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我在岛屿读书

    我在岛屿读书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余华,苏童,西川,房琪,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2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3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4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5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6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6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7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8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19我在岛屿读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节目是一档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邀请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作为主要嘉宾,共同前往一座远离喧嚣的岛屿。在这里,他们生活、相处、读书、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节目用有意思、接地气的内容,将好的书目、好的阅读方式以及嘉宾关于读书写作有意义的思考呈现给观众和用户,拉近普通人与“阅读”的距离。

     长篇影评

     1 ) 余华点评选摘

    余华评价鲁迅:真正和他相遇是35岁《狂人日记》,太牛了,这哥们一句话就把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出来了,一个疯子。孔乙己“用手走来的”,伟大的小说家。

    余华评价沈从文:非常好,太好了,哎哟…

    评价海明威:没有《老人与海》的海明威是另一个海明威了。还有一个与海有关的是《白鲸》。(苏童:虽然臃肿,但臃肿得非常有质地)

    评价苏童:(《离婚指南》)这个书当然应该批评。

    评价双雪涛:《跛人》写得好

    评价巴金:是巴金的长寿让我们这一代作家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

    当年的收获在报刊亭上一刊难求,“连《雨花》都买不到”。

    评价金庸:读得快,一到谈恋爱我就跳过。

    评价古龙:不喜欢,他下毒,不打

    评价《安徒生童话》:(类型小说和严肃文学就像)《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安徒生确实伟大。

    评价马尔克斯:《神奇的加勒比》,太牛了,很短,两三千字。

    评价罗兰巴特:(散文怎么写)写得很好。他写《埃菲尔铁塔》让我唯一记住的一句话,你在巴黎找到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地方是在埃菲尔铁塔里面。

    所有文学,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真实。还有一种真实,罗兰巴特在写他母亲去世的文章里有一句话,也对我有一种突袭感: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评价蒙田:散文讲故事。

    (保卫萨拉热窝: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

    评价本雅明:写普鲁斯特也是散文,分析是有哮喘,晚上呼吸困难,十九世纪吃的止咳药会让他产生幻觉,比如早上醒来,百叶窗上(如同)插满了羽毛、

     2 ) 希望这个节目有二季,但是广告播放请换个方式

    《我在岛屿读书》

    不足挺多的,还是希望有第二季的。

    节目整体上参加作家们专业真诚不装。

    发现余华散文与他在网络上流传的风趣很不同,散文的用词更“繁琐”。

    诗人西川,虽然我不认识他,他在节目里呈现他用鼓点和rap去朗读诗,打开了对朗读角度。

    很会做菜诗人欧阳江河,看见鱼好奇找手机拍照的兴奋样子,是诗人的天真浪漫,热爱生活,难得叻。

    最后第8集才出现一个女性作家,希望下一季多来点女性作家多点。

    矮子里面选高个,相比娱乐圈那些综艺卖傻子设定卖职场甄嬛传阵真人秀节目,里面作家真诚的,以自己专业在分享与“书”的关系,分享他们喜欢的书动人之处。希望多点不同职业去参与这个主题故事。

    某东的设定剧情让作家们读广告太尴尬了,感觉暴发富包养了富家小姐,希望赞助方找家靠谱广告公关公司。

     3 ) 岛屿读书1随记

    ep1 分界洲岛/分界书屋

    1.史铁生分到了一个四居室、还有一个电话,写信给余华,最后一句话是“我真是个幸运的人啊”。

    2.原来作家都是躲在文字背后,用作品和读者做最直接的交流。新媒体时代,作者从书的背后走了出来,接受读者的目光。苏童似乎倒也不排斥这种变化,然后调侃大家看到余华写那样的文字结果是这么一个人,会有一种“喜悦的奔溃”。

    3.余华自己说他从嘉兴搬回北京的时候,干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是把所有的书信都烧掉了(他当时到底怎么想的,确实太可惜了,里面有好多史铁生、莫言写给他的信),然后调侃道苏童圆珠笔写字太用力,被发现是“群发”的求稿信,是最“无聊”的信。

