑点,也让最后的泪点猝不及防。而且无论是笑是哭,都自然顺畅。那些写在纸上的关怀,那只风车,那握紧的手和那报丧的电话,一点一点把生命铺展开来。人生就是过完昭关是潼关,还有山海关嘉峪关,一重关又一重关啊。想念我们已经离开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平遥电影节2018.10.19

    14分钟前
    • 好好地
    • 推荐

    钓鱼青年、火车司机、养蜂老人、病房老人。作者电影,带着自己的阅历,在电影中对照自己。关关难过,关关过。那个遇到什么都步调沉稳哈哈一笑的爷爷,把落了的牙齿往地上一掷的爷爷,唱着“我本是哀哀的南飞雁”骑着电动三轮车横穿整个河南省去看战友的爷爷。我难以忘记。如果影片有机会上映,我一定会去二刷的。

    16分钟前
    • 电波骑士
    • 力荐

    拍了一个理想的好爷爷,而不是真实的爷爷。他不给小辈添麻烦,会为了反右的恩人,像《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那样,骑上三轮车去三门峡。路上能唱过昭关,讲得一手故事,钓鱼做风车,活得明白还帮助任何人。浪漫化处理的人物背后,确实有胆大的历史直言,譬如2个哑巴老人,引得影评大佬激赞叫好。碍于成本所限,摄影上有所不足。观影过程中,吸引我的是类《冬冬的假期》的大陆二胎+童年暑假,《童年往事》祖母带阿孝走上了回大陆的路。《过昭关》的路通往反右(有结尾方式为证),但小朋友的视角却被舍弃了(虽然他也完全无法理解),而是用人生又一关的死和鬼,话题带过。他被父亲拽走,而充当传话人的,只是病房另外一个病人。不同段落之间,安插了许多精心的细节。

    1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我喜欢这个电影

    21分钟前
    • 笛小P
    • 力荐

    爷爷给宁宁讲《过昭关》的故事时,说伍子胥一夜白头。老人七十七岁,满头白发地讲着一个青年一夜白头的故事。不知怎的,那一刻我觉得,一生跟一夜原也是差不多的。

    22分钟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推荐

    2018海上影展。尽管表面上是老+少的公路片模式,却没有经典公路片通过旅程来表现戏剧冲突、人物矛盾与价值观,更像一种老年人参悟一切的应景说道理,四段戏最终告诉观众:人生就是过了一关又一关,重要的是慢慢走听天命。唯有哑巴老头两段如同默片配题词的镜头颇有些「暗藏杀机」的味道,可惜在某些导演也承认的审查过程中被湮灭。

    25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运生,现在想我小时候不应该净打你。”中国式的父母似乎是永远不会跟孩子道歉的,但李福长老爷子很含蓄地说出了这一句。老人真正活到了老僧入定的境界,但说出这句,他已过昭关。

    2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没风景却有沉思的乡村公路片。大卫林奇《史崔特先生故事》的河南版,途中遇上的平淡人事又有些江扬钦哲洛珠《旅行家与魔法师》的升华气质,说不上传递什么哲理,却从本该情绪万千却克制到轻描淡写的爷孙旅程,带出从土改到文革的社会记忆,那是老一辈如伍子胥般经历的一个个人生昭关,而今想起来,不过是三门峡病床前不到两分钟的嘘寒问暖。

    3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他似乎不想什么,好的(别人的帮助)坏的(车坏了,被警察叫停)全都用一样的淡然底色似乎是乐观的态度应对着。他心里又有个倔强的锚,电动车骑千里去见病入膏肓的老友,到了打个招呼送一罐蜂蜜,不多说一句就要走。克制真挚,我特别感动。

    33分钟前
    • Zephyr
    • 力荐

    7分可以有。上路动机不充分,包括暴雨夜在合影上画圈儿这种事儿,都是为拍而拍的问题。包括视点经常有问题(卡车司机那里,三门峡警察那里)。结尾又有些蛇足了……不过去碰文革还是蛮令人意外的,完成得也不错。两处闪回的声画匹配关系非常巧妙。

    3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头一年确实不想说话到后来 不说话也能正常过下去习惯了干脆就不说话了

    3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整体还是太普通,用轻巧的方式处理死亡的沉重,单纯的人物特性,千言万语都藏在表情中,发出年华老去的感慨。银幕首秀的老爷爷自然又准确,好的地方全来自于他。不满意的是情节驱动力还是靠路上的偶遇推进的,道理也全摆上台面上,失语的老一辈也过于直白了。

    4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国外导演的处女作看多了,感觉国内学电影的新导演,都喜欢用类型化的方式处理故事线,这对于艺术电影的创作是一个有点可怕的事情,这种思考方式可能会终结创作者的想象力,《半边天》那几个国家导演的新导演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部非常朴实的电影,又一次打开电视看电影了,在电影节上看多了有创造力的文艺片,偶尔看这么一部被美化的土味公路片有点不太习惯。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一个好电影打动我们的绝不是技术而是情感和价值观,更东方的说法是【德行】。

    48分钟前
    • 沉默
    • 力荐

    祖孙情清淡又动人,言传身教了一种行事笃定、遇事淡定的风度。这一路的际遇,磕磕绊绊地,都在粉碎世道无好人的印象,或者说,在用最大的信任去钓最大的善意。杯子里的鱼,瓶子里的蜜,后视镜上的风车,纸上的字,都是些不经意的温情。人生当真是一关一关地过,再难也要不断翻山越岭。中间一代被磨损得厉害,只有涉世未深的小孩以及云淡风轻的老人,才能把日子活得透彻些,真挚些。看到老爷爷78岁了还能凭处女作拿影帝,感觉自己充满了无限可能,哈哈。@平遥

    5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很有趣的现象,这部个别画面乍看以为CCTV6专供农村片的低成本电影拿了平遥费穆最佳导演,第一次演电影的78岁老爷子拿了影帝,专业技巧全盘输给了返璞归真(老爷爷本色出演,但台词可是真多,不知道怎么背的)。这是一部很真善美正能量的小片,爷孙俩一路上的施恩与受恩,温暖持续传递下去,虽说可能美化了现实,但看完总是令人舒心的。插入了两段戏说演绎,跟伍子胥过昭关的主题相应。爷孙俩的逗趣对话,半路“夺车”的卡车司机,机器嗓音的孤独养蜂人,匆匆见了最后一面的老友,照片上最后一个没画圈的人...喜欢影片对死亡的坦然豁达的态度表达,感伤和幽默相间,小城之春观影气氛不错。剧透警告=(彩蛋:电话铃响着,观众以为爷爷也像他弟弟那样走了,突然爷爷一个激灵起来去接电话,被告知老友去世。爷爷画了一个圈,淡然地抽烟唱起曲儿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真实。开头几分钟的画面就让我想起了童年在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家的生活。这爷爷是一个心里有数的人,经历过人生无数的关隘,而今的一切波浪都能内心平静的对待。正如导演所转述的那样,他和伍子胥一样,都是英雄。最后和导演探讨了一下结尾的处理,反倒被他的另外一种想法给吸引了。如果是爷爷、哑巴爷和当面劳改同伴一起在雪天坟前共唱《武昭关》,动情处,哑巴爷咿咿呀呀,不知道又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56分钟前
    • 御前侍卫三把刀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