    4.苏童说他的书里《妻妾成群》年轻人比较喜欢;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一半写捕鲸,一半写市井生活,很有意思…他真的是个很爱也很会表达的人呀,推荐了很多书。

    ep3 连线马原、叶兆言来了

    1. 每个人有能成为作家,文学的门槛就是你迈过去了,你就是作家。

    ep4 祝勇来了

    1.谈到了类型文学。

    ep5 准备诗会

    1.苏童输出的两个观点:其一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契约」,小说要给到剧情,散文给到情感;

    2.想要了解鲁迅的情感,读《野草》(想要了解鲁迅的思想,读他的各种杂文。

    2.西川书单:《蒙田随笔》《培根随笔》(重要的几本随笔)

    ep8 儿童文学

    1.巴金给女儿李小林推荐书,从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开始;余华儿子最早读哈利波特,后来他给儿子推荐了《基督山伯爵》,他儿子还说“居然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书!”。

     4 ) 她已经是这个时代很优秀的年轻人了

    房琪是年轻人的代表。与不同时代的人交流,更反应出我们新一代的教育该是什么样。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小时候读的书就是青春疼痛文学,这是这个时代的洪流导致的,房琪已经是很优秀的案例。

    “我从来不觉得小时候读一些像桐华,郭敬明,韩寒之类的青春疼痛文学有什么可丢人的。”

    小孩子大多不具备鉴赏文字的能力,我们那时候书店和报刊亭里摆着的畅销书就是青春文学,所以经常进入视线的、能买来看的书也大部分是那些。

    如果说,当时报刊亭里摆着的畅销书不是青春文学,而是很多经典文学:中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那么我们这代人长大后,应该不会只能写出那些歌咏青春的“治愈系”文案,思考也会更深刻一些了。

     5 ) 总有一天你会与经典相遇

    ep1

    好喜欢余华对与书相遇的理解。如果二十岁的时候没有与这本书相遇,五十岁总会与它相遇。

    好看,好看到想立马拿起我未拆封的书籍与它相遇。

    西川感觉特别有文化,和doubi余华一点也不一样。但我也着实还没到与诗歌相遇的年纪hhh

    苏童的书我还真一本也没看过,只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好像当年也下载了妻妾成群,没看完?

     6 ) 我在岛屿读书:阅读习惯要从小养成

    在综艺《我在岛屿读书》第九集中,著名儿童作家黄蓓佳被邀请来参加节目,黄蓓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想必很多儿童都阅读过,这本书也备受好评。 在节目中她提及 一、关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其实跟我们大人想象的,我觉得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想象中的孩子应该都是简单的和快乐的,但其实孩子的成长当中有很多沉重的心酸的东西。其实孩子也是用阅读来抵抗成长中的恐惧,因为他有这么多的经典的文学书籍来做一个压舱石一样的、奠基石一样的,奠定了他的这么一个人生的基石。将来他依靠着这些所阅读过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他可以抵抗世界上任何的艰难或者困顿,或者生活中的那种不幸,所以阅读的习惯要从小养成! 二、关于儿童文学 在铺天盖地的海量的书籍当中,帮助他们选择应该读的书,或者最适合的书是成年人的责任。儿童文学是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很多人认为的儿童文学是低幼文学,绘本童话那种特别单纯,美好,快乐的,文字都是像诗一样闪闪发光的。很多儿童文学不仅仅适合一个孩子看的,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大人一样适合。孩子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单纯无比,所以给孩子荐书可以略高于他的实际年龄。 三、儿童文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和成人可以一同阅读的,孩子读书他是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因为他用自己的一个有限的生命去看待一个无限的世界,从书本里面去看。书本给他打开的这个天地,这个宇宙是无穷大的,带给他的那种向前的欲望,他的成长的欲望,我觉得是从阅读当中带来的。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了阅读的环节,他的成长是不完美的。 四、阅读的终极目标 我们这些儿童文学作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我们所要写的书,就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保持那种干净的透明的心,能够有能力去喜欢他们喜欢的事物,去追寻他们仰慕的人,去享受这个世界的奇妙,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阅读的一个终极目的。 五、推荐书目 卢梭曾说过:人类正是因为由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能有救。 让孩子从小开始阅读,让孩子接触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书籍中看到不同的人生!

     7 ) “我在岛屿读书”,宾客离席的盛宴

    面朝大海,小屋一间,架上满满的书;三五好友围坐喝茶,临海风,观海景,话读书事,身边是邻家女孩儿和慵懒的柴犬……这就是“我在岛屿读书’的情境了。有人看到田园气息,有人看到老友重聚,有人看到推荐书单。对我而言,似乎曾经熟悉的语境从尘封的岁月中走来,直接走到我面前,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有惊喜,因为那是如此熟悉的岁月;也有隔阂,在不见的这些年里,自己的经历在时间的尘烟中渐行渐远渐模糊,坐在这里的这些人,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如今是谁?余华说,中国在40年间经历了欧洲400年的变化,那么这些作者,和现在的世代间该算多少年的间隔呢?

    哥哥姐姐们大致和余华、苏童和西川是同时代人,对于他们在节目中提到的“当年”,我几乎和他们一样熟悉。我知道借一本书要按时读完的紧迫感,我从未看完过《一千零一夜》,因为哥哥借来这本书,人家只给了一天一夜,所以哥哥读了一部分,我也读了一部分,父亲和哥哥说能不能跟人家商量下多一点时间让我读完,哥哥很为难,最后还是按时还了。后来我再没有完整读过这本书,可能因为这本书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得”的痛苦感受。他们提到的主流刊物,我小时候基本都看过,大姐用她不多的收入,买任何一本她能买到的文学刊物,《收获》、《人民文学》、《萌芽》、《十月》、《诗刊》……我们全有。由于有些是双月刊,在那两个月里就反复看,甚至记得某一段落在页面的哪个位置。对我而言,听他们的对话是甜蜜的,那正是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也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他们的讲述,我甚至没意识到自己离那个时代已经太远了。那时需要人去动员、劝导你看书吗?就像余华说的,很多大人都担心孩子点灯熬油看书看坏了眼睛。小时母亲严禁我深夜看书,后来住校才获得解放,宿舍熄灯后点蜡烛看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直到获得了完全的“点灯自由”。这不是好或者坏的分别,只是一个时代落幕了。从来没有一档节目让我产生如此的时代感、追忆感和失落感。看西川在篝火诗会上朗诵“半生南北诗,览空在分界”,忍不住泪如雨下。我们这些人从那个世代走过来了,不管是追忆过去,还是热衷现在,我们都走过来了。而有些人,他们年轻的面貌永远留在了那个世代,他们不仅是那个世代的儿女,也是那个世代的表征。名单很长:海子、顾城、骆一禾……西川不是自己,是那个世代所有的诗人,只可惜他们虽有“南北诗”,却不可能用“半生”去书写了。

    读书是一场盛宴,作者、译者、读者,都是这场盛宴的宾客。曾经,我们的宴席满满当当。我们有沈从文、鲁迅、周作人这样的作者,有朱生豪、傅雷、周作人这样的译者,还有无数乐此不疲、来自三教九流的读者。“我在岛屿读书”中时时闪过那场盛宴的光影,似乎无用的话题,却充满最大的人生意趣。比如用文学作品来组球队的奇想,从开始我就着急,为什么不选雨果,更重要的还有蒙田?好在西川终于抓到时机把雨果放进去了。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的游戏,你可以扮书里的人物,也可以用某一句诗词反败为胜。这是那个年代的“王者荣耀”,想在这种游戏中占上风,你非有庞大的阅读量和强大的记忆力不可,这两样才是那个时代的王者。现在似乎不需要有如此强大的记忆力了,我很依赖网上的搜索了,昨天女儿还谈到有学生用 ChatGPT 写作业。这同样不是好与坏的分野,只是时代的不同。也许这正是“我在岛屿读书”的奇异之处,作为一个节目,它要努力切住现在的时间点,将现在的人们带入曾经的读书环境,但即便是手未曾释卷的嘉宾,也不可能不感觉到那个时代已经走远。就像第一期,问房琪现在读什么书,房琪的回答曾让很多人吐槽,其实房琪无需为自己的读书范围和品味解释,读书和人生是一致的,喝奶还是吃米饭,全由那时的状态和吸收能力而定,只要坚持下去,读书会自己指出路径,让人抛掉一些再捡起别的,或者同时拥有。读书就像吃东西,食物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食欲。就像苏童说他排到的书票是《微积分》,仍然会买来看,因为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会吞噬掉别的考量。读书中有隐秘的快乐,会让人完全忘记别人的眼光和评判。读书曾经是很本能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需要解释,需要比较,需要倡导。人往往强调缺乏,而不展示已拥有。这大概解释了“我在岛屿读书”的真实语境。

    言不及义地说了很多。我并不是“我在岛屿读书”的批评者,相反,是超级拥趸。不仅因为这里有最喜欢的作家余华,也不仅因为这里有很多耳熟能详或者还未曾涉猎的书,而是这档节目让我猛然醒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能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厚度,而达到这样的深度和厚度,并不需要金碧辉煌的凭藉,只要茅屋一间、桌子一张、椅子若干而已。也许很多宾客已纷纷离席,但只要还有坐在这里“俱怀逸兴壮思飞”的三五知己,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盛宴。在这里,未来尚远;在这里,往日重现。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Rita 留学之旅“

     8 ) 记录

    看《我在岛屿读书》好羡慕啊。谈起北大时光,七八十年代的纯粹,嗜书如命。“有书可读”,全班同学连夜排队通宵排队去买书,全是经典。黄蓓佳55年的快70岁了还那么年轻,谈起儿童小说,脸上洋溢着对孩子的爱,还有梦想激情希望。 “好的影像应该展现人的精神性。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这样一张照片。” 聊起三十年间的变与不变。余华小老头的一句“铁生已经不在了”。 余华和苏童去钓鱼,小老头钓不上来变调侃“像圣地亚哥的生活一样,每天空手而归”。一个作家嘴里的梗,我为什么会对这个瞬间流泪。“钓了很多海水上来。”“船在海上像房子盖在大地上。”贪婪地记录着这些灵感,满足我的饥肠辘辘,享受着许多这样的瞬间,那些泪目是多少欲望和梦想,被勾起,浮现,来势汹汹又回归现实。 在浪花、悬崖面前,投影在岩石上欣赏和讨论电影。天上有明月,身边是朋友,已经可以开始幻想了🥺 “希望椅子像飞毯一样,升在半空。让我可以与明月更近,与世俗和人间更远。” 圣地亚哥,卡夫卡,福克纳! 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费里尼,莱昂内! 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分界书屋,海岛日常,像是一个文学圣殿。看着专业课上背来背去的名字如此鲜活地出现在屏幕里,谈着电影与文学,嘴里满是那些我无数次与幻想中的精神挚友分享的内容,很向往了。 以及有没有可能邀请一下王安忆、迟子建、林白,这些女作家,中国当代那么多优秀女作家。还有能不能让我去当主持人啊,我很会遛狗🥺🥺

     短评

    为一帮作家搞个真人秀怎么到现在才有人想起来干这事儿???

    2分钟前
    • TokyoCold
    • 力荐

    说实话,我更期待铁凝、迟子建、舒婷等女作家的加入。

    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余华的花裤衩笑死了!但余华说他35岁和鲁迅相遇也真的棒死了!所以不要因为一朵花没开而错过整个春天,一次没有长成并不代表永远不会长成。给书店起名字那里我和余华老师想到一起去了耶~西川是这个时代的诗人,之前看过他的《跟着唐诗去旅行》,后来在b站看到一个半个小时的短片,叫《山水之上》,引导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苏童老师很话唠,思维很活跃,看到走出书本的作家,很可爱!期待后续……

    6分钟前
    • 白茶
    • 力荐

    主持人有点多余了,感觉她的作用就是打广告的,毕竟太年轻,跟这些大佬级人物根本聊不到一起。第一期说实话没啥看点,就是几个老朋友在一起回忆从前,希望后面能有点具体点的,感觉太零碎了,没有主题。

    7分钟前
    • 土豆片栲栳栳
    • 还行

    请多制作一些这样的文化节目。而不是娱乐节目。

    12分钟前
    • 福福
    • 力荐

    都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选房琪。应该让我来的。

    14分钟前
    • 左翼富婆
    • 力荐

    要是没有房琪,并换成一些优秀的中国女性作家就更好了。我觉得女性作家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机会太少了,应该让她们出来展现不一样的视角观点,碰撞出绚烂的文学之花。

    17分钟前
    • 朱迪思
    • 推荐

    我真的很想打五分,但每次房琪一开口,我就恨不能打低分。请问这个人物设定真的是有必要的吗?几位常驻的老师,和陆续来做客的老师,都让我感受到文化对我浮躁的轻抚,我片刻安定下来。我尤其被西川吸引,他是聒噪画面里的倾听者和思考者,我喜欢这种温和的、不出头的礼貌。

    18分钟前
    • 樟树港·没头脑
    • 推荐

    很好,但是有点遗憾,应该让大家再了解了解中国的女性作家,而不是选一个没有什么阅读量的女主持,导致聊得很浅。但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好了,希望再多一点这种节目。

    22分钟前
    • 世后
    • 推荐

    主持人说,读青春文学郭敬明等等不感觉羞耻,我想说,我们可以不羞耻读过郭敬明,甚至大冰,你完全可以不羞耻的说出自己读过,但是经历了真正的文学之后,接受了经典之后,接受了人生之后,你还喜欢那种东西,这就应该感觉羞耻。阅读,艺术,音乐,文学,电影,绘画,所有所有,除了我们都将经历死亡是平等的其它都不平等,都有高下。老师们说阅读没有高下之分,是因为政治正确,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有高下之分。广泛的阅读,但是不代表广泛的喜爱。博爱就是另一种没有品味,理解,接受,也不代表喜爱。

    27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能听他们谈文学往事,真是惬意。西川话最少,苏童最实在,余华努力当段子手,又有着对世界的悲悯和洞察。唯独房琪不太合适,因为她所知道的文学知识实在是太匮乏了,只能做一个花瓶点缀作用。

    32分钟前
    • bird
    • 推荐

    西川可能是我最喜欢的银幕诗人,我喜欢他身上的那种带点笨拙的真诚,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的。

    37分钟前
    • 世界呢分钟
    • 推荐

    第一集看完,朋友们,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啊!!!就是应该找个更有文学底蕴和节奏更好的主持人。不然聊的太浅了。

    38分钟前
    • Clucy
    • 推荐

    评论区对房琪的宽容度,或许也是文学的宽容度之一斑。当然,文学抑或读书需不需要这种宽容是另外一说。又当然,上面关于宽容的话题有无讨论的必要呢?而我们的文学世界正处于锐利时代还是宽容时代?最后,如果把这节目当一部小说(诗小说),那房琪为何存在?怎样的存在?

    41分钟前
    • 不寻
    • 力荐

    没有主持人会更好。

    44分钟前
    • 透明河流
    • 推荐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如果播放平台多一些就好了

    48分钟前
    • 麻麻麻花辫儿
    • 力荐

    缺少女性文学者

    49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名字都是抄我在岛屿写作的……台湾那部纪录片影响深远,但流传不多,光学名字没用,学学人家对待作家对待文学的态度吧。。。顺便推荐下张同道的《文学的故乡》,那起码是认真做记录的态度。

    51分钟前
    • 微微照
    • 很差

    综艺节目的下限也许很低很低,但总有一些节目在拉高国产综艺的上限。这正是我们国家经久不衰的文化带来的最大益处。

    54分钟前
    • 火火
    • 力荐

    “巴金庇荫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地级市,每个县级市都有文学刊物的,它的文学那种疆域被拓宽了,就是中国人对人的精神的方方面面的思考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点一点地探索,一点一点往前推进。”《钟山》文学双月刊,《雨花》文学月刊,《花城)文学双月刊,《萌芽》青年原创文学月刊,《读者》《故事会》《古今传奇》《故事大王》看到这里我忍不住落泪。八十年代我永远向往。

    57分钟前
    • 有点上头